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爱(外二篇)
作者:胡斌
她,身材娇小玲珑,脸上始终挂着动人心魄的微笑,她,声音柔美动听,像一朵盛开吐芳的鲜花,没有惊人的壮举,却在平凡中彰显着伟大,没有显赫的位置,却用甜美的服务打动着每一位患者的心!,她----就是巴东县中医医院内儿科护士陈世兰。
陈世兰是从1991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二十多年来,默默地为护理事业奉献着自己的真情,把宝贵的青春年华融入了孜孜以求的护理事业。数年来,上班,她第一个到达工作岗位,下班,她最后一个离开科室。 同事们清晰地记得,那是99年的一个深夜,暴雨疯狂地洗刷着巴东大地,黑漆漆的夜伸手不见五指,也就在这时,医院接到一个危重病人的急救任务,到达目的地驱车最快要两个多小时,陈世兰此间正值休假,刚沉醉在美妙的梦乡之中,当医生需要器械的电话惊醒了她时,她没有半点怨言,便主动请缨,坚决要求随同前往,医生知道她技术娴熟批准了请求,当她愉快地完成任务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已是凌晨六点多了,她简单地洗了一个澡,梳理了一下头发,又第一个到达了工作岗位……
2005年初,是陈世兰记忆的海洋中最难忘记的,公公病重住院,丈夫又经常出差在外,陈世兰面临着工作、责任、家庭、道义的四重关口,战争年代,对于一共产党员,是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选择!而和平时期,摆在一个共产党员面前的,是公与私的取舍,责与义的担放,孰重孰轻,艰难地摆在陈世兰面前,面对丈夫,面对病床上的公公,陈世兰的思想激烈地斗争着,但最后她果断地选择了工作。白天,她在科里忙碌着,夜晚,她静静地守候在老人的病床前,直到老人去世,7个多月的时间,她没有休息过一天,处理完事情后,本来体形娇小的陈世兰,体重一下子下降了十斤多,看起来就像一棵随时被风刮倒的小树!
福不双行,祸不单至,正当她松了一口气时,不幸又接踵而来,刚过两天,陈世兰的母亲又离家出走,那正是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科室人员特别特别地紧张,陈世兰没给领导出一点难题,勇敢地狂起这巨大的生活压力,白天,她一刻也不能离开工作岗位,休息空余,她拖着疲惫的身心寻找着母亲的下落,也许苍天,被这个娇小的女人的坚强给感动,还可能是女儿和母亲,本就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月以后,她终于探得了母亲的下落……
时间的步伐指到2010年,一个外地小儿因肺炎在中医院住院治疗,由于方言不通,工作中沟通很不便,陈世兰巡视病房的次数也就越发频繁起来,除了及时了解小儿及家长的需求外,有时还亲自守在小儿身边为其降温。看到家长生活窘迫,就把身上带的二百元钱拿出来,嘱咐家长要保证孩子的营养,以便更好更快地康复。看到小孩没有玩具,她把自己儿子的零食和玩具送给了小患者,孩子的父母哽咽着连声说:您就是一尊活菩萨,真不知将来如何报答您!陈世兰笑笑说,哪个人没有遇到过难事,哪个人一生不需要人帮助,况且这也是我应该做的啊!您千万千万不要记在心上……
陈世兰在熟练掌握护理的各项操作技能的时,每年坚持订阅护理学杂志,并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学习专业理论,靠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修完成了湖北民院的护理本科,她撰写的论文《慢性胃炎的防治与望风调护》、《临床护理路径三维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的应用》等,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工作中,陈世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新理论、新观念及时运用到护理工作的实践之中,为解决儿科病人输液难的问题,她和大家积极开展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从而解决了临床上反复穿刺的问题,这一难关的攻克,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也减少了护士工作量。
在陈世兰精神的感召下,护理这支精彩的队伍,把爱岗敬业,勤恳工作当作了一种时尚,当做了生活的链条,也当做了生命的过程!那是2009年春节,一位农药中毒女孩的危急重患者,住进了科室重症监护室,病情危急,命悬一线,需要24小时不间断的特殊护理。女孩的家属在外地打工,不能及时赶回。内儿科护理部邓忠英和身患癌症的田从恩商量,两人轮流排班照顾这个可怜的女孩。陈世兰劝田从恩说,你要注意休息,还是我来吧!田从恩坚决的说,让我还多做一点有益的事吧!
历史的回放还让很多人难忘,2010年的一天,科室接诊了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老人四天未解大便,腹胀厉害,医生便开出石蜡油50ml不保留灌肠,在灌肠时发现患者大便干结坚硬,灌肠后仍不能排除,邓忠英和田从恩两人毫不犹豫地就用戴着手套的手轮流给患者一点一点地往外抠,患者大便通畅了,却溅得地上、工作服上到处都是,而她们两人却幸福地笑了,那笑声像银铃,像春风,在中医院休息厅间回荡,催开了患者冷冻的心……
榜样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陈世兰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种力量!在巴东中医院抖动着、飘扬着,鼓舞着、感召着!陈世兰把 “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护士”、“先进工作者”这些荣誉当做激励自己的动力,当做增加能量的泉源,和内儿科的同事们一道,用一颗颗普通护士的真诚、真心、真情、真爱,谱写着一曲曲白衣天使辉煌动人的乐章!
桃花时节又逢君
又是一个桃花盛开的时节,千树点点,红扮绿飞、粉的芍的,装缀着万里河山,使美丽的恩施更显得风情万种。
在暗香流盼的施州府,我们又见到了名震华中的华通机电集团恩施公司董事长、温州商会会长陈建安先生。
陈建安先生似乎比前几年更加精神了些,表情也更怡然了些。这可能是一个成熟的企业家独有的风采和气度吧!
他虽然已是四十五六的人了,但从外貌上来看,最多四十来岁,很少有人有人会猜想得到他已是一个有着孙子的小爷爷。在谈笑风生之间,只有从他的眼神深处看得出这个像大海一样宽阔、像泰山一样稳重的男人,到底蕴藏了多少智慧和力量。
几杯酒下肚后,建安先生又慢慢打开了太平洋记忆的闸门:“86年吧,在恩施经商的亲戚介绍下,我来这里搞电器经营。因为恩施人比较实在嘛,开始生意还算好做,不过当时那个条件哟,真是有些苦哟。交通不发达,从浙江温州到恩施一趟,即使路上不作什么停顿,也要三天三夜啊!那时哟还没有柏油路、水泥路哟……在大山里,车辆都是一路颠簸着前行,人就在车里硬坐着,与其说硬坐,还不如说是硬撑吧……”
建安同我们又同饮了一大口酒,大手一挥,更加神采奕奕,记忆也快速地流淌着:“因为那时嘛交通闭塞,我没赚到么钱,只是吃得苦能装几袋子,有卖的哟!89年我离开了恩施,先后在山东、陕西等地转了一阵子,直到91年,才又重新回到恩施做灯具生意。这次是我和爱人一起,租着房住的,过着清苦的生活,为了能多赚点钱,我骑着一辆自行车,几乎整天都在跑,风里来,雨里去,凭着一股韧劲和信念坚持着。后来我们又做过家具生意,为了节约成本,我经常要和工人们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再和爱人一起出门搞推销……想想不容易哟!”
陈建安先生讲着讲着,不知不觉,半斤酒已经在我的胃中流淌着。
酒品看人品!陈建安大笑着,下桌走过去给每个人斟酒,轮到我时,一个朋友挡住了他的大手,哪个能喝得赢你这个酒仙哟!陈建安先生坚持着,什么意思嘛,一人还喝一杯杯!朋友们终于没能抗住他那巨大的热情,只好又同饮了一杯……
看着陈建安先生慈祥的笑容,我想,天道酬勤,不偏不倚,正是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数年后,陈建安先生凭着卓越的智慧,顽强的意志,豁达的性格和厚德载物的及时雨气度,终于,恩施这块热土给予了他炽热和丰润的胸怀,他也为恩施的发展烙上了自己的名字。
如今陈建安董事长虽然已是身价千万,还是保留着当年艰苦奋斗的作风。每次出差,因为有车,能当天赶回家的就赶回家,因为他舍不得花几十元在外面住宿,这与他周济贫困捐助希望小学时一掷万金形若两人。
“要节约着用钱,钱要花在正经事儿上。”陈建安先生淡淡一笑。接着,陈建安先生站了起来,玩笑着问大家,人为什么头上有了尺度就是大?
是的,为什么人头上有了尺度就是大?
因为这把尺就是德,做事先做人,厚德才载物。
陈建安董事长的德就是对朋友舍“德”、对家庭爱“德”、对事业拼“德”、对公益奉“德”、对贫弱施“德”、对教育投“德”。
从陈建安董事长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博爱的光芒,看到了一个正直的企业家或者说一个“商”人对社会尽责,对人民尽义的金色光焰,看到了一团熊熊的火炬在燃烧着社会,燃烧着朋友,燃烧着无数个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的希望之光……
陈建安先生不但生意做得成功,其文学修养也是相当深厚的。他像对别人也像是对自己说:“怎么让自己的努力做到无悔,怎样做人感到无悔!是啊,工作需要激情,做人需要德行,不要寻找任何借口。人生最有意义的就是工作,给予就是幸福,把自己喜欢的并且乐在其中的事情当成使命来做,就能发掘出自己的能力,即使是辛苦枯燥,(其中包括很多无奈)、乏味的工作,因为放弃了就等于失败,所以只要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已、对人、对社会有了益处,就能从中感受到价值,在你完成使命的同时,你就从平凡走到了优秀。只要你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前面就会看见亮丽的彩虹,坚持不用多,在人的一生中,有一次永恒地坚持到底就是成功的彼岸!呵呵、对吗???”
酒已渐酣,人已渐醉,而陈建安先生的话像音乐一样断断续续在耳边回放,“再坚持一下,前面就会看见亮丽的彩虹……”
是的,坚持,再坚持,你一定能保留一个独立的祭坛,在任何时空里,便可以顺着星光,或者风的衣角,走进一个无比和平安宁、一个春风徐徐的世界!
老黄牛新说
认识彭建平站长不难,只要你从巴东城花上十多元钱,坐上一个多小时的车,到神农架山脚下,有一个秀水清山,人间仙境的水电站----杨家坝,就可以见到慕名已久的好大哥、老党员彭建平站长了。
彭建平站长就像神龙架那样,站在那里,坐在那里,忙碌在那里,悠然自然得很。
是的,他就是那样站在那里,坐在那里,像神家架那样,滋生着灵气,蕴藏着大山的稳重,厚厚实实地坐在那里,没有装饰,没有浮华,一任真切的写生和自然的流露,生动活泼地坐在那里,虎气生生的站在那里。
真真实实、有滋有味、坦坦荡荡地站在那里。
彭建平站长在杨家坝电站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从一个青春年少的小伙子,一个生长着梦想,旺盛着希望的小伙子,一个十八岁的哥哥坐在河对岸的小伙子,在神农架山脚下这片土地上恋爱、娶妻、生子,从一个翩翩少年到一个成熟的父亲、优秀的站长,再到一个憨厚的好大哥、老站长、老书记,奔5的软件,已经三十多年了。
三十多年了,就像神农架一样。快乐的说着、笑着、兢兢业业的工作着、刻刻苦苦钻研着、勤勤恳恳的燃烧着,舒舒坦坦的休息着。
三十多年了,就像神农溪清凉甘甜的水一样,流着,走着,向前奔跑着。
认识彭建平站长有时又有点难,因为他太忙,太累、事太多。常常满身油污,常常夜已继日,常常摆弄着发电的机器零部件让家人等他到深夜,常常被妻子骂为把发电机当饭吃,把厂房当作家,半夜不归家的臭男人。
认识彭建平站长确实有点难,因为他内涵,他收敛,他谦逊,脸上始终挂着笑,就像神农顶,始终挂着微笑,有参天大树,有云海漂然,有绿草成茵,有繁花似锦,还有蝶飞鸟鸣。
你笑他不语,你语,他也不多语。
这就使我想起了神农古柏的那种挺拔,那种傲然,那种藏在云层中的刚直与隐忍,那种坦荡与风姿卓约。
是的,你不语,他也不多语。
你若语多了,他也总是笑,那种笑,便有了真诚,有了轻轻流动的音乐,有了包容,有了宽大的胸怀,有了三月的阳光,晒在人身上,痒痒的,暖暖的,温和、涌动、湿润,心灵总串动些莫名的快意和腾腾的火苗。
这使我想起坐禅。双目虚掩,虔诚如梦。
禅是什么,禅不就是心境么。
禅不就是知足常乐,淡泊名利,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么。
禅不就是对党忠心耿耿,对人民全心全意么。
禅不就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大爱施于世,无私律于已,慧略藏于胸么。
三十多年,彭建平站长伴随着杨家坝电站的诞生、成长、发展、壮大。
三十多年,彭建平站长把青春、把爱情、把男人的炽热和能量无怨无悔的交给了这个水电站。
三十多年,彭建平站长送走了一拔一拔的好战友、带出了一浪又一浪的好兄弟。
三十多年,彭建平站长就像神农架那样坚守、坚持,工作着,生活着,学习着,感恩着,快乐着。
这使我又想起了黄牛,脸上总是长着安祥,挂着幸福,眼角总是滴着微笑,露着坦然,辛勤地耕种着。把泥土翻松,刨开,仰望着阳光,滴洒着汗水,在黄得混合着黑得流油的土壤上播下种子,期待来年的收获。
神农山水不语,黄牛也不语,总是那样耕作着,劳动着,忙活着,收获着,满足着。
看着那跳着舞着的浪花,垂着细腰的柳条,或者说卖弄着抖动着阅尽人间春色的小桥,还有路边只是浅浅地一笑一笑的小花,嘴角挂着沉醉的甚而是有点杏花村的幸福着。
是的,认识彭建平站长其实也不难,他就是那个经常不修边幅,满身油污的,胡子巴碴的,
四十多岁的,胖胖的,像杨家坝的渠水那样,弯弯曲曲,清清凉凉,平静执着,流着,跑着,历尽春秋冬夏,无私奉献的好大哥。
他就是三十多年如一日,在神农脚下这块圣洁的土地上发芽、生长、生活、成熟、收获,成为电力人的一种骄傲、成为党员的一种荣誉,最后成为杨家坝电站的一个品牌和象征。
他就是面对荣誉从容淡定,把“标准站”、“先进站”、 “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看作一种鞭策,一种鼓励,一种认可,或者就是一个点头那样淡定的老站长,老书记,一个平平凡凡但又不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其实,认识彭建平站长真得不很难,只要走进神农溪,走进神农架,就走进了杨家坝,走近了好书记站长彭建平。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