感谢秋天(外一篇)
作者:池征遥
我要感谢秋天,是因为我和秋天有一份特殊的情怀。早在1O年前,我就和秋天有个约定,希望每到金秋收获之时我爱妻的病情都会有大的好转。如今她已向好,有了明显的起色和变化。
我妻是在2O12年9月13日那个金秋突发脑动脉血管瘤破裂倒下的,手术后不省人事成了植物人。随后,雪上加霜,她又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肺炎等多种基础病。她完全瘫痪,失语,没有自理能力,长期卧床,完全依靠我。当时医生告诉我:“像她这样的病人生存期一般只有三到五年。”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对我打击太大了,我悲痛欲绝。对于患有脑梗死、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我,面临严峻考验。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夫妻间要有血浓于水的襟怀,要真心、真诚、真情、真爱;要同甘苦、共命运、共患难;要勇担责任,乐于奉献。这是我的夫妻生活之道,是对灵魂的感悟。
爱妻病倒后,一件件往事总在我心头萦绕。
我和妻子生来有缘。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可谓青梅竹马。长大后,我们又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岁月缱绻,葳蕤生香。我们有割不断的亲情友情和忠贞不渝的爱情。
夫妻是人生最美的遇见。那时我们夫妻恩爱,生活充满了阳光。家常事务几乎都是她来承担的。她一生热爱生活,一路操劳艰辛。有几次我生病住院了,都是她体贴入微,疼爱有加,日夜守护在身旁,精心护理的,使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温暖,因而我都很快病愈出院了。这些我都铭记在心,难以忘怀。我和她相濡以沫,心里总记着她的情,要在危难时刻回报她。
天有不测风云。如今她病倒了,我要兑现曾经的诺言,在我的余生,奋楫一搏,把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为了延续她的生命,我在心中制订了一个中长期计划,要不惜一切代价,用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把她的病治好。
在这11年间 ,我到处寻医问药,带着她跑遍了当地所有的医院。在医院里我全天候照顾她。出院后,回到家里疗养,也不敢怠慢,每天也是全天候的陪护。每天早上7点起床用2个小时给她洗脸、倒尿、冲洗导尿管、换尿袋、喂饭、喂水、喂药。然后,用2个小时给她全身推拿按摩。中午晚上抱她站立走动、喂饭、喂药。她在床上每隔2小时要翻身一次,倒一次尿。每天都要打针注射胰岛素。每隔两天要把她抱上厕所,用手为她抠大便。每隔一个月要为她换一次导尿管。每月要给她洗澡理发一次。每月要为她去医院问诊取药。每天频繁多次为她掏痰……
就这样,我每年都在伤秋、怀秋、念秋、感秋、盼秋中度过。就这样,始终坚持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把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好,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百般关怀、百般呵护、百般努力,在每年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都有所收获。第3年,她有了知觉,有了触感和痛感,当年的医生说:“这是个奇迹!”第6年,她有了呑咽功能,去掉了鼻饲,能从口中喂水喂饭了,当年的医生惊叹:“这是罕见的奇迹!”第9年,她有了浅意识,能看人视物微笑了,当年的医生说:“这是奇迹中的奇迹!”时至今秋,老伴的病情又有新的好转,她的四肢更有力了,眼神更明亮了,微笑更自然了,听力、认知、感知都明显增强了。当年的医生惊呼:“她还会有奇迹发生!”这些都是秋天的回报。
让往事辗转成诗,将岁月编织成字。我的心情异常兴奋,成就感油然而生,生锈的大脑又激情迸发,我在停笔10年后又回到文坛,用时7个月写下了800余篇(首)精美诗文。一赋《秋感》表达了我的喜悦之情;二赋《念你如秋美》表达了我对她的爱;三赋《问秋》表达了我的坚强意念;四赋《秋景》以此赞美金秋之美;五赋《回望秋天》表达我的决心不变。
我很欣慰地告诉文友们,我的粉丝已有万余人,点赞超10万,阅读量已逾500万,这些作品都是在她病床前忙碌之余的感言,旨在通过这些为她专门而做的作品感动她。
许多作品在文友中产生了共鸣,在社会上产生了反响。朋友们纷纷写下了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留言。有朋友这样写道:“我经常看你的视频文章,你总是那样充满希望,充满激情,充满执着。”“正因为如此,秋天的眼睛看到了你的坚毅、品德、善良。”“10余年来的不放弃,才有了你爱人意识的恢复,才有了能够借助外力的行走,才有了能喝水吃饭了。”“老天有眼,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的文章中藏含着你对爱人深深的爱。这份爱不只是爱,它体现的是你的人格魅力,是值得尊敬的道德情操,是你我大家的心声希望和期盼,她感动着有爱心,有良知的人们。”“大家都祝福她,寄希望于她早日康复。”我被大家的热情所感动。
11年来,之所以能够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我要感谢秋天。
是秋天为我的爱妻带来了转机,是它给我带来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它的呼唤感动了我,使我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年龄、忘记了忧愁、忘记了痛苦、忘记了烦恼,让我带着迸发出的活力去面对新的生活。
是秋天为我带来了美的享受。繁华似锦、金色一片、丹桂飘香,让我感觉到了大自然的气息,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心情。
是秋天为我送来了希望,使我的付出永不后悔、永无遗憾,使我的生活充满了梦想。
是秋天为我带来了阵阵莫名的萌动,于是我总盼望一些意外故事发生。仿佛感觉开启了新的门扉,进入心灵的征程。
是秋天给我带来了福音,带来了福报。温婉的季节,衍生出江山万里如诗如画的美好;让我欣然接受这种大自然的馈赠,向美而行,去收获人生的精彩。
时光飞逝,又到金色的十月,中秋国庆如期而至。我深知遇见秋天,也就迎来了一场再次出发的机遇。在我们还能为自己努力的时候,必须义无反顾,向着美好,去创造更好的明天。
我第11次叩问秋天,她还能完全康复吗?还能回到从前吗?还会有更大的奇迹发生吗?秋天告诉我:“笃志前行 ,虽远必达。只要百折不回,勇毅向前,终能将铁杵磨成针,终会有铁树开花的那一天。”
让我们一起共赴秋天醉人的盛宴,分享秋天醉美的芬芳!让我们为崭新的又一段行程启航鼓劲加油!
我们在感谢秋天的同时,对社会各个方面、亲朋好友、美篇平台所给予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在感谢秋天的同时,祝愿未来永远像秋天那样,心有所愿必有所得,心之付出必有回报;祝愿未来永远像秋天那样,硕果累累,捷报频传,情满人间。
又闻桂花香
时值中秋,望着满眼的秋色,闻着沁人的桂花香,幸福喜感油然而生,涌入心田。
“月中有丹桂,自古发天香”;“独占三秋压众芳, 何咏橘绿与橙黄。 自从分下月中种, 果若飘来天际香。”誉为秋花之魂的丹桂再次盛开在金色的十月,怎能让人不作文、不吟诗、不作画、不歌唱?!
我对桂树与桂花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幼时,听老人们讲过的三个民间故事。
一是嫦娥奔月。传说上古时,少年英雄后羿与绝代佳人嫦娥有缘在月桂树下相遇,因为是有月老牵的红线。他们一见钟情,两心相许,以桂为证,结为天作之合的夫妻。多年后,阴差阳错,嫦娥因躲藏小人逢蒙吞服长生不老药奔到月宫化为了月之精灵。从此恩爱夫妻仙人永隔,成为人间悲剧。不曾想,一片痴心感动天地,让月中女神常羲为之动容,这才成全了他们后来每年可在月宫中短暂相聚,并与吴刚、玉免、桂树相伴永生。
二是吴刚伐桂。传说月亮里有一座广寒宫,寂寞的嫦娥仙子就住在这宫中。宫里长着一棵挺拔高大的桂花树高500丈,生长很快不砍宫里容纳不下。于是,玉皇大帝命一个学仙修道触犯了天规的吴刚,天天去砍那棵桂花树。但是,由于它的愈合力和再生力都很强,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从此,吴刚也就只好长期过着“金风玉露伴素月”的生活。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玉皇大帝感念吴刚忠心耿耿,便下了御旨:“每到中秋这一天,吴刚可以利用休息的时间在月桂树下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
三是玉免捣药。传说古代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便让兔子还魂送到了月宫成了玉兔。之后,玉兔就在广寒宫里与嫦娥作伴,并跪在地上用桂枝捣制长生不老药。
因此,嫦娥、吴刚、玉兔与桂树总是形影相随,彼此相依为命,在月宫过着没有人间那样温暖的冷清生活。后来又增加了嫦娥变金蟾等故事,因此月亮又称“蟾宫”。
世间不知有多少人被这些故事所打动,吟咏桂花蔚然成风。因此,桂花就有了“天香”、“广寒仙”、“桂子”等诸多雅称。
据史载,桂花起源于我国的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在中国桂树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早在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桂花的记载。《山海经 .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楚屈原《九歌》中载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另外,在楚地的早期文献中,也有桂花食用和观赏价值的相关史录。
桂花的颜色五彩缤纷,红的叫丹桂,黄的叫金桂,白的叫银桂。还有橙红色、橘色等。桂花很香,很美。它的形状像一个十字架,尝起来很苦,但苦中有甜。桂花树长着许多密密的花,像一粒粒黄色的珍珠,花的形状也各不相同。
桂花有着美好的寓意和象征。
一是默默贡献。桂花树能为来往的行人及鸟类遮荫,供蜜蜂采蜜,为万物带来美好,却不求回报。
二是谦虚低调。桂花性格内敛,隐藏在密集的枝叶中,从不张扬自己的美丽,低调的繁茂生长着。他告诉人们:“做人应该向桂花那样,不争名利,不哗众取宠,却有利于社会。”
三是待人友好。桂花树四季常绿,清可绝尘,浓能远溢,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象征着热情好客的中国人。
四是崇高。有坚贞团结等精神品质。有“仙友”、“仙客”、“忠贞之士”、“芳直不屈”等美名。香满天下,誉满天下,象征吉祥、高雅和荣誉。
民间传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
桂花香气清新独特,因此古人常用桂花来寓意“出类拔萃之人物”及“仕途”;赞喻秋试及第者,比如称登科为“折桂”等。“蟾宫折桂”就是其中一个典故,源于《晋史》。据说有一位名叫郄诜的人善对策,武帝与他对话时,他曾说:“臣今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一枝。”后来桂花就成为科举高中前三名的代称。状元是红(丹桂)、榜眼为黄(金桂)、探花郎为白(银桂)。
现在桂树已遍植全国各地,在我国十大名花中桂花名列第九,又称“十里香”。被合肥、南通、杭州、南阳、桂林、咸宁、泸州、马鞍山、广元市、信阳市、老河口市等10余个城市命名为市花,冠以“桂玉之地”、“兰桂腾芳”、“桂林杏苑”、“米珠薪桂”诸多美名享誉世界。
当下桂花盛开,靠近它细看花是那么小,叶分四瓣,中间几丝雄蕊;有的小花苞,只有一粒米大小,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有些花瓣都摊开了,像在展示自己的魅力。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无不为桂花心动,有着许多奇思与妙想!
“清影不嫌秋露白, 新业偏带晚烟苍。高枝已折郄生手,万斛奇芬贮锦囊。”“拥盖难遮万脸红,烂然云锦直连空。 更看雨过新妆洗,百媚都含一笑中。”“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金秋时节闻桂香,成为金色十月里的一道风景线,成为品赏秋景花卉之最爱。
【作者简介】池征遥,笔名水也,男,汉族,1956年生人。有在西藏、甘肃及非洲工作经历。退休前为《甘肃建设报》社长,现定居西安。拥有专业高级职称。长期以来与文字为伍,尤其酷爱文学艺术,且多有文章发表在国家、地方刊物,获得过众多奖誉。被多个国家级媒体评聘为评论员、研究员、文化学者、文学领域优质作者,入选中国名人录和世界文化名人名典。出版发行过专著专集。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