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故乡那条潺潺的唯美河流

程奇伟2023-03-12 21:06:33

故乡那条潺潺的唯美河流

 

作者:程奇伟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转眼,我离开故乡已经三十多年了。这些年来,我虽然已身处异省他乡的繁华都市,却常常梦见故乡,梦中见到故乡的人、故乡的景、故乡的过往,最常入梦的还是故乡那条潺潺的唯美河流。

  故乡那条潺潺的唯美河流叫做新河,是解放前为沟通赤眼湖进入牛氏湖而新开的一条河道,接通了华容县城和北景港的水上运输,同时,她与藕池河和东洞庭湖相连通。这条河流经我家所在的小镇,所以镇上叫新河口。她也从我故乡的村庄蜿蜒流过,在一年中的多数时间里,河里的河水奔腾向前,滔滔不绝,蔚为壮观!就是这条川流不息的河流,却是我们儿时赖以生存的饮用水之源,也是我们捕捞鱼虾和生活的乐园,她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家乡儿女。

  春天到了,河里潮起潮落,给故乡那个小镇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河面上,微风吹拂,泛起阵阵涟漪,河岸边的垂柳轻轻的摇曳着,好似在水面上轻轻曼舞。河边的小草悄悄钻出地面,露出嫩绿的新芽,装点着河流的两岸。故乡的人们依偎着河堤,或在河堤岸边上劳作,或追逐嬉戏。小伙伴们爬上柳树,从柳树上折下翠绿鲜嫩的柳条,沾些河里的水,互相追逐着,轻轻地拍打在同伴的身上,或用长满嫩绿叶儿的枝条,编织成各式各样的帽子,戴在头上,用力的摇晃着头,调皮的做着鬼脸,脸上洋溢着灿烂喜悦的笑容!

  一到春季,河边的草就开始疯长,我们兴高采烈的用镰刀割些嫩草回去,再投喂给牛吃。牛不用干农活时,我们就牵着牛来到河边草多的地方,把长长的牛绳系在树上,给牛吃些又鲜、又嫩、又肥的草,每隔一段时间,就变换一次位置。我们几个放牛娃就手捧书本看起书来,或尽情的嬉戏打闹。有时,我们坐在牛背上,淌着水过河,让牛在河对岸去吃更多、更鲜、更嫩的草。

  河边盛产茭白,茭白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称茭儿菜、茭草等,茭白的茎秆高大直立,高度可达2米。茭白可做成菜,是一道纯野生的美食,中国人舌尖上的一种美味佳肴。

  河道里的河沙,是建房子必不可少的材料。各家各户建筑房子时,都要用到河沙。那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人管理,谁都可以下河挖沙。后来,由于采沙失管失控,河道损坏严重,影响到了河道的安全,造成了生态的严重破坏。而且,由于挖沙后留下的巨坑,曾吞噬过一些人特别是中小学生的生命。于是,当地政府加强了河道的管理,禁止人们下河采沙,河道采沙情况有所好转。

  盛夏的午后,趁着大人午睡的时间,我们一些小伙伴们就会相邀一起,悄悄地溜出家门,一同来到河边。有的小伙伴从河岸边的高处跳进河水里,有的光着屁股从河边近水处扑进河水里,个别胆小的从顺着河边慢慢下到河水里,水性不好的则身上还要套一个充满气的轮胎,当作救生圈用。随后,大家不约而同的向河中心游去,向河对岸游去,在水中央时,有的小伙伴时而浮在水面,时而潜入水中。有时,有些小伙伴还会潜入水底,从水底下潜游到河岸边洗衣服或洗菜的农村妇女旁,然后,突然间浮上来,把正在聚精会神洗衣服或洗菜的妇女们吓得大喊大叫!然后,在妇女们的一片责骂声中迅速地游向河中央。当然,河流中也经常发生淹亡事故,极少数幼儿和中小学生命丧河中,让人伤心、痛心、揪心,心中充满无限悲伤!我的故乡流传着关于鬼怪的故事,大人经常教育小孩们,不准下河洗手,更不准下到河里游泳,说水里有水怪,专门把小孩子拖入水底,然后吃掉。虽然,这只是一种传说,一时间,却也把小孩子们吓得胆颤心惊、魂飞魄散、神不守舍的。但往往没过多久,小朋友们就似乎已经忘记了,甚至忘得一干二净,后来,他们依然我行我素,照例下河游泳,把大人们说的话不当回事,当然,待回到家时,肯定免不了要挨家长的打。

  河对岸不远处,是大队集体所有的一片瓜果地。那是一大片沙质土地,含沙量很高,土地肥沃,日照充足,很适合瓜果生长。夏日里,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满地的西瓜、香瓜和甜瓜,无不让人垂涎三尺!所有的瓜都属大队集体所有,并有专人负责看守。个别胆大的小伙伴,因为忍受不住那些瓜的诱惑,所以,悄悄的潜水游过去,偷偷的爬到河对岸,然后,利用河边茂盛的青草和茂密的瓜叶做掩护,采用低姿匍匐方式,悄悄地爬行到瓜地里,迅速掐断瓜藤,边推西瓜边匍匐爬行,待把西瓜推到河边时,则迅速抱起西瓜跳进河水里,等到看守瓜地的大人发现时,小伙伴们早就抱着西瓜游向河对岸了,瓜地的看守人员只能呆在河边大骂几句,无能为力,望河兴叹。当然,有时,也有个别小伙伴被追赶、被抓到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同在河里玩耍的一个小伙伴,正在偷瓜时,被看守瓜地的人狂追了二公里远,最后,被追上了,被抓住了,还被交给其父亲狠狠的教训了一顿,并向大队赔偿了损失。在小伙伴们偷瓜的时候,我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但也没有制止,完全是个“吃瓜群众”。

  每年的夏秋季节,是河水暴涨的季节,也是捕鱼最多的季节。河水疯涨的时候,一般是鱼最多的时候,主要有鲢子鱼、鲇鱼、桂花鱼、青鱼、草鱼、鲤鱼、翘嘴刁等等,六门闸(洞庭湖边的一个闸)放水时,还有从洞庭湖游过来的一、二十斤重、甚至三、五十斤重的大鱼,都是野生环境下长大的鱼,用清水煮着吃,味道特别鲜美。我小时候,故乡的家家户户都有许多捕鱼的工具,所以,我们成长过程中从未缺少过鱼,也可以说,鱼儿伴随我们的成长。在那个物资异常匮乏的年代,河里的鱼养育了故乡的人们,也养活了故乡的人们。在大人的心目中,捕鱼的好处很多,可以改善生活,没菜吃时,甚至吃不饱饭时,可以用鱼替代;可以替补家用,节省开支,卖掉鱼后,可以买些油、盐、牙膏、香皂、洗衣粉之类的;还可以把鱼晒干,留到冬季再吃,不要的小鱼仔还可用来喂猪、喂鸡鸭,等等。听故乡的老人们说,过去,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年成,无论闹什么样的饥荒,无论田地怎么样的没收成,我的故乡从来都没有饿死过人,这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现在,回过头看那个年代煮的鱼,可谓唇齿留香、原汁原味的美味,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人间美味!可惜,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现在只能停留在记忆中了,我们已经找不到当时的感觉了,因为,时光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酷暑时节,常有人推着冰棒箱子来河边叫卖冰棒,声嘶力竭的叫喊声在河边此起彼伏:“卖冰棒啰,卖冰棒啰,卖冰棒啰”。那时,由于故乡贫穷,人们手里都没有几个钱,饭都吃不饱,棉被和穿衣都成问题,因此,人们根本没钱买冰棒,但也有个别邻居霸蛮买的,主要是小孩子吵闹得厉害,家长看着小孩哭得伤心,觉得非常可怜,就勒紧裤带买一根给小孩子吃。我们几兄妹从小就乖巧懂事,从没吵闹过,但在我的记忆里,父母亲仅买过一次绿豆冰棒给我们吃。那时的冰棒虽品种不多,但味道确实好极了,带些香香的甜味,能解暑,能消火气,一口下去,冰凉爽口,沁人心脾,神清气爽。

  那个年代,故乡的人们夏季乘凉的最好方式,便是露天睡觉,因为,农村经常停电,且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每天傍晚时分,吃完晚饭后,人们就在河边的适当位置摆好竹凉席和竹垫子之类的,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就躺在上面乘凉睡觉。夏夜时分,微风吹拂,人们露天睡在竹凉席和竹垫子上,有时,还有些凉意,必须盖些薄被子之类的东西。河边蚊子特别多,大家手里都有一把蒲扇,不停的摇曳着,有些邻居还挂上蚊帐,但人们一般不会睡到太晚,睡到凌晨一、二点,待身上有了丝丝凉意后,人们就开始收拾东西,搬回家里继续睡觉,直睡到天亮。大人们常说,露天睡觉不易长痱子,已经长了痱子的还可以有效消除痱子。因此,人们晚饭后,往往扎堆挤在河边露天睡觉,这已经成了故乡盛夏和秋初时节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小镇的河道上有一个轮船码头,不少的船只停泊在码头周边,有拉沙运货的敞篷机帆船,有捕鱼的带蓬或不带蓬的小船。那时,河流的水面较宽,河水较深,大小机帆船不分昼夜的在河道里来回穿梭,来来往往的,十分频繁,非常热闹,机帆船的汽笛声响彻在河流和故乡的上空。

  故乡那条潺潺的唯美河流,养育着我们,珍藏着我们童年的许多故事,萦绕着我们儿时的几多欢乐,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的故乡儿女。夏秋季,河水波涛汹涌,奔流向远方。白天,若是运气好的时候,还可以看到河里游动的白色或灰色的江豚;冬季,河水枯竭干涸,水面逐渐变窄,有时,被冰层覆盖,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后来,由于河流缺乏治理,河道淤塞,变得更窄了,河床也变浅了,有些河段已经没水了,断流了、干涸了、枯竭了。

  时光不老,岁月不居。每当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的思绪总会被拉回到故乡那个激情燃烧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心中总是珍藏着故乡那条潺潺的唯美河流,脑海中尽现故乡那条唯美河流的美好记忆。喝着洞庭湖水长大的人们,始终秉承着湖湘儿女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和不服输、不信邪、不怕死的精神,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满腔热情的奋斗着,尽心尽力的拼搏着,坚持不懈的战斗着。故乡的很多人,分布在全国甚至全球各个岗位上,好多人取得了不斐的成绩。我永远思念着故乡那条记忆中潺潺的唯美河流,还有那珍藏在记忆深处的魂牵梦萦的小伙伴们。

 

  简历:程奇伟,军转干部,公务员,爱好文学和写作。在中央、省部级报刊杂志和多家微信公众平台发表数百篇文章。获得过全国和省级征文比赛一、二、三等奖。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