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改
作者:岳晓伟
那次,是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德令哈。有一位同事,如雪山一样深沉,此君被大家喊作,“孤独侠”。无论你说什么他都是,“是”或者“不是”,没有其它语言。他的笑也是,“哈、哈”两下,领导也是拿他没办法。那天,有人说谁要是能让此君说一句话,他晚上请客。我想我一定能让孤独侠说话。
那天下午下班,所有人幽灵般的在戈壁滩上晃动。轻飘飘的灵魂由上帝指挥,忽左忽右。这是戈壁滩给人的一种变幻莫测的感觉,其实大家是在戈壁滩散步。夕阳对身影的关照,使每个人象皮影戏里面的皮影一样,被上帝牵了灵魂,我也加入其中。
我前面不远处是孤独侠,戈壁滩上一只老鹰在追击一只狼儿子,狼儿子无处可逃,躲到了孤独侠的身后。老鹰看看孤独侠,又看看我,觉得自己以大欺小,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展示了自己君子的一面,手下留情迎着夕阳飞走了。
夕阳下,那种孤独与美好如人生的回味。天空中突然出现海市蜃楼奇观,在崎岖的山路边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卖水,人们在排队买水。
我于是喊了声:“改改”。
孤独侠回过身,对着我:“你骂我?”
“我没有。”
“那,狼、你我,我们三个,你不骂我骂谁?”
我的身影在夕阳下划了一道弧形闪电,“耶!晚上有人请客啦。”
“神经病!”孤独侠对着我。“走,咱俩和他不说”他又对着狼儿子。
狼儿子不紧不慢的跟着孤独侠散步去了。
在凤飞和神游交界处,属于凤飞地界,大热天,在通往神游的山间公路旁,改改在卖水。水是改改从深山里挑回的甘洌的泉水。山间有一处开阔地,还算平坦,从这路过的车辆都要停下来,司机会下车休息一会,买些水解渴。路边不远处,大柳树下,有两块巨大的条石。每个上面有一个圆窟窿眼,美丽如西施般的改改,熟练的把司机递过来的硬币从窟窿眼滑下去,一分的硬币从一个条石的小窟窿眼往下滑,然后改改舀一小杯水递给过路的司机。二分硬币从另一个条石窟窿眼滑下去,改改舀一大杯水递给过路的司机。有司机递过来五分钱硬币,从窟窿眼下不去,改改不要,水也不给卖。有条石作证谁也不欺骗谁。条石用石块垫在高出,窟窿眼下面是桶,硬币已落满了两桶。改改每天傍晚唱着山歌把硬币挑回家,我好羡慕呀。改改是好多司机的梦中情人,非改改不娶,不喝改改的水是白活一世。其实改改最终没有嫁给任何人,就是白马王子一直没有出现。
我一定要一睹改改的风采,希望能喝上那甘甜的泉水。于是,我骑上我心爱的助力自行车,就是自行车上装一个小发动机的那种。一心向北,期间经过一座寺庙,上书“石佛寺”。有和尚面无表情在诵经,我默念“阿弥陀佛,我佛慈悲。”不能久留,山间的桃花为我开了许久,我都插肩而过,一路感慨万千。翻过了几座大山,再有一半的路程应该就到了,就能看到改改卖水了。可山越来越深,助力自行车油已不多,再往前行,油耗完就回不去了,只能感叹,原路返回吧,未成行。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开始,改改已经具备了生意头脑,她准备了两年时间,准备在车辆经过的路边卖水。
第一年,她在山间凿条石,凿出两个条石,又拿出一分和二分的硬币比着大小,分别在两个条石上凿出一分和二分大小的窟窿眼。此时已是冬天,她从很远处挑水,把水泼到地上。等地上结了冰,然后用麻绳把条石从山上拉下来,拉到家里。
她又觉得条石上的窟窿不够光滑,于是,她想到了滴水穿石。此时已是第二年,她把条石放在屋檐下,每天早晨天没亮就起床,提起一桶水从房顶倒下去,水顺着瓦片正好流进条石上的两个窟窿眼。日复一日,从不间断,等第二年春天,大功告成。条石上的两个窟窿眼光滑无比,她用两个硬币分别滑下去,硬币光滑闪亮,分毫不差,贴着窟窿壁滑了下去。好多人不解其意,她说,到时候就知道了。当改改第一次把两桶硬币挑回家的时候,全村人震惊了,山里山外传遍了。爱慕改改的人接踵而至,改改条件很简单,谁能抱起条石,就是我的白马王子。可半吨重的条石谁能抱起呀,大家望美兴叹,
骑车未成行,那就坐班车前往吧。一路大山,车爬得很慢,在凤飞和神游的交界处的山间,有一处开阔地。这时,有急转弯,车更慢了,我看到了大柳树下,两个巨大的条石。只是不见改改,让人伤感,“柳与石依旧,不见去年人”!
后来又听说有人想用改改的名字注册一个馒头店,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原因是有损本县形象。
改改的美,是超越时空的,一般人是不能理解的,正如一个写诗的和一个读诗的,“怎么我读的全是病句”。还有好多人在寻找改改。我想该出现的时候一定会出现。
有朋友让我写一下真实的改改,我犹豫不决,是写呢?还是不写,因为之前我已写了关于改改的一篇文章,写了理想化的改改。既然有人读我的文章,那我还得写。
在凤飞县,为什么叫凤飞呢?这里地名做了处理,怕有人对号入座。那次,我骑着我心爱的小摩托,从县城这一直向东北方向骑行。初秋的天气,一路上好清新呀,山间野花扑鼻,心情很好。在县城到五曲弯之间,有一个大坡,坡上边有一座寺庙,庙上书写“石佛寺”,寺庙不是太大,但里面有十来个和尚,九月的天气还好热,我饥渴难耐。在石佛寺大门前的条石上躺一会,看到和尚在里面,面无表情地诵经,无忧无虑,不为生活奔波,好羡慕呀。做和尚要什么条件,怎样能成为和尚,我够条件吗?佛经我能看懂,面无表情地背诵我会,不近女色我能做到,不吃肉我也能做到,我最讨厌不尊重弱小生命。和尚也是工作,你具备条件,但是你有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一切免谈,看来我做不了和尚。
没关系,我在这躺了一会,我的目的地是去五曲弯,去领略那里的山间风光。好口渴呀,改改去哪里了,这不是改改在石佛寺大门口的空旷地段卖水的地方吗?想买水喝,不由得让人想起了改改,在石佛寺门前的广场,四周高山起伏,这里的广场很是显眼,平坦的广场上曾是改改卖水的地方。炎热的太阳下改改在卖水,一杯清凉的水能从头凉到脚。站在石佛寺门前的广场上放眼望去,山下一条大坡,极目远眺坡下一个错落有致小村庄,小村庄叫关村,改改的家就在这里。七、八十年代时,凤飞县内以及石寺佛山下面村子的人到石佛寺周围的山上割柴,拉回去或挑回去烧火做饭,冬天烧炕。为什么要去这里割柴,因为这里路好走,荒山多,柴草茂密。割柴一般是在冬天,冬天割的柴是烧火做饭和烧炕取暖,春夏秋季节割的草是喂牛喂羊。那时冬天割柴的人多,因为冬天人们闲了下来,做饭烧炕用柴多,每隔十天半个月就要割一回柴。割柴离这里远的一般是半夜起来就出发,到了第二天半夜才能回来,那是拉着架子车,柴打成捆装高高一架子车,几个人拉回来。那时的架子车比现在的一辆小车还重要,那时没有架子车的一人割两捆柴用扁担挑回去。石佛寺门前的广场就成了他们歇脚的地方,他们常常向石佛寺里面的和尚讨水喝,刚开始和尚愿意给水,后来人越来越多,和尚也就不愿意给水了,水也是行善的人从山下挑到山上石佛寺的,可见水的珍贵。
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开始,大队在寻找商机,看到这里众多割柴歇脚的人,不如让贫困户在这里卖水,来脱贫。大队的人想到了改改,改改没念过书,没文化。家里穷得快揭不开锅了,吃了上顿没下顿,连大钱都没见过,只见过一分两分的硬币,贫穷限制了人的思维。别人认为改改有些憨,认为其容颜如玉般冷酷,其实是老实。大队的人找到改改,把想法说明,改改求之不得,乐意卖水。不认识钱,她有她的办法,她找来一块砖头,用小刀在上面钻出一分钱和二分钱大小的两个孔。又用两个硬币试了一下,小孔的一分硬币投下去刚好穿过,大孔的二分硬币投下去刚好穿过。改改又用泥自己做了一个柴火炉子,用泥做了一个烧水壶,用火烧制过。改改开始卖水了,她用木头自己做了一个凳子,在石佛寺广场那刚好有一个条石,她把钻了孔的砖头放在条石上,炉子上是烧开的水。在那割柴歇脚的人纷纷过来买水喝,改改把递过来的硬币先放在砖头小孔上,如从孔上下去了,改改给打一小碗开水。如下不去,改改再把硬币放在砖头的大孔上,如硬币从大孔上下去了,改改给打一大碗开水。如下不去就证明是五分的硬币,改改不收,也不卖给水。啊!好公平呀。春夏秋冬改改都在卖水,改革开放改改发了家,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人们这才发现改改不憨,只是没文化而已,挣钱不分文化高低。改改生意越来越好,然后改改盖了新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幸福满满,如玉的容颜,接下来就是美好的爱情故事了。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