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军垦博物馆:唤醒那段红色的记忆
作者:满丽花
想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发展,博物馆是最好的课堂。一座博物馆,就是一座无价的智慧宝库、是历史的浓缩、文明的安厦。博物馆如时光机一样会把参观者带回过去的年代,一件件文物就像老者一样,向参观者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在绿树成荫,鲜花如虹的石河子军垦文化广场中央,有一座特别显眼的建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它伫立在石河子市中心,成为世人了解石河子的窗口,是军垦人的精神殿堂,它见证了石河子由沙漠变成西部耀眼明珠的发展历程。
军垦博物馆门前屹立的王震将军雕像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周围的绿树映衬着他,鲜花簇拥着他,鸟儿歌唱着他。王震将军坚强的脊骨巍然矗立,凝视着这一城绿树满城花的城市。将军身后的军垦博物馆掩映在绿树鲜花丛中,秀丽端庄,别有一番风姿,耀眼的红勾勒出大楼美丽的身材,显得气派庄重而又高雅别致。傍晚,放眼望去,军垦文化广场华灯初上,五颜六色的彩灯,熠熠生辉,将这座年轻的城装点的更加年轻、更加美丽,和着时代的节奏,这座军垦城市正向更加辉煌的明天大步迈进。
当游客置身于军垦博物馆时,犹如走进历史的殿堂,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珍贵的文物,还有这座年轻的城一路走来的雨雪坎坷、艰难蜕变历史;听到的不只是专业的讲解,还有心潮的跌宕起伏。从“安边固疆、继往开来” “艰苦奋斗、开创基业”,到“改革开放、开拓进取”“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再至“弘扬兵团精神、书写时代华章”,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页页珍贵的史料、一件件鲜活的文物,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目睹军垦博物馆内的文物,追思激情如梦、日月红遍的荏苒岁月,惊叹者有之,唏嘘者有之,落泪者也有之……特别是生长于改革开放后衣食无忧的年轻一代,更是用困惑的眼神表达着他们的疑虑不解。也难怪,他们无法理解老一代人那种对伟人、对信仰的执著敬仰与狂热崇拜。穿沙漠、战荒原,屯垦戍边、为国奉献,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破棉袄,一把把旧铁犁,一条条烂军被,一面面褪色的锦旗织成一幅旧时岁月图,无声地书写着一段平凡而伟大的历史。那些奖杯、勋章、奖状、证书等,无一不浸染着获得者勇敢和辛勤的血泪,它们在告慰逝者的英灵,激发着观赏者崇德向善、追求梦想、奋发向上的决心和毅力,激励生者传承中国红色文化,教育年轻一代,不忘初心,牢记历史,努力做一名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奠基者。
游客每每看到博物馆里的历史遗迹、岁月证物,都脚步留连、滞缓,心潮起伏,总想拂去岁月浮尘,聆听喁喁诉说,与它们同振共鸣,进行灵性的交流对话,为能生活在这绿树萦绕、文化底蕴如此之深厚的精神家园中而由衷地感到自豪和幸福。
七十多年来,石河子实现了从戈壁荒滩到西部明珠城市的跨越与华丽蜕变,石河子市民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军垦博物馆依旧屹立在市中心,王震将军雕像已然成为人们心中不朽的丰碑。这座博物馆不仅成为新一代兵团人学习兵团精神的载体,是军垦老兵缅怀峥嵘岁月的精神寄托,也是兵团波澜壮阔历史的一个缩影,更是兵团永不褪色红色基因的象征,每年都有无数参观者涌入这里,一同回望历史,感受兵团“戈壁惊开新世界,天山常涌大波涛”的辉煌伟业。
附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简介: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位于石河子市,它不仅是新疆军垦事业的窗口,也是兵团历史发展的缩影,70多年的屯垦发展历史赋予它厚重的红色基因,成为兵团精神的一种沉淀和见证。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按照历史编年体与专题相辅相成的陈列体系,精心设计了序厅、“安边固疆、继往开来”“艰苦奋斗、开创基业”“改革开放、开拓进取”“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和尾厅“弘扬兵团精神、书写时代华章”6个部分,通过1500余幅图片、1400多件(套)文物实物、23块多媒体显示屏、6个触摸互动屏、17个场景再现和10余处油画,全方位、全过程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兵团人在开发建设新疆、增进民族团结、推进社会进步、巩固西北边防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
作者:满丽花 中共党员,石河子作家协会会员、石河子小作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