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试不知自己行(散文)
作者:谭昌乾
日常生活中,凡事我都喜欢试一试!试一试,往往就会试出信心、试出经验、试出成功,试出人生智慧。
举几个例子来说吧。
试一试我借到了书。现在要借一本书很简单,以前可是艰难得很。记得我在读小学和初中时期,基本没有接触过其他课外书籍。偶尔看了一本大哥借来的手抄本《303号房间的秘密》,觉得故事情节很吸引人,第一句话就说:“一八一九年的一天,一只满载货物的英国轮船徐徐地开往巴黎港口……”。觉得课外书好看,就开始到处借书,那时的课外书有点稀奇,有书的人一般都不外借。听说学校的朱老师有本穆欣的《北线凯歌》,我去试一试,他借给了我,主要内容讲,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北线作战的经过。听说又公社王书记那里有本《第二次握手》,因为他不认识我,前后去借了三次,他终于同意借我一看。还书时,王书记说,看完了有啥感想说来我听听,我讲书中的丁洁琼、苏冠兰、叶玉菡等科学家科学救国的精神激励我上进。书记说,看来你娃读懂了,再给你一本学习吧,他又借一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给我,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奋斗精神激励我的奋起拼搏。试一试,试出一种方法,知道怎样求人。
试一试找到读书的机会。初中阶段我是在乡村读的一个戴帽初中班,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也差,学到的知识相当有限,毕业了没考上师范。当时要找个地方读书十分困难,周边又没有合适的学校,就试着给另外两个中学的校长写封信,讲了我的想法,洛表中学的朱校长回信说,他们学校没有我读的班级,但可以帮我联系一个学校。底洞中学的周校长带条子来说,可以去他们学校。我去了底洞中学,周校长说,想学习的同学我是欢迎的,班级给你找好了,就看你的了。机会得来不易,我加倍努力,没考上师范,但考上高中。当年两位素不相识的校长,愿意为我提供学习机会,我是万分感谢的。高中毕业,考上师专几乎就改变了命运。试得一个机会,改变自己一生。
试一试找到人生伴侣。参加工作,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后,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我们单位男多女少,别人引荐了几位对象人选,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果而终。等到发现外单位有个比较合适的姑娘时,追她的人已经有一大堆。分析了一下彼此的情况,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接触,了解,随后加入到追求者队伍中,最后发起一轮又一轮的进攻,结果姑娘终成我的人生伴侣。其实,我也不知怎么就战胜了对手,赢得了姑娘的芳心,后来问她为什么答应我,她开玩笑说,主要是看你长得傻,傻人有傻福,哈哈!试一试,缔结人生美好姻缘。
试一试掌握了驾车技术。以前条件不好,从来没想过自己要开车,感觉有车座就不错了。后来看到很多人都在学车,我也去看一看,教练说,要不你也试一试。处于好奇我爬上车座进驾驶室,但不知怎么搞。教练说,整起走,看一下你有无车感。我说,你还是讲一下要领嘛。教练说,踩离合,松刹车、进档,起步。按此操作,车前行移动,紧张得很,仅仅抓住方向盘,教练戏谑说,手松一点,摸住方向盘就行,没不必抓得那么紧嘛,一哈儿你把方向盘搬断了。一圈下来,有点懵,再一圈感觉还好。教练说,可以学。体检、报名、缴费、开始了学习进程。科一90分,科二90分,科三90分,科四96分,2018年得证,购车,自己开车,缩短了空间距离,生活的地域就变宽了,上云南,下四川,过贵州,去重庆,哪里都可去。学车过程有点搞笑,科二几乎考爆,最后一把考过,差点把驾校的牌子搞砸了;科三本来是安排我去观看场地,体验一下,结果又考过了。考过了,觉得学车也不是那么难。试一试给生活带来方便,
试一试丰富了业余爱好。写作不是职业,只是一种业余爱好,偶尔为之。有感触就写,没有就不写,就像偶尔采摘一朵路边的小花用以点缀生活。大概是1992年春,偶然看到一本刊物叫《巴山文学》,先阅读其中文章,后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小散文《今夏丝丝雨》投寄,一月后,发表了。看到自己的心声变成铅字,飘散着墨香,着实有点激动,觉得我也能写。后来看《宜宾日报》周末特刊上朝花夕拾栏目文章,试着投寄几篇,居然也都发表了,后来逐渐有了一种认识,我手写我心,写凡人琐事,写真情实感,写亲情友情爱情,基本都能见效。再后来因工作需要,写一些教研论文,《宋代水稻生产述略》一文,1993年发表于《宜宾教育学院学报》,后陆续有论文发表在《四川教育》、《中外教学研究》等多种刊物,最有成就感的还是2008年,论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尝试》登上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这本杂志。写作源于生活有感而发,撰笔成文记录生活的乐趣、恰似心香一瓣。
大家都可以试一试,不试不知自己行!
2023年3月31日
作者:谭昌乾,四川珙县洛表民族中学校。
注:本位已获作者树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