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这面镜子
作者:罗里宁
这个标题,是在看了《资治通鉴》里的两则文字以后想出来的,两则文字都不长,抄录如下,也谈点个人感想。
其一,杨震拒赠金,汉安帝永初四年(110年)正月。邓骘在位,颇能推进贤士,荐何熙、李郃等列于朝廷,又辟弘农杨震、巴郡陈禅等置之幕府,天下称之。震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骘闻而辟之,时震年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这一则文字,讲杨震拒金,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故事。杨震有抱负,有追求,尽管大器晚成,五十岁左右才出来做官,但他为人刚正,为官清廉,一个叫王密的人,暮夜里给他送去十斤黄金,被他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人知。”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杨震这句话,被后世概括为“四知”而万古流传,也让他们杨姓的后人感到非常骄傲。古今为官者,就怕管不住自己的欲望,见钱眼不开,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十斤黄金。你若不信,到现实中去看一看,像杨震这样的为官者,是不是很多。五十多岁了,差不多就要到退休的年龄,趁此机会多捞一把,恐怕才是不少官员的心态吧。
其二,裴垍拒故人求官,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垍器局峻整,人不敢干以私。尝有故人自远诣之,垍资给优厚,从客款狎。其人乘龙求京兆判司,垍曰:“公不称此官,不敢以故人之私伤朝廷至公。他日有盲宰相怜公者,不妨得之,垍则必不可。”
这一则,是讲裴垍为官,不为自己的故交开方便之门的事。裴垍做官,有一故交来访,他自是热情接待,于私情上都不敢马虎。但当此人提出要给个官儿干干时,裴垍立马回绝:“公不称此官,不敢以故人之私伤朝廷至公。”古往今来,官场上有个旧习,就是喜欢拉山头,划地盘,搞个人小圈子,就如什么秘书帮,老乡帮,系统帮,东部帮,西部帮,曾经层出不穷,在官场造成恶劣的影响。裴垍拒故人求官这件事,让我们看到古代官场用人的一个正面的形象,很值得为官者学习借鉴。
《旧唐书•魏徵传》有:“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读书读史,就为明白这些道理罢。
2023、1、18改定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