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庄浪史话(连载之十)

张双锁2023-03-23 12:27:53

庄浪史话(连载之十)

 

作者:张双锁

 

第十章 唐代

 

  唐初,庄浪为国家牧马之地;唐中,陷入吐蕃。唐代与庄浪有关的事件,史册所载不多。据笔者所知,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曾过凉殿峡观马政;境内设长川、陇城两县,结公、长川、水洛3个牧马监。

 

  李世民过凉殿峡观马政

 

  《新唐书•太宗本纪》说:贞观二十年(646年)八月己巳,太宗“如灵州,庚辰至泾州,赐高年鳏寡粟帛,丙戌逾陇山关,次瓦亭,观马政。”泾州治地在甘肃泾川;陇山关,唐代在关山共设7关,这里所指为宁夏泾源之制胜关;瓦亭,指西瓦亭,在宁夏西吉将台堡。由此来看,唐太宗李世明从泾川到瓦亭,必走之路当为秦汉以来的陇山古道安化道,因为六盘道为金代张仲彦首开,唐代尚未开通。而安化道东口为平凉市崆峒区崆峒山前峡,西口为庄浪县通化镇,必经之地为宁夏泾源与甘肃庄浪接壤的凉殿峡(古称安化峡)。而从通化镇到西吉,还要经过庄浪境内的结公城(南湖)和岳堡镇。

 

  结公、长川和水洛牧马监

 

  贞观年间(627——649年),自京师赤岸泽移马牧于秦、渭二州之北,会州之南,狄道之东,原州之西,建立了规模庞大的陇右牧。它东西长600里,南北长400里,共设4使,50监,有马70多万匹。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监牧马数万匹从行,五色杂驰,号称“五云锦”。国家在庄浪境内设有结公(南湖)、长川(阳川)和水洛3个牧马监,归南使(在静宁)管辖。牧马监相当于县级行政建制,但不归地方管辖,为国家派出机构。

 

  广德元年庄浪陷入吐蕃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禄山陷长安。至德二年(757年)二月,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于同年十月收复长安。因陇右之兵内调,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入大震关(在陕西陇县,今称固关)。同年九月围泾州,十月寇奉天、武功,进逼长安,仅3天入京师,占据13日。郭子仪等以兵惊之,吐蕃退至原州、会州、成州一带。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皆有吐蕃游骑。而陇右沦陷时,陇右牧被摧毁,从此六盘山西部的庄浪、静宁陷于吐蕃。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唐蕃清水会盟约定两国临界点为:弹筝峡、清水、剑南。

 

  吐蕃在庄浪的遗迹

 

  庄浪之境,关山一带由吐蕃延家族占领,从水洛到阳川、南湖一带由吐蕃大王族占领,其间还穿插着吐蕃庄浪族。其中庄浪族人数最小而势力最大,因为从关山到临洮皆由庄浪族四大门派占领。后来吐蕃发生内乱,军队回撤而牧民仍然留存。到唐宣宗时,国家主权恢复,但“无有管束”。当今庄浪之名,就因吐蕃庄浪族而来,意为“把羊”。郑河乡的上寨、下寨、朱店镇董家湾村即为吐蕃延家族后裔,柳梁镇赵家岔、臥龙镇赵家阳屲、赵墩镇高庙村即为吐蕃大王族后裔。水洛镇羊把式坡、柳梁镇乔家湾之名亦因吐蕃庄浪族而得。当今庄浪赵姓之人为吐蕃庄浪族后裔。

 

  地方行政建制

 

  长川县,治地在阳川镇曹家塬,吐蕃占领后自行消亡。

  陇城县,治地在水洛城,后唐时侨迁天水秦城区马跑泉。

 

  作者简介:张双锁(1958——),男,汉族,甘肃庄浪人,大学文化,庄浪商务局退休干部。个人爱好:地方文史。作品散见于《甘肃政协》《西部学刊》《华夏文化》等刊。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