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读书不为做样子

罗里宁2023-04-04 17:50:25

读书不为做样子

 

作者:罗里宁

 

  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多,电视上更有各类读书节目,诗词大会,专家学者口若悬河,参赛选手对答如流,不少小学生能背诵几千首古诗词,说出来都能把人给淹没,谁敢说中国人不爱读书?过去有段时间,社会上出现过一种言论,说咱中国人因为热衷于经济而忽略了读书,不如西方一些国家的人,除了在家读书,外出时也总是带着书本,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不知道发表这种言论的人,出于什么目的,也不知道这些言论,它的事实依据是什么,它的准确性又是多少。

  中国人爱不爱读书,之所以还能成为热门的话题,可能是因为我们搞经济建设,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所引起的——人们为了过上好日子,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付诸行动,各个方面的节奏要比过去快许多。工作紧张起来,社会上不免会发出一点喧嚣,人群中不免会生出一点浮躁,使得很多人看上去好像已经无心读书。但是以此作为观察点,去考察人们读书的状况,所得到的可能只是一个表象。读书在中国,从来都不是在公开场合做的事,假如你为此而到公开的地方去查看人们是否在那里读书,然后还要拿去跟外国人作比较,那是会让你失望的。

  中国人自古就把读书看得很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试问世界其它国家,还有谁能说出这样的话?中国人因为性格使然,做事比较含蓄,喜欢和不喜欢什么,不会在公开的场合很轻易就表露出来,你若要求许多热爱读书的人跑到公共场所去,拿着书本摇头晃脑,装模作样,子曰诗云地摆出一个读书的架式,恐怕他们一时半会还接受不了,譬如我们的女孩子,她们都很爱美,也喜欢照镜子,你看见有几个女孩子不分场合,随时随地都在照镜子的,你能因此而说她们不爱美吗?

  倡导全民阅读,很有必要。我们当然希望,整个社会都是读书人,就如体育运动,人人都能参与其中。可读书和体育,毕竟不是完全相同的一回事儿,要求人人都热爱读书,个个都是读书人,也还不很现实,钟叔河先生就说过:“不是所有人都有可能读书,不是所有能读书的人都好读书,但不必为此悲观。一十四亿人,有可能读书的,少说总有一亿四;能读书又好读书的,再打个一折,也有一千四百万,这就很不少了。”这也是很值得安慰的一个数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要这些兴趣爱好积极正面、健康向上和有益于社会,就都可以起到和读书一样的作用,你看那许多的能工巧匠,他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读很多书。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去读书,读书的人越多,我们这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就越浓厚——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著作,是最杰出的思想家为我们留下的,读书就是为了能和这些杰出的思想家进行交流,使我们变得更有教养和更优秀。

  不要老拿在公共场所人们是否在读书,作为评判一国一地读书人多少的唯一的标准,在公共场所手里不拿书本的人,并不代表他们就不读书。读书不为做样子。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