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山红的心思
作者:王军
每到人间芳菲的四月,在老家的山冈上,那些杂草丛生的树林里,一棵棵怒放的映山红,红艳艳地热情似火,远远地望着它,一种不尽的心思总在它的花旁若远若近,即泛即起。
在那块土地上,我总以为它像亲人的眼睛,一方将士的热血。那个寒冬腊月,那个艰苦的岁月,人们处在极寒的夜里,流着思念的泪水,盼着亲人的返归。
当时,人们把红军当作至亲的亲人。在残酷的斗争中,那个衣不遮体的年代,人的心里没了指望,生活也没了方向,幸福常沉在黑夜之中。
忽然有一天,在闪闪的红星点燃乡亲们生存的希望时,一种生命的盼头在心中苦苦等了28年。这28年之中,人们从没悲观过、失望过,亲人倒下,一个接一个地一如既往;血染屠刀,一个接一个的将红旗插在信仰的路上。
为此,在读到那段历史那些故事那个壮怀激烈的场面时,我的心总在那片沉淀的记忆中泛起无以言明的缅怀。
那时,信仰至高无上,革命的情谊至高无上。当时当地流传了火一样的革命热情,人们在心中到处念着:“最后一粒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拿去做军装,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送去上战场。”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一阵血腥过后,又一茬壮汉站了起来,直到春暖花开,直到革命露出胜利的曙光……
于是,那里山山埋烈骨,人人守忠孝。
每次的每次,在那个清明时节,我常跑到大山的深处,立在欲开的映山红前,仿佛一个个红军的灵魂,在军号吹响的路上,不惜年轻的生命……
那是大别山山上的映山红,一簇簇地开着,在沟坎边,在岩石旁,在丛林中,在山顶上……它有着历史的血脉,有着鲜艳的风采。难怪《再见了,大别山》是那么的满腔热血,难怪《我在新县等你》是那样的深情厚意。
至此,在人间美好的时节,一个树绿花香、蛙声如潮、蝉鸣似歌的天里,带着你的心情,迈着轻盈的脚步,去趟流水潺潺的山边,望着林中一片片露出的杜鹃花朵,像一堆堆炉火,红艳艳的,或许你也会跑了过去,感慨绿水青山的不易。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