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贠靖2023-06-01 13:18:48

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作者:贠靖

 

  丰子恺先生说过:“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在做事情时,总是感觉被一股无形的绳索捆住了手脚。

  我们左奔右突,往往无法挣脱。我们努力地向上抗争,结果发现还在原地。人生到了一定的时间段,大概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种困惑吧。有的人困于情,有的人困于事业,有的人困于生活。

  我们努力的最大意义,就是让自己有能力跳出不喜欢的圈子。但重点并非不停地向上突围,而是要选对方向,寻找到适合的方法,然后不断地调整。有时做事情的方法比目的更重要。

  本尼•刘易斯说过,“人生的奋斗目标不要太大,认准了一件事情,投入兴趣与热情坚持去做,你就会成功。”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坚持,最容易的事情也是坚持。不管怎样,只要坚持就能胜利。

  有人说,中年是一个孤独的年龄。人到了中年,开始思考人生,却发现,这是距离真实的自我最远的时候,受困于事业,家庭,婚姻等等,各种困惑和危机,令人身不由己,力不从心。

  尤其对一个中年男人而言,这个时候,父母年纪已大,健康开始出现问题,或者要面临父母离去的恐慌;家庭已到“改善型”阶段,孩子还小,各种开销,经济压力骤然加大;而事业却处于瓶颈期,不上不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经典之作《青玉案•元夕》,或可为我们解开心中之惑。我们努力的意义就是一直在寻找,到最后却发现,想要的东西就在眼前。

  有时候,我们感到太累,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努力了半天才发现,得到的并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的人一日三餐粗茶淡饭,活得有滋有味。有的人锦衣玉食,却郁郁寡欢。

  有的人总是活在比较之中,似乎自己生来就是活给别人看的,而且自觉不自觉的,总爱拿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比,往往越比幸福指数越低。殊不知,自己觉得舒适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

  面临中年危机和困惑的朋友,不妨学学苏东坡,他用一生把世人眼里的苟且活成了洒脱。

  他从小天资聪颖,志向不凡,22岁中进士,名满天下。但43岁那一年,他却陷入“乌台诗案”,差点丢了性命。出狱后,被贬黄州,他便在黄州城外的东坡上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还兴致勃勃买来猪肉,慢火清炖,炖出了美味无比的“东坡肉”。

  后来被贬惠州,他发现丰腴甜美的荔枝,便“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经数次大起大落,苏轼并未把遭贬谪的事放在心上,贫苦的日子他也能过得怡然自得。在嘉祐寺里,他借了一小块地种菜,虽然面积不足半亩,但所产菜蔬足够他和家人全年食用了。有时候,苏轼喝酒到深夜,没什么东西可以解酒,便到菜地里摘几棵菜煮来吃,这些菜土生土长,口感鲜美,甚至可以媲美肉食。为此,苏轼还写了一首诗《撷菜》来歌颂自己的这块菜地:“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那段时间,整理菜园成了苏轼的一大乐趣,天气晴好时,在菜园里耕作,他的心情自然舒畅,而雨后游菜园又是别有一番情趣。苏轼将此也写进了一首《雨后行菜圃》里:“梦回闻雨声,喜我菜甲长。平明江路湿,并岸飞两桨。天公真富有,膏乳泻黄壤。霜根一蕃滋,风叶渐俯仰。未任筐筥载,已作杯案想。艰难生理窄,一味敢专飨。小摘饭山僧,清安寄真赏。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谁能视火候,小灶当自养。”

  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一个人像苏轼这样能够如此细腻地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美好与快乐。风光也罢,落魄也罢,他总能感受到生活赐予他的美好与快乐。

  这就是苏轼,在仕途遭遇挫折,被贬谪的路上,他并没有灰心,反而活得风生水起。有人说,是贬谪成就了诗人苏轼。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