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罗巴纪行之六:到处飘荡着音乐符号
作者:安玉琦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别看城市不大......
然而,
它扬名于世的却是“音乐之城”,
用导游王丹丹的话说:
“整个城市到处飘荡着音乐符号”。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别看城市不大,但名胜古迹却不少,比如美泉宫、玛利亚女皇宫、英雄广场、总统府等等,然而,它扬名于世的却是“音乐之城”,用导游王丹丹的话说:“整个城市到处飘荡着音乐符号”。
我们跟随王导穿梭于维也纳,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音乐对这个城市的影响。正如勃拉姆斯所说:“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许多公园、街道、剧院、会议厅等都是以世界著名音乐家的名字来命名。在内环路城市公园里,可以看到伟大的音乐家约翰·斯特劳斯正在聚精会神地演奏小提琴的雕像。沿着内环路继续走,还会看到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大师的雕像英姿。即使“五音不全”的吾等之辈,那动听的音乐不绝于耳,也让心情十分的愉悦。
正如专家所说,纯音乐比带歌词的音乐更能提高你的你脑力,愉悦你的心情。据专家验证,听莫扎特的音乐会使人变得聪明起来:一组学生在听过莫扎特的音乐后15分钟内,在处理需要空间理解能力的任务时表现得更好。如果怀孕的女人对着肚子播放莫扎特的音乐,多数会生出聪明可爱的孩子。更有意思的是,一些污水处理厂也播放莫扎特的音乐,以使废水更快的分解……由此被称之为“莫扎特效应”。于是,音乐不仅悦耳,而且特别功力。虽然吾辈听不大懂莫扎特音乐,但对莫扎特的人生际遇却特别令人心寒:“……莫扎特三十五岁在维也纳去世,出殡那天没有音乐,没有亲人,只有漫天大雪、刺骨寒风,一个掘墓老人把那口薄木棺材埋进了贫民墓坑。”(余秋雨《行者无疆》)而贝多芬却是另一种形象:“曾经有不少文章记载,贝多芬脾气很坏,鄙视一切没有共同语言的人。他身矮体硕,皮肤黝黑,头发蓬乱,愁眉苦脸,乡下口音,用语粗俗,举止缺乏教养,衣着寒伧肮脏……”(余秋雨《行者无疆》)
然而,尽管“莫扎特现象是十八世纪永远无法理解的迷”(歌德语),尽管贝多芬其貌不扬,但是,他们的音乐却在“国家歌剧院”绕梁几百年,并且支撑着“国家歌剧院”的世界声誉。谁能进入该院表现一番,那他的身价就是世界一流的。因此,也只有第一流的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和舞蹈家,才有资格光临演出。
不过,“金色大厅”歌剧院的门坎就不那么高了,只要给足银子,就可以进入其内“卖唱”。中国明星如宋祖英就到该院演出过,当时也让国人兴奋一阵子,终于有人走上了世界舞台,那是多大地荣耀啊!不过,后来宋祖英承认:到金色大厅来演出,“我确实开了一个坏头。”
马未都先生在《金色大厅的闹剧》一文中写道:“金色大厅过去一年中都是空的,自打中国人喜欢上金色大厅,几乎没闲着的时候。金色大厅这个名称,特别符合中国人的心理。中国人觉得什么东西只要一镀上金,这个东西就价值连城了。”所以,“有社区老年合唱团进入金色大厅,有小学生合唱团进入金色大厅。于是就有新闻报道告诉你,用五万欧元将金色大厅租下来,谁都可以去演。五万欧元是什么概念呢?大概合四十万块钱人民币。从理论上讲,你准备个一二百万人民币,就可以启程了。金色大厅这些年累计进了多少中国艺术家和准艺术家及假装艺术家呢?我估计那数字惊人。”
因为余等游客不具资格,且囊中羞涩,故而难入其内,只能外观;至于想进国家歌剧院参观,更是枉费心机。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