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文化(连载之二十三)
作者:张双锁
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长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帝王世纪》
第二十三章 中华民族婚姻制度的三部曲
地处关山之巅、甘肃庄浪桃木山西麓的朝那湫,为华夏第一国华胥国都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华胥、伏羲、女娲的祖居地和诞生地。中华民族最早的三部婚姻制度,就在这里诞生。
履迹,青春少女初试人伦之礼。《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长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显然这是作者延用古籍中神话形式,来记载华胥履迹之事的。打开神话的外壳,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在篝火旁,人们敲击着石块和木棒,欢声雷动。在巫师的导引下,有青春少女华胥亦步亦趋,载歌载舞。这是华胥人的祭祀仪式,也是华胥人的婚礼仪式。
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的华胥人,虽然实行群婚制,儿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但进入婚育年龄的青春少女,并不是随便可以与男子交合的,而只有通过履迹这种仪式,才可以与男子交合。可以说履迹是中华民族第一部婚姻法。它的重要意义是,可以有效地保障未成年女子的身心健康。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有关婚龄的规定,其蓝本便是履迹。
嫁娶,族外婚的肇启,对偶婚的萌芽。《帝王世纪》说:伏羲“制嫁娶之礼。”由此而言,嫁娶之礼当为伏羲首创:男女婚姻,只有通过嫁与娶,才可算数。按照《世本》的说法,还要“以俪皮(雌雄鹿皮)为聘礼。”显然这是族外婚的肇启,对偶婚的萌芽。
嫁娶制度,打破了母系氏族社会族内婚和血缘婚的陋习,确立了斩新的族外婚。这既为中华民族婚姻制度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华民族家庭制度的建立创造了必要条件。正如东汉史学家班固《白虎通义》所言,是伏羲“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这对于中华民族人伦之礼的形成和人口的优生优育来说,无疑是一大历史功绩。
女媒,中华民族第一部《婚姻监督法》。《风俗通义》说:“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这说明媒妁制度是女娲首创的,历史上所谓“无媒不聘,无媒不嫁”的婚俗,婚配当尊“媒妁之言”的婚俗,均当由此而来。由此而论,“媒妁之祖”的桂冠非女娲莫属。
婚姻制度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制度。透过现象看本质,媒妁制度的重要意义是,监督婚配年龄,不到婚龄的男女青年,不得结婚;监督血缘关系,如有血缘关系的男女青年,不得结婚。可以说女媒是对履迹和嫁娶制度的完善,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婚姻监督法》,也是中华民族人治与法治有机结合的典型范例。
作者简介:张双锁(1958——),男,汉族,甘肃庄浪人,大学文化,庄浪商务局退休干部。个人爱好:地方文史。作品散见于《甘肃文史》《文史杂志》《科学•经济•社会》等刊。曾获中央政研室征文优秀奖。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