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赵卡 :一个人打通关

赵卡2023-10-12 14:38:48

5


赵卡 :一个人打通关  

 

作者:赵卡

 

在我的印象里,他是翫日愒月的狠人,与自己较劲儿,生活的半径狭窄而简单;他在生命里左右手互博,一个人打通关,虚张声势的胜负从来都是自己的。

他就是作为诗人的乔辉。

这些年来,我与乔辉见面的时间,多在晚上,或深夜,两个从不忌惮在道德上进行自我否定的人,消解夜光流年的方式就是发展属于自己的二场吃喝朋克;有的时候,黎明离我们的距离只有咫尺,我们却毫无察觉。

乔辉的诗集《最高的雪》亮相于去年秋天,内有展现一个人灵魂的青春期回忆和亲情回忆的诗篇,单纯得要命。但他的散文——比如现在这本《不过如此》里的——毫不夸张地说,又江湖得像个靠耍嘴皮子谋生的家伙。这本散文集,是乔辉的第二本个人著作,出一本书,对他来说显得无足轻重,但对我们这些朋友来说就重要多了,有多重要?举例说明,我们不能见面总是谈些吃喝玩乐的话题吧?在吃喝朋克的世界里,只有文学给了我们反对吃喝朋克的勇气。

众所周知,在乔辉的个人地理版图里,察右后旗、通辽、北京、呼和浩特,是他最不能忘记的。他的出身与成长,求学与工作,成家与立业依次在这几个地方完成,这些经历,都隐入了他的回忆里。最终,他落脚于呼和浩特,犹如当年巴尔扎克在他的一系列小说中引入一个次要主题——巴黎对穷酸青年的致命吸引——一样,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对各盟市(旗县)青年各种各样的诱惑。

乔辉的凌云志一开始就遭遇了理想和生活之间发生的剧烈冲突,但在逆境时他会隐忍并隐藏了抱怨,就像当年余华给他的小说《活着》写自序时的一个回忆,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歌中的主人公经历了一生的苦难,但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后来,在无数次的酒桌上,每当我们喝至半酣时,乔辉终于憋不住了,要倾诉一番,都是些掏心窝子话,低迴辗转,临了又会以豪言壮句结束。

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写下这些篇章的,近三十年来,我只听闻他在为了工作和生活折腾不已,他是那种拼命三郎式的人,怎有闲暇写东西啊?所以我断定,乔辉以牺牲自己诗人、散文家的尊严为代价,来实现一个诗人、散文家的现实目标——赚到钱。我们不必苛求他的薄弱意志,转念一想,这倒不失为深刻理解他作品的一条途径。乔辉在这本书里写下的不是文学的散文,而是生活的散文,散文让他的生活相形见绌——的确散乱无章,不在散文的形式主义窠臼里;他断断续续地保持了对日常生活的洞察与自我的被动反思,坚持文白相杂的俗气但活泼的自辩;他亦庄重,他的态度真实而诚意十足。

在生活中,我们常将乔辉视作当代古龙,言外之意,他从不惧美酒的危害,奇怪的是,在这本书里他却没有大肆张扬酒神精神,无非在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中蜻蜓点水般豪气了一下,“那晚大雨瓢泼,水可没膝;我们鲸吞海饮,酒泪沾裳……几个人搂着,站在大雨中的科尔沁大街正中央,任雨水浇透,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对着往来疾驰的车辆呐喊:‘操!来撞死爷吧!’”(《通辽的最后一夜》)当然做一个当代古龙还远不止如此,他喜打麻将,菜鸟老手一目了然,牌桌上的人物猴态可掬,细节真实得令人发指;他的行文的一如他出神入化的牌技,于荒腔走板之际陡然形神兼备,亦不乏谆谆警醒世人,“有谁愿意为一枚棋子的落点而苦苦长考几个时辰?”(《我爱麻将》)

自从平庸占据了乔辉生活的上风后,他对待金钱和对待散文的态度是一样的:随心所欲。这要感谢他算是一种美学主张的不良生活习惯,作为一种风格来构建的——犹如那位俄裔美国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布罗茨基所说的,“现实生活的主要风格,就是乏味。”乏味之余当然要添一笔久违了的天真,我们姑且称之天真之歌,那就是人与动物的距离(在卡夫卡的寓言中,动物就是人)。乔辉套用了他的小老乡晓角的一个篇名——“也瞧,这些人邻”,就动物象征主义而言,他有点向晓角致敬的意思,也是新老两代人之间的一次灵魂碰撞。埃利亚斯•卡内蒂在他的笔记中有这样一则令人悲伤的话:“只要你仔细观察一个动物,就能感觉到,有一个坐在动物体内的人在嘲笑你。”我们在乔辉的《杀牲》中感受到了,他沉浸在动物和人的相似性中,“猪就梦到了这一切”,他不无感慨亦悲愤地问道,“……人类的灵魂面对猪羊牛的灵魂,该如何相处?”他还写下了猫猫狗狗、虫虫鼠鼠等零碎的东西,情感是充沛的,口吻亦不失反讽,他的克制陈述仿佛在喻指和喻体的两造间小心冀翼地达成了和解。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奇妙而有趣的互文书写体式,叫做“同题作文”。这是一个关于时代的个人修辞,“我最愿意生活的三个时代”里有宏阔的历史观,但转眼就变成了乔辉的个体人生观,无非胡吃海喝的现世,所以米塞斯在谈到历史时对历史学家的鄙夷也可以用在他身上,带着价值观研究历史是不正确的。而董平老师——乔辉的爱人——写的是“我最愿意生活的两个时代”,比乔辉少了一个时代,关注的是小女人对具体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当然夫妻二人不止就他们愿意生活的时代发出琴瑟和谐之音,最终都愿意活在当下。他们的一系列互文文章,写得扎实,又不乏澎湃,一古脑隐入了当下的尘烟中。

大体上,乔辉以他的散文为我们提供了一幅他的自画像:性格敏感而豪情,身体瘦弱却充满了荷尔蒙,精神颓靡又激情不可控,如关于疾病和身体隐喻的《剃头记》,他身上的疾病犹如一个时代的伦理困局,他心里的苦水可吐满整个城市的所有垃圾筒。由此清楚地表明,乔辉就是一个城市的寓言,他的面目形象令人怀疑,但却符合我们对他从不打折扣的想象——在生活和文学的两造之间,有一种狂欢叫乔辉式的与万物同频共振的狂欢。

如果要发感慨,我想说我(们)很庆幸地在散文里重新发现乔辉这个人,准确地说,是我(们)重新发现的不只是乔辉这个人,而是这个人的散文。他有新闻的毒眼,生活的真心,文学的壮笔;他坚决反对沉闷和冥顽不灵,他给我们的友谊绝非彰显他的慷慨,主要是用来证明金钱并无害处。在他的无数轶事场景中,我们发现了两个乔辉:一个在星夜赶考场,一个在辞官归故乡。

浅予深深,长乐未央。是为跋。

 

2022年10月10日呼和浩特

 

作者简介:赵卡,原名赵先峰,1971 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从事诗歌、小说、随笔和理论批评写作,现居呼和浩特。

 

6

4


附:乔辉散文集《不过如此》信息

 

乔辉简介

乔辉,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右后旗。供职于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现任呼和浩特市作协副主席。

 

编辑推荐

充满形而上的洞察与思辨,呈现历史与现实、敏感与坚守、苦难与信念、信仰与追求的火热情怀。

 

内容简介

《不过如此》是记者乔辉的一部散文随笔集,汇集了作者多年创作的精选篇章。全书按内容分为四辑,第一辑:在人世间;第二辑:非常语文;第三辑:如露如电;第四辑:旧闻续貂。这些作品在书写和表达上,既有北方地区本身具有的人文气候和文化环境特色,又有洒脱豪迈的民族风格特质,语言诙谐幽默、文风热情真诚,从中可见作家的生活环境、感悟哲思、社会见闻和往日情怀,亦有充满形而上的洞察与思辨,呈现历史与现实、敏感与坚守、苦难与信念、信仰与追求的火热情怀。

 

书籍信息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23798

版次:2023年8月第1版

编码:14179756

品牌:作家出版社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印张:9.75

字数:200千字

出版时间:2023-09-01

用纸:胶版纸

定价:57.00元

作者:乔辉

责任编辑:翟婧婧

特约编辑:刘不伟

封面设计:薛萍

书法题字:孙卓章

 

签名本说明

散文集《不过如此》定价人民币:57元,快递费11元,仅68元,就可以买到一本由作者亲笔签名的《不过如此》,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或点击链接进入作者乔辉个人公众号“交代”联系。交代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Pcz-EEHwVPVr0thLW0fxQ


 111

购书链接

京东

https://item.jd.com/14179756.html

淘宝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1n57.1.0.0.1477523cvoabY9&id=742113028474&ns=1&abbucket=4#detail

当当

http://product.dangdang.com/29632075.html

 11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