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 穿越秦岭
作者:高拥军
记得上中学时就听老师说过:我国的山脉大都是南北走向的,只有在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秦岭就象一堵‘挡风墙’立在我国的南北中央,阻止着冬季寒冷空气南下,也拦截着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老师还说:我国的南方北方就是以秦岭划分的,秦岭以南是南方,秦岭以北为北方。也就是说,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岭南终年温暖潮湿,岭北干燥,冬季寒冷。
秦岭同时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老师还说:秦岭东边的淮河是我国的一条大河,全长1000公里,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岭至淮河一线,是人们常说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因而,秦岭被誉为我国的龙脉。
秦岭的西端在甘肃省境内,东段到河南省西部。其主体位于陕西省的南部与四川省交界处,长约1500公里,是昆仑山脉的延伸。
工作后,因工作的原因,我对秦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
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
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秦岭的最高峰是太白山,高3763.2米,是中国内地东半壁的第一高峰。
秦岭是我国中西部交界处最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有着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山松、油松等都生长于此……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尽管从书本上懂得了一些秦岭的知识,但在心理上,总觉得秦岭是个遥可不及的地方,去翻越秦岭,更是想都没有想的事,至于要去领略一下秦岭的自然风光,那只能在梦里了……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某杂志社当记者时,才有机会去了秦岭,感受了南北分水岭的风采。
第一次翻越秦岭,那是一个秋天,我是乘火车去的,由西安经宝鸡穿越秦岭隧道后去了汉中……
第二次翻越秦岭,那是一个夏天,我是乘汽车去的,从太原到西安,然后翻山越岭经汉中去了成都……
第三次翻越秦岭,那是一个春天,我是乘飞机去的,从北京乘飞机到咸阳,然后转机飞越秦岭到了汉中……
第一次翻越秦岭,那是一个冬天,我又是乘火车去的。
四次翻越秦岭,季节分别是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当然,四次的感觉各不相同……
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一次翻越秦岭。
这次我们是开车去的,和以往不同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开车,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在冬季开车去的。
当我们再一次踏上秦岭这片热土,心中的确有好多感慨,数次采访、参观的感受一起涌上心头……
最使我感受深刻的就是在汉中,这是南北方交汇的地方。
北面的关中平原史称“八百里秦川”,自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人类农耕、定居,是中国有名的文物古迹荟萃之地。
一路上,我们开开停停,拍摄留影……
同行的朋友说:
“秦岭,天下之大阻。”
它不仅阻断秦塞人烟,也让气流运行有了明显阻滞。
冬天,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天,能阻挡潮湿海风进入西北地区。
由于对水汽的阻滞作用,秦岭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上,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下。
北坡相对寒冷干燥,南坡则温暖湿润。
南坡自下而上拥有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5种气候类型。南坡在海拔800米以下呈现一幅亚热带森林植被景观。北坡自下而上为典型暖温带山地森林植被景观。
秦岭间南北向的深切河谷自古就是南北交通孔道,其中著名的有今宝(鸡)成(都)铁路经过的陈仓道、西安至宁陕的子午道、傍褒水和斜水的褒斜道,以及傥骆道、周洋道。
在秦岭北坡及关中平原南缘现存众多的文物古迹及流传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有秦始皇陵及许多帝王陵墓群、周代沣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楼观台、张良墓、蔡伦墓等古迹……
位于西安市南40余公里的终南山自古风景秀丽。《诗经·秦风》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诗句。
唐代官绅在此建有别墅,其中以王维的辋川别墅最负盛名。
王维所作的优美山水诗大多是描写此处景色。唐代诗人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有“终南阳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的诗句。
附近还有翠华山、南五台、骊山等秀丽山峰,山中分布有明清以来建造的太乙宫、老君庵等大小庙宇40余处,是关中游览避暑的良好场所……
秦岭山脉西段有麦积山石窟,山体悬崖壁立,状若积麦。
自后秦时期开始凿刻,至今保留有雕刻194窟,佛像7000余尊,壁画1300余平方米,是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
在秦岭的高山密林里,生长着侧柏、松栎、红桦、冷杉、落叶松、高山灌木丛等6个垂直分布的景观栎林带。
植物种类丰富,有种子植物1500余种,药用植物510余种。
太白红杉、连香树、独叶草、星叶草等均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野生动物约270种,鸟类330多种,约占全国鸟类动物的四分之一,其中属国家保护的动物55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羊、大鲵、青羊、金鸡等都是十分珍稀的动物……
因为有秦岭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才会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才会有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
中华民族最引以为骄傲的古代文明,确得益于这样一座朴实无华的由巨大花岗岩体构成的山脉……
数小时后,我们到了汉中……
途中,我们不仅感受了秦岭,同时也了解了秦岭的许多知识,不仅是自然的,更多的是人文的……
作者简介:高拥军,男,1959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期刊编辑,石家庄人,大学文化(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笔名:高军、高仁。(网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丽的回忆》,书信体散文集《羽高家书》,散文集《笑对人生》,游记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诗集,词集《梦歌畅吟》,科普集《龟舟搏楫》等。
曾任报刊社编辑,期刊主编,国企宣教处长,学院国学教研员等职。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