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自由慢时光

梁耀鲜2023-03-13 17:50:00

自由慢时光(散文)

 

作者:梁耀鲜

 

  我喜欢自己陪自己在楼上散步。

  自家楼上,清空一层,整洁舒雅,不担心脚下有这个坑那个坎,不需要跟路人跑友点头哈腰,握手闲聊。散漫而随意,适宜又安然。只要轻轻地敞门启窗,离地面约20米高的自然风就会唏哩嗦罗,不请自来,问候我,抚摩我,像老朋友一样亲切。早晨,挂在身边楼角的太阳,还有远处的没有完全苏醒的炼油厂的那几组管架,似乎也是自己的私有装饰,我慵懒一瞥,爱看不看,爱理不理,一种一个人天马行空、主宰世界的自由,会在循环往复的脚步中,就如我所希望的模样悄然来到。

  一个小时后,我下到一楼,煮我的早餐。平常上班,时间太赶,都是在外面打野,填饱肚子就好。周末,我得好好地侍候好自己。我架好锅,放好水,下面条,边开火边洗瓜苗,面条焯水两三分钟后捞出沥干,然后从冰箱里找出吃喜酒时打包回来的叉烧肉,切碎烧香,放水烧开后下面条,放瓜苗,放两三颗小圣女,再加上一个从老家拿回来的土鸡蛋,煮熟后少不了加上一勺我最钟情的酸辣酱。这样,不仅爽滑筋道,而且酸辣鲜香。我照了一张图片,不无调侃地标注“祖传瓜苗面”,分享朋友圈后,才悠悠地享受起这一我小时候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

  朋友关注来了,“留肚子吃狗肉啊”。这一提醒,我才记起那天还有一个野外烧烤庆“三八”活动。

  时间还早,我进了书房,无事乱翻书。我看书的习惯跟别人不大一样,别人是喜欢去看好多本书,而我,是喜欢一本书翻看好多遍。像《文化苦旅》,顺读倒读选着读,在我的书堆里,它一直处于置顶位置,这本写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书,我真是百读不厌了。余秋雨是当代著名的文化学者,游历广泛,博学睿智,他的双脚和脑子所释放的渴念,他都会用独特的文字和思想表达出来,在读他的每一篇作品时,你都会感受到历史的冷漠和温情,理性的严峻和豁达,外面的精彩和神奇。那天我重读《阳关雪》,为了那首《渭城曲》,那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余秋雨在土墩、沙堆和雪地中艰难前行,他走一路想一路,当看到那块荒落的“阳关古址”的石碑时,他也发出这样的感叹:“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他感叹前人正如我们感叹他一样。

  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轮回。

  十二点没到,有两个小兄弟接我来了。一上车,那个熟悉的香味就扑鼻而来。那是他们从街上买来的白切狗肉的蘸料,薄荷、山蒌这两种香料在我们这里都会以狗肉香相称,这香料再加上酸梅,那是狗肉的绝配,酱心独韵,品质天成。吃一餐狗肉,唇齿留香,不绝三日。

  烧烤早就开始。大人小孩,有说有笑。开心的话语,温暖的笑容,袅袅缭绕的香味,成了那个现场最线性的轮廓。两个烧烤师傅娴熟的双手在不停翻转,香汗渗出额头,虽戴帽子戴口罩,但有一种深藏在暗处而不露的美始终在感动着我们。我一到现场,双手几乎没有空过,不是我有多能吃,而是我的小伙伴们太热情。纯翅膀、纯鸡肫、纯猪眼睛,各式品类,各种名肴,人间美味,轮番上阵,我来者不拒,裤带松了又松。只是有个同事拿着一块香喷喷的鸡腿递给我,这真的有点为难了。虽说盛情难却,但是按照我家的习惯,有老人在的地方,年轻人是不可以吃肝的,那肝要留给老人;有小孩在的地方,大人是不能吃腿的,那腿要留给小孩。这是不能突破的基本规矩。这正如小时候老师教我们写字一样,写字要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和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子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这样的基本要求,不管在哪,只要写字,我们都得自觉遵守。

  那天,虽然我没有向热情的同事解释,那块鸡腿最后我还是没有接手。

  当然不仅仅烧烤,我们临时架起了两个小桌,大家互相招呼,围台而坐,摆开龙门阵,敞开心底。有像挂小炮似的,有像机关枪似的,有像水龙头似的,七嘴八舌,好不尽兴。大家边聊边吃,吃狗肉,吃猪血肠,吃得有滋有味,一饱口福,很有过节的样子。

  我们单位人才济济,这样的活动,正是他们展示才华的机会和舞台。战拖拉机,缜密而诡诈,看耐心,也看机智。楚河汉界,车马争锋,击鼓奋征,战火升腾。砌四方,垒长城,沾国粹,长胡气,有小心翼翼,有得意忘形。K歌活动高潮迭起,唱者如痴如醉,听者心潮澎湃,每个人都能收获着愉悦和快乐。特别是那个拍着手鼓的男老师,帅气晃荡,手指并拢,手腕放松,不停地咚哒、咚哒、咚咚达,他微眯着眼,沉迷其中,就像庄子的自由之龟在附体,已经逍遥在音乐的神圣殿堂里。那首《好日子》,我县顶尖的美女音乐人唱得珠圆玉润,犹如天籁之音,飘飘荡荡,就像美丽的太阳雨,晶亮透明,洒落在田野里,寄存在心坎上。“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这歌唱给当天的主角女神们,唱给这多情多梦的美好岁月,唱给孕育和滋养着好日子的这一片平凡的红土地。

  我从山庄徒步回家。

  在春天的田野上,到处装满绿色,仿佛是绿的波浪,张扬地逼着人的眼。那金黄色的野菜花,在绿波中闪光。空气中有些甜味,并夹杂着一丝丝泥土的芳香。那一大片有半人高的玉米苗,经过农人细心的照料,吸收春天的精华,很快就会结出金灿灿的玉米来。

  柔软的草地,和煦的微风,融融的阳光,自由的步伐,我慢慢行走在惬意的春天里,心中装满春色。

  写作是获得自由最直接的方式。回到家里,我冲个凉补个觉,就到我的书房,打开电脑,敲起键盘,去兑现萦绕在我心中的那一个个美好的约定。

 

2023312

 

  作者简介:梁耀鲜,壮族,广西田东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语文教师出身,供职多个行业。爱工作爱生活爱文学,诗情约画意,我手写我心,喜欢在散文诗歌创作中寻找快乐。心香一瓣常分享,网络报刊有稚文。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