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
作者:梁耀鲜
最近,平果田东文联组织当地艺术家采风。连接两地的美丽右江像一条绸带,把沿线的古码头、古圩、古镇、古村、名胜古迹,还有两岸的平原、田园、峡谷、石崖、瀑布、河滩等景观,串成了集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英雄传奇为一体的神奇水道,理所当然地成了这次活动最具资格的载体。“走千古沧桑水路 写百年奋斗辉煌”,高调地充当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主题。
从田东出发的时候,我在想,今天采风的“作业”不好完成。人人都知道结果,怎么保持故事的新鲜与悬念,是我们写作人最为头疼的事情。
我书读得太少,读历史书更少。像王阳明,他给我的印象,就是梁启超给出的著名结论:中国有两个半圣人,孔子一个,王阳明一个,曾国藩算半个。此外,王阳明的立德立功立言说,还有他的心学思想,我还是略有接触,他的思想家、哲学家身份还知道一点皮毛。但作为文学家、军事家的王阳明,我是知之甚少了。特别是他到广西仁政为民,扫匪除恶,广建书院,教化子民的故事,通过走进历史的现场,其真相竟是这样的生动而真实。大王庙的袅袅香火,是在升腾知行合一、济世安民的智慧,阳明洞天壁崖上那些日趋消弭的文字,还在闪耀着灼灼夺目的人文光芒。阳明文化园的楼台亭阁,树木花草,都在昭示着诸如“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之类的经典至理。那天,我们在船上,还在反复玩味着王阳明的“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这些道理的浅显和深刻。有意无意,我们都在滋润和背负着这些思想精华,去成就那一份份地动山摇的事业,走向属于每个人的穿透云层的生活高度,去追求气象万千的美好远方。
据清朝《百色厅志》记载:“右江自百色田州流下径县前历果化隆安至南宁是为左江右派故曰右江”,曾是我国南方贸易的一条黄金水道,被称为云贵与两广沿海一带沟通的“丝绸之路”。右江的春天多么的美好。那天,阳光洒照,温润宜人,两岸垂柳婀娜,芳草凄凄,木棉妖娆,屋舍俨然。我们乘坐两艘海事船从平果江滨码头出发,逆流而上。近处,浪花飞溅,波光粼粼;远处,惊涛拍岸,白鹭迂回。春声,春景,春韵,汇集一起,成了一幅幅图画,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成了我们队伍中摄影大师们的美心美食。“阿鹏哥”的那张《木棉报春》图,展现的是江水澄碧,木棉火红,绿草如茵,树木葱茏,隐隐约约中,一个小村庄置身其中,此乃人间仙境了。“布衣族”的那张《挺进右江》,以蓝天白云为背景,青山绿水中,一艘白色的轮船在江中挺进,破浪前行,刺翻碧波,被激起的浪花掠过船舷,掀开一条白色的水带。雄壮,威风。
那情那景,我们似乎看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那场挺进右江、威震南疆、影响深远的百色起义的烽烟,那是右江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奋起革命,求翻身、求解放的伟大斗争。果化这块红土地,先后5次留下伟人邓小平的光辉足迹。思林坡烟渡口,见证了邓小平一行从巴麻出发,趁夜渡过右江,经可恒、平牛,登上三层岗,指导右江地区革命斗争的英姿。我们还看到,广东青年余少杰,到田东从事革命活动,在林逢成立田东第一个党支部,在那恒村的那里田坎间,秘密召开革命青年社会议,传播革命火种。后因叛徒出卖,二十一岁的他在隆安被捕,英勇牺牲。我们还看到,壮家优秀儿子、思林坛乐人阮金团(金庭),参加百色起义后入党,后由周恩来改名为阮平。他出生入死,屡建战功,抗日战争中,他参加了平型关、百团大战等,后参加了解放战争中的许多重要战役,参加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成为名副其实的开国战将。信仰换天地,光辉耀长河。右江养育了他们,右江造就了他们。看着眼前大美河山,繁华盛世,这时,我们的心中,反复回荡的,就是那首《征途上最亮的星》:“当长夜星光唤醒黎明,当疮痍被繁华抚平,我多想邀请你回到这里,这盛世也应该属于你……”
这次采风,我意外地碰到了造诣颇深的本地文史专家赵先生。在船上,他把一本他编注的《平果古代诗文集》送给我,这正合题意。采风,意思指的是对民情风俗的采集;特指对地方民歌民谣的搜集。隋•王通《中说•问易》: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现在,采风是指艺术家为了更好地创作出作品,去到特定地方采集、收取有利于创作的素材。那天,采风碰到文史专家,有他的解说和辅导,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了。
一路上,万人洞的千年神秘、江洲古城的百世沧桑、观音庙的香火盛况、山心古圩的风情演变,在赵先生的娓娓道来中,我们的见识和阅历似乎得到很大的提升和拓展。此外,他也对一些当地的地名提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有一些我觉得是很有见地的。比如独石滩,文字介绍说,该滩高约 20 米,方圆约 500 平方米。滩上长满青翠的竹林、灌木、藤蔓缠绕,看去宛如一面石制的山水屏风。右江水流至此则被石滩挡住,只好沿其两旁窄道直泻而下。可是我们到实地一看,感觉此处更像是山而不是滩,古时叫江心岩,现在也有叫中流砥柱的,我觉得这两个称呼都更合乎其真实的地势形貌。
虽然,也有太多的景点名不副实,比如洱海并不是海,石家庄更不是一个村庄。
赵先生还在我们的工作群里推送有关右江的一些文史资料,比如,141年前英国探险家柯乐洪溯流而上,考察右江旅行的纪实。有《隆安见闻---英国探险家旅行纪录》《田东平马见闻——英国探险家旅行纪录》等等多篇,这对我们纵深了解相关史实很有帮助。赵先生还把自己的一些以本地文化为题材的诗词跟我们分享,也提出自己对右江流域的一些文化现象的新认识新观点。
赵先生提出,南宋的横山寨作为繁盛一时的经济互动、人员交往、文化交流中心,一度促进了壮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以及西南文化的互动交流,促进了不同民族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进步。大量汉人定居横山寨及其周边,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影响了当地的少数民族。如宋朝时道教沿珠江流域从湘粤向桂传播,道士足迹遍布壮族地区,道教在壮族地区进入全盛时期;道教等汉族宗教文化的南传提升了壮族原始宗教文化的层次,促成了“麽教”这一壮族原生性民族民间宗教的形成。另据田东县志引史书称,大理“每贾人到横山,多市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本草、王叔和脉诀、千金方等书”。可见,横山寨不仅是一个马市,还是一个重要的书市,汉族文化和壮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互动与交流,这种互动与交流所产生的创新文化,从横山寨沿着茶马古道这条文化走廊,源源不断地传播到西南各地,深刻地影响了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
这些,从那天我们参观的几个现场的感受来看,是很有说服力的。
这次活动,不仅仅是采风,也是一次文化创建活动。那天,在右江之滨,在百色市经正红色传媒中心基地,我们还为“横山书院”举行揭牌仪式。春风万里,催生了不一样的你!
晚餐安排在右江边进行。“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绝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席间,大家吹拉弹唱,乐乐陶陶。
因为右江。因为春天。
2023年3月5日
作者简介:梁耀鲜,壮族,广西田东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语文教师出身,供职多个行业。爱工作爱生活爱文学,诗情约画意,我手写我心,喜欢在散文诗歌创作中寻找快乐。心香一瓣常分享,网络报刊有稚文。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