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在母已老(散文)
作者:谭昌乾
三月春山,清明前后,我回去看母亲,母亲已经在山那边长眠了两年。
2019年父亲去世后,母亲在大哥、大兄弟家轮住。已经八十五岁的母亲身体状况大不如前。1934年十四岁到我们家时,她都还是个孩子,与父亲相处七十多年,他们一共生育了十三个孩子,活下来的只有五个。我自己都是放在撮箕里准备提到山上掩埋,因临时忙别的事去了,回来发现还有一丝气息,捡回来喂大的,母经常说我是捡得一条命活。2020年9月,母亲摔了一跤股骨头摔断了,送到医院医生说年纪太大,做手术效果也不理想,骨头按接归位后保守治疗,慢慢恢复,只能座轮椅,母亲从此失去了自由行走的能力,看到儿女们行走自由就有点眼泪婆娑。尽管吃饭穿衣浆洗缝补有儿女们料理,她总是觉得自己成了儿女们的累赘。前两年外婆家的三个儿女,也就是比她小的舅舅、幺姨相继去世,她走不得,没能去看一眼,万分悲伤,加之父亲离去后的孤独,她很绝望。她曾设想了几种离开的办法:吃安眠药、勒颈子、划血管。儿女们随时看住她,她一样都没搞成。她很无助,幽怨地说“你们让我活受罪”!记得最后一次,她拉着我的手说:“老二,求你个事,你给我搞点速效药来,我早点到你老汉那边去”。我不禁鼻酸,虽然母亲即将走向生命的终点,我们还是希望她老人家能多在一会是一会儿,哪个儿女又会忍心看到自己母非正常死亡呢?真的去了,生死两隔就真的看不到了。我没能答应她的要求,她再一次对我失望,埋怨说:“你没一件事情让我称心”。我最不让母亲称心的事情,是早些年母亲为我安排了几个相亲对象,我都没有同意,她觉得我是儿女中唯一不听她话的人,除了失望外一度对我心存戒心,甚至有点怨恨,直到去世也不肯原谅我,她总认为她找的媳妇才是最好的,我自己找的媳妇不如她的意。
母亲是在2021年10月30日早上五点五分离去的。她很安详,儿女们依次过去握她的手,我握住她的手时已经冰凉。母在我们都是孩子,母不在了我们在我们的儿女眼里,我们就成了老人。我们也在逐渐变老,不定将来的那个时候也会到那边。
母亲去世,我们按照乡村习俗做个道场,三日出葬。丧事办理期间,邻里乡亲都来帮忙,一是表示对母亲的哀悼,母亲生前对乡邻友好,二是对我们丧家的支持。
出葬那天早上,七点钟道士开始发丧,道士通白手续完成后,大喊一声“起”,八个壮汉把棺木从堂屋抬到院坝。先由捆丧师傅开始捆丧,就是用篾条把棺木捆扎好,以免抬起走动过程中出现错动惊扰亡灵。捆扎无问题后再试丧,就是人们把棺木抬起,几个人站到抬棺木的夹杠上去用力蹬踩,试一试捆扎是否扎实,有问题立即调整,没问题即告完毕,最后,挂丧罩。丧罩一般是由逝者女儿或其他至亲定做的,表示对逝者的悼念,母亲的丧罩是二姐做的。扶丧,通常由女儿和儿媳分别扶掌棺木两边夹杠,二姐、小妹、大嫂、弟媳负责。大哥负责端遗像带领孝家儿孙叩头致谢乡邻。一切准备停当,待准确起步时间到,就开始起步。帮忙的人分三部分,抬丧八人为主,中途有其他人更换,保证棺木中途不落地,落地被视作不吉利,是要尽力避免的。后面的人有鼓乐队和其他邻里乡亲送最后一程。走在棺木前面的人,第一个拿望山钱,望山钱的作用据说主要就是传递逝者及其家庭的简单信息,也作为丧事的一个必备丧葬器物,表示丧葬的一个礼俗。有人去世,竖起望山前,告知丧家办丧事信息,邻里乡亲即刻上前相帮,发丧出门望山钱就随棺木移送到山地墓穴处,告知丧事结束。第二个丢买路钱,就是沿着棺木将要走的路线撕丢纸钱,表示逝者将经过此路,希望阴间阎王老爷允许。第三个持火把,意思是照亮逝者前行到另一个世界的道路,逝者在生的时候看人间光亮,去世了,子孙要让她看得到另一个世界的道路,表达儿女的一番孝心,虽然没多少道理,但作为一种习俗传承已久,前任兴后人跟。再后就是花伞、花圈等祭祀用品,一并同棺木送到墓穴。棺木抬到墓地后,道士再按程序,指导将棺木放入墓穴,最后一次开棺,让儿女亲人看最后一次,见最后一面,表示从此阴阳两隔,世事茫茫,逝者只存在于儿女和其他亲人的记忆里,其肉身将再也看不见了。这种时刻往往引发无数悲伤哭泣,肝肠寸断,有什么能比生死离别更能牵扯人生悲情呢?
看过了,合棺,置盖,培土,就是生者在外头,逝者在里头了。母亲那时就在山那边长眠了。
青山在母已老,我能给母亲的就是一炷香,一抔土,一把纸钱。
2023年4月9日
作者:谭昌乾,单位:珙县洛表民族中学校。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