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穿越万象洞

娄炳成2024-01-06 11:54:30

穿越万象洞

 

作者:娄炳成

 

据说,在明朝以前,万象洞是一条很长的地宫走廊,从武都汉王的东口进入,到文县(今舟曲)博峪的西口出去,是可以走通的,全长约三百华里。有民间老人说,他们的祖辈就流传着一位得道高僧走通过万象洞的传奇故事。

 

话说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5世纪60年代),今存武都角弓陈家坝朝阳洞的木乃伊睡佛,那时间正是一个矢志修炼佛法的年轻和尚,法名叫做悟真,俗家陕西周至人氏,富有探险精神,在得知白龙江下游五十华里处的南岸半山上有个神奇的万象洞,天地造化,鬼斧神工,里边天然形成有释迦穆尼佛祖、观世音菩萨、十八罗汉等神像,民间传说,还能听见文州妇女浆洗衣服的棒槌声,就是还没有一个人走通过,就作为自己一心向佛、求索得道的一个心愿,决定去探索、膜拜一番,哪怕身遭不测,圆寂于洞府,也心甘情愿,得到了最好的归宿。于是,就携带了十余支火把、挎背上装满炒面的条棒形布袋,听说洞内有暗流之水,就免去了带水的麻烦,孤身一人出发了。

 

悟真和尚一进入洞口,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虽然是斑斑驳驳、黑白明暗夹杂的各种钟乳石造型,但给人以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神秘莫测的感觉,如同传说中的瑶池一般。但见右侧立有石碑一方,系南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阶州太守万钟所立,并镌刻有他的长短句:“骅骝缓策,晴江上,沙嘴晚痕新涨。春山数叠,罗青嶂,下有琼台玉帐。洞门敲遍,旌旗响,何处森罗万象!谁借我,青藜杖?唤起蟠龙千丈。”

 

但他不敢多加流连,稍作观看后,就继续朝洞内走去。沿路走过“土地鸣锣”“石帘垂空”“嫦娥舒袖”“犀牛望月”“三仙私语”等景观,来到了“观音诵经”面前,只见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高坐于月宫大厅之上,俯瞰众生,正在诵经祈福,两边粗大的石柱,恰似观音阁,十分逼真。便双手合十,恭敬一揖,心里默念道:“求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弟子走通万象洞,实现心愿!”

 

就着,又走过“三星岗下”“仙童驯狮”“少妇哺乳”“蘑菇初绽”等景观,来到“如来坐禅”之处。抬头仰望,那如来始祖,正襟危坐于上端,弟子阿来恭敬地参拜在左边一侧,脚下便是罗汉坡,一众罗汉,有的袒胸露腹,有的持杖而立,神态各异,自由自在。便心生肃穆,虔诚跪伏,磕起头来,喃喃说道:“我佛在上,请受弟子一拜。悟真此番探洞,一如我佛当年打坐求索于菩提树下,发下宏愿:若不得道,誓不起坐。倘若此洞具有出口,弟子誓将走通,以告天下!”

 

依依告别如来,继续前行,忽见一个石猴,彷佛从巨石之中一跃而出,大有石破天惊之势。虽然佛门之人,不言虚妄之事,却不由得想起传说中的孙悟空,乃我佛家弟子,保护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得道后被佛祖封为斗战胜佛,原来他就出生于此处。

 

走过“天地交泰”“金蛇倒挂”“蟾蜍问天”“天下粮仓”“仙人床”,只见有张三丰题联壁上:“脉连地府三冬暖,窍引天光六月寒”,方知是自己的前辈老乡张三丰在此修炼、隐居过。佛道虽非一家,各有法门,却都是修道苦行之人,便心生仰慕之情,恭敬拜揖,又加快了步履。

 

忽然一股阴风吹来,将手中的火把吹灭,眼前竟然出现了群魔乱舞的景象,便想起听人说过,这里就是风洞,传有“是人云游上九霄,遇妖驱赶三千里”的诗句,不再点燃火把,就双手在前摸索,顶着习习凉风,穿过风洞,依稀微光闪烁处,原来是一面镜子,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照妖镜”吧?在这面镜子的照耀下,仿佛进入了天宫,琼瑶珠玉,金钟玉针,天柱地墩,流云飞瀑,罗列其中,应有尽有;还感到脚下有泥绵软,天然如毯,弹动脚板,却不粘鞋。

 

搜索一阵,不见门路,只好打着火石,再点燃一支火把,寻找出口,绕过一块立起的石板,却见石板后面暗藏着一道石缝,侧身可入,便试探着走进去,石逢狭长,久久走不出去。终于穿行到一个较宽处,忽见一个骷髅蜷卧于地,傍边散落着火把、干馍、皮制水壶等物,就知道有前人在他之先也来探险过,却是不幸,或病或残,无常于此。悟真是佛门高僧,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不生惧怕之念,便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不停,为这个探险同仁悲悯超度。

 

不一会儿,他就觉得天旋地转,太阳穴发紧发疼,口鼻窒息,昏昏欲睡。他不知道这是洞深缺氧造成的,就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一时就困顿起来,脑袋里一“进”一“退”打起了架。他不怕死,就怕也死了前功尽弃,无法实现自己走通万象洞的心愿。最后,悟真还是心想不能坐以待毙,便下定决心,不到黄河心不死,拼却圆寂洞府之内,哪怕成为第二具骷髅,也要探出个究竟。就强忍着头疼欲裂、心慌气闷,四肢无力,艰难地继续往前走,跌倒了,就爬行,咬紧牙关,手抓脚蹬,十指都被磨破了皮,渗出了血。

 

好不容易走出了石缝,头疼窒息的感觉消失了,却再也不见了钟乳石,感觉有地下溪水,汩汩流淌,掬水洗面,顿时神清气爽,清亮了许多;用水解渴,冰渗得牙齿打颤。心里疑惑,也说不清是武都白龙江的地下水,还是从文州洋汤天池流来的洋汤河。便取出炒面,掬水调拌成面团,觉得比干吃舒服多了。吃饱喝足,逆着水流而行,不知昼夜,累了就睡,醒后再走,也不知走了几天几夜,忽见一条巨大的蟒蛇当道,就与蟒蛇对峙,僵持起来。

 

悟真就想,此处有蟒蛇,就有供蟒蛇觅食的其他小动物,说明这万象洞是通的,又隐隐听见了神似棒槌的敲击声,估计前面不远处一定有出口,不由得心中一喜。却面对巨蟒当道,仅此一途,别无他路,如何走得过去?不要说佛不杀生,就是手有利刃,也未必能拼得过它。踟蹰良久,实无对策可想,便长跪于地,给那巨蟒叩首作揖,说道:“蟒蛇,倘若你是善神大仙,就网开一面,放悟真前去,悟真将供奉于你,为你敬献一世香火;倘若你是恶魔凶怪,悟真决意一死,与你拼命一搏,不惜鱼死网破,决不后退半步!”

 

说毕,就一头扑向巨蟒,不料那蟒蛇竟然说出人话来:“悟真,你不改初心,舍身探险,虽只为走通这万象洞,但精神可嘉,志向可贵!且随我来。”

 

巨蟒领路,脚下坎坷曲折,迎面有风来拂,又走了一段路程,愈来愈宽阔,来到洞口,忽然不见了巨蟒,却见五彩云霓布满天空,百鸟鸣于群山四野,数十个美丽的藏家女子,披发跣足,舞蹈在洞口前绿茵茵的草坪上,唱着悠扬欢快的山歌,甚是吉祥。问询方知,已经到了藏乡博峪,从东到西,穿越山体苍古神洞三百华里了!

 

作者简介:娄炳成,男,甘肃省陇南市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在国家级、省市级报刊杂志、文学网站发表小说、散文、戏剧、红学评论、文艺评论等作品300万字以上。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