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街
作者:谢志
上海,国际大都市,傲踞中国东海之滨。我向往仰慕它,也曾亲近感受它,我追寻它值得骄傲的东西并不仅仅是“阿拉”的神秘,也不仅仅是东方明珠的飘渺,而是上海滩头那腾空飘飞的古楼阁,是古老大屋那花边滴水的马头墙,是城隍庙旁那粗纹斑驳的青石路,还有深深古巷里浓浓的民俗风情。
徘徊在上海老街那些古巷子,仿佛梦回风云变幻的旧上海,那首缠绵悱恻让人充满遐想的《夜上海》又缭绕在耳畔: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只见她笑脸迎/谁知她内心苦闷/夜生活都为了衣食住行/酒不醉人人自醉/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上海滩夜夜歌舞的百乐门在哪里?那些隐藏在岁月深处的魅惑谍影,那些民国女子流转的眼波,那些巧笑倩兮的绝代风韵,都曾经妖娆在时光的香笺上,写尽上海滩的繁荣与奢华、悲哀与伤痛。哦!那是许文强掀起大领风衣的地方,那是冯程程撑起油纸伞姗姗走过的雨巷,那是丁力脱下黑色礼帽的厅堂,那是精武弟子手刃倭寇的战场,那些《上海滩》里的风云人物如今又落在了何方?那些在淞沪大战中与鬼子搏杀英勇倒下的壮士,如今英魂又飘向了何处?那些为地盘,为码头,为金钱,为美女龙争虎斗的各路大亨,他们血染滩头最终登不上大雅之堂,世界上哪里有枭雄绝世的地方?在1949那个改朝换代的时候,国民党名将汤恩伯死守上海,给解放军制造了不少麻烦,而解放军硬碰硬战上海,只用了16天,上海就成了解放区的天。
上海的骄傲或许让你早就叹服,而且是从渴望“凤凰单车”开始的。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上海荟萃了国内众多工业产品中的名牌,如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俗称三转一响),甚至国光牌口琴、虎头牌手电筒等等都是上海的名牌。那时候,你想拥有上海凤凰或永久牌的自行车吗?对不住,你得有身份,至少应该是公社的干部。那时的单车是希罕物,凭证购买,拥有一台单车是特有脸面的事儿。记得农友托关系弄了台二手的凤凰单车,整天擦呀擦,擦得一丝灰尘都没有,不骑的时候,还要放下蚁帐盖着,宝贝啊!而现在,当你走进繁华的上海,游荡在那五光十色,商品琳琅如迷宫的超市,你还会去追逐那垂手可得的“三转一响”吗?
位于黄浦区的城隍庙是游客最蜂拥的地方,这里古巷纵横,千红万紫,云集着数不清的金店银楼、酒肆茶馆、戏楼商行。俗话说,入乡随俗敬土地,因为入庙要收费,我见进去的人不多,好多人在外面作个揖就算了,我想,心诚则灵,也不一定要亲自入去上香的。其实,本地人也是基本不到这里来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游客太多,太过拥挤,其次就是这里的商业气息太过浓重,少了许多古朴的原味。
传说此庙建于三国时期,原叫金山庙,明朝永乐年间改为城隍庙,庙内前殿供奉金山神霍光,正殿供奉城隍神秦裕伯,一方水土供一方神,这些神仙肯定有它的来头,要不然上海人不会让它居住在市中心。进入庙的仪门,抬头可见门额上面悬挂着一个巨大的算盘,算盘中间那道横梁上写着“不由人算”四个字,据说意思是告诉世人要走正道,行善事,尊天道,善恶自有天算。想不到在计算机呼风唤雨的年代,过时的算盘还有如此教化功能。仪门入去就是正殿、月老殿、元辰殿、慈航殿、文昌殿、关圣殿等,游览参观有半个小时足够,庙虽小,但菩萨多。
与城隍庙一墙之隔的景点叫“豫园”。园中古代气息浓重,名胜古迹众多。豫园的主人叫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经过20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康泰之意。现在的豫园,其实是一座店铺林立的商城,其浓郁的中国古建筑风格和特色,吸引着中外游客。
豫园的九曲桥,游人特别拥挤,简直是人挨着人,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肤色的人群,可以听到全世界的语言。桥上每个转弯处都刻有花朵美图,传说从花心走过,就会给人带来好运,所以大家都想来这里纳福碰运。
桥下的水中有许多鱼儿,自由自在地游荡着、跳跃着,七彩斑斓,漂亮极了。湖心有一个仙女雕像,笑眯眯地立在水中,看着游客从面前走过。许多游客把硬币投向仙女的手中,只是没几个人能投中的,我也投了几币,都是沉入湖底。想来,外地人要融入“阿拉”的城市,不是那么容易。
城隍庙离外滩不远,一眼望去都是古色古香的老建筑,置身其中就像回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其实,外滩的前世就是一块芦苇丛生的荒滩野地,当年打了一仗鸦片战争,因为我们的长矛大刀抵挡不了鬼佬的坚船利炮,结果输得一塌糊涂,从此国门洞开,上海成了世界商埠。殖民者在黄浦江畔那条短短的弧线上,建起了52幢极尽奢华的建筑,有英国式的、法国式的、古希腊式的等等,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没谁能够料到,原来的滩涂荒地,却在开埠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迅速变成了十里洋场的喧嚣闹市,云集了众多的外国银行、总会、领事馆等,被称为东方的“华尔街”。回看百年历史可知,中国的开放在清末就有了,当然是被迫的。
百年风烟,瞬间逝去,外滩那些富丽堂皇的高楼犹在,但主人却换了一茬又一茬。著名的东风饭店,过去曾是英国总会,如今美国的肯德基快餐厅就设在里面;建于1929年的和平饭店,原名叫华懋饭店,当时几乎把整个欧洲都给搬了过来,大理石地砖来自意大利,水晶玻璃吊灯是正宗法国货,银质餐具原产于英国……你见过吗?店里还有自己的博物馆呢,神秘的面纱百年没被揭开过,早两年才对外开放,你想入去参观吗?请消费,两个人饮一个茶,大概六七百块吧。来这里消费,你千万不要总想着填饱肚子,而是要享受一种高雅浪漫的情调。里面的走廊深邃悠长,灯光沉寂而富于梦幻,你就像回到了旧上海的生活方式。如此一番怀旧,也算情趣盎然,物有所值吧。
今天,摩天入云的石垒森林,密密麻麻地覆盖着大上海,中间夹着一个巨大圆球顶到苍穹的电视塔,是地球东方最耀眼的明珠,它比外滩的老楼不知高了多少倍。南京路步行街的广告无处不在,连公交车都被贴得花花绿绿,林立如麻的商场人流如潮,演绎着浓浓烈烈的商业气息;这里香风袭袭,奇装异服,流淌着娇艳醉人的芬芳,当年在这条街执勤站岗的《霓虹灯下的哨兵》,如果故地重游,不知作何感想。是改革,让这座城市更加现代化了。
海关大楼上面那座大钟,十五分钟一次的深沉回响,仿佛是在告诉步履匆匆的人们,光阴易逝,及时行乐吧。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