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文化(连载之十四)
作者:张双锁
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长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帝王世纪》
第十四章 关山一带,华胥部落的第一活动区域
六盘山古称陇山,亦称大陇山。其南端古称小陇山,亦称关山。陇山者龙山也:龙脊为关山第一高峰米缸山,《山海经》称之为高山;龙首为关山第三高峰桃木山,《山海经》称之为龙首山。中华儿女被称之为“龙的传人”,即由此而来。
桃木山地处关山之巅,海拔2857米。这里是一个三县市交汇的地方:东北麓有泾水之源老龙潭,为宁夏泾源地界;东南麓有汭水之源,为甘肃华亭地界;西北麓有朝那湫,为甘肃庄浪地界。方圆40里,有大大小小的泉湫100多处,俨然是一个“龙的世界”!
朝那湫古称雷泽①。《山海经》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吴西者吴山之西。《史记•封禅书》说:华山以西名山七:“曰华山、薄山、岳山……”其岳山,黄帝时称吴山,唐尧时称岳山,周代称吴岳,唐代为吴山县,今称五台山,在华亭境内,为太古“四岳”之一②,为华山以西“七大名山”之一,为秦汉王朝每年所祀之山③。朱熹《诗经•注》说:“汭水出吴山之西。”这里的吴西、吴山和汭水,非常具体地把雷泽所在方位点了出来。
《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长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由此可以得出三个结论:“羲皇故里”为庄浪,因为朝那湫是伏羲的祖居地和出生地,而其湫今在庄浪;“娲皇故里”亦为庄浪,因为女娲与伏羲为兄妹,也是夫妻;华夏第一国华胥国都地为朝那湫④。
那么,华胥为什么要把都地选在关山之巅的朝那湫呢?总的来说,这与其部落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为了有效地抗御自然灾害。古代多洪水、多毒蛇、多猛兽,而选择岩石裸露、三面环崖的桃木山西麓为都地,既可防御洪水、风暴和滑山走坡的侵害,又可防御毒蛇、猛兽的侵袭,此其一。关山一带,层峦叠嶂,森林茂密,芳草萋萋,可狩猎、可放牧、可采集野果和野生植物的种籽。这正是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所需要的,此其二。朝那湫之水,不涸不溢,极其甜美,是人畜饮用的最佳水源,此其三。桃木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有效地抵御外敌入侵,此其四。
那么,华胥部落在关山一带的活动区域有多大呢?从地理环境来说,无非是山上和山下,山上不会超过当天往返的路程,山下也可建立临时居住地,由此而言其活动范围可以方圆50里为界,包括周边的庄浪、张川、华亭、泾源等县市的一些地方。
人们的社会生活可包括六个方面。社会组织,以部落、氏族和氏族成员为基本建制,由部落首领统帅。由女性主导社会活动,有统一管理,也有分工负责。婚配制度,以群婚、血缘婚为特征,儿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生活状况,以采集、狩猎、放牧、渔业为生活来源,以树巢、洞穴为居室,以兽皮、羽毛、树叶为衣服,以磨制石器、骨器、木器、陶器为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以火烤肉类、野果和植物种籽为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共同占有、共同使用,食物共同管理、共同分配。以龙为精神信仰和图腾崇拜物,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祭祀、娱乐活动⑤。可以断言,此时的华胥人以掠夺性自然经济为主,生产性经济仅限于放牧。
注释:①详见笔者《古老而神圣的朝那湫》一文,载于2021-6《甘肃政协》。②详见笔者《太古“四岳”》一文,载于2022-5-2《兰州晚报》。③详见笔者《说“羲皇故里”》一文,载于2018-2《华夏文化》。④详见笔者《“羲皇故里”考》一文,载于2019-14《西部学刊》。⑤详见笔者《庄浪朝那湫历史上的祭祀活动》一文,载于2019-3-4《平凉日报》。
作者简介:张双锁(1958——),男,汉族,甘肃庄浪人,大学文化,庄浪商务局退休干部。个人爱好:地方文史。作品散见于《甘肃文史》《文史杂志》《科学•经济•社会》等刊。曾获中央政研室征文优秀奖。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