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踏遍青山人未老

杨少波2022-11-29 09:56:36

踏遍青山人未老

一一我的文联岁月

 

作者:杨少波

 

  岁月不居,时光荏苒,于怀化市文联主席任上已然11年!转岗之际,回首4000多个酸甜苦辣的日子,感慨系之。总结这一段不短的人生体验,我想到了“情、深、意、切”四字。

 

  “情”:我认为一名优秀的文艺工作者,特别是作为文联主席一定要有人文情怀,不仅要耐得清贫寂寞,甘于把“冷凳板”坐热;更要站在时代大潮中,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11年来,怀化市文联突出党建引领,文艺惠民,在意识形态等方面风清气正,文艺作品没有引发任何负面舆情,全市文艺生态和谐良好。我们率先在全省成立了34支文艺志愿者服务队,于2013420日四川雅安地震后不到4天,成功举办了“雅安,我们携手同行一一怀化文艺界义演义卖募捐活动”,把募捐资金12万元送到灾区,充分体现了怀化文艺界继承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传统的大爱情怀。

 

  “深”: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近些年来,全市文艺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比如时任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江月卫同志深入雪峰山深处的瑶族山寨布村任第一支部书记,每天写扶贫日记,创作出扶贫题材小说《守望》并拍成电影;市美协主席李昀蹊长年坚持深入侗乡苗寨采风写生,创作的《通道会议》获全省“欢乐潇湘”美术书法摄影展国画类唯一金奖,包括舞蹈、音乐、摄影、书法等上百件作品在全省和全国获奖,多个艺术门类迈入全省第一方阵。“生活之树常绿”,我本人更是长年深入乡村田野,重走长征路,“十年磨一剑”,历经艰辛创作的《通道转兵》一书,填补了党史、军史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并牵头策划、编剧和拍摄了电影《通道转兵》,成为建党九十周年献礼片,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接着,我又以“通道转兵”为主题,准备了一堂党课、创作了一首歌、写了一篇论文、创建了红色文化基地杜鹃草堂、组织了湘桂黔三省(区)七州市文艺家重走长征路采风创作活动等“通道转兵七个一工程”。2020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通道转兵”是与秋收起义、湘南暴动并列发生在湖南这片红色热土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十年来,我常深入五溪民族地区,行走在武陵、雪峰山水之间,用心丈量“滇黔门户,全楚咽喉”怀化这片热土,用文学讴歌伟大的祖国,用音乐为人民抒情,用镜头聚焦新时代。撰写的文学作品《书写红色“通道”》、《通道转兵:历史的转折》、《布村火棘红》等相继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光明网)、《中国报道》、《新湖南》等国家省级主流媒体发表,文艺评论《千里沅水春潮涌》、《苍如古铁 灿若明霞》等被《中国艺术报》、《湖南日报》、《红网》、《华声在线》专栏刊发。音乐方面,创作歌曲《美丽乡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天安门广场国庆盛典奏响,并被评为纪念建党100周年的“百人百首红歌”,获第二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歌曲《我奉献 我快乐》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歌曲《两岸情歌》获湖南省文联、省音协主办的“中国梦”征歌金奖;《桔乡恋歌》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美丽南国”优秀奖;歌曲《杜鹃草堂》、《生命之光》和《燃烧自己》在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等多次唱响;歌舞《云梦花瑶》获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2018舞动中国排舞广场舞大赛”一等奖;《武陵山歌》获中越国际歌舞大赛金奖。自己拍摄的《向警予同志故居》获湖南省庆祝建党百年“欢乐潇湘”摄影优秀作品。

 

  “意”:工作有创意,有创新。文艺工作要坚持与时代同行,守正创新。这几年我市文联在创新发展上做了不少工作。比如连续十年举办了“美丽乡村”文化艺术节、海峡两岸民族文化艺术交流、“通道转兵”艺术节、“唱支山歌给党听一一湘桂黔三省(区)民族山歌节、“大美武陵、精准扶贫”全国摄影展、“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一一原创民族音乐会”(进行中)等方面文艺活动都很有特色。同时,在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创造性地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十年来,全市推荐新发展的国家和省级会员数量,是本届文联前几十年总和的两倍。自己也身体力行,先后加入了中国作协、中国音协、中国民协、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等,成为了8个“国字号”会员,被同事戏称“八国联军”。

 

  “切”:文艺工作切合实际,立足本土,要遵循新时代文艺发展规律,同时也切实适时的争取和担当。多年前在怀化市文艺座谈会上,我切实抓住契机,向时任市委主要领导提出建议,一是给市直各文艺家协会解决工作经费;二是增加文艺评奖和重点扶持资金。通过适时力谏,虽引得领导“杨少波一开会就要钱”的善意“批评”,但每个协会从此有了纳入财政预算的基本工作经费,每两年的文艺评奖也由不到10万增至100万。巧借东风,切实促成了全市县级文联全部规范升格为独立核算正科级单位;全面完成了县级文联深化改革任务;市文联属下停刋多年的原《雪峰》杂志社,争取改为一类全额事业单位一一怀化市文艺创作服务中心;并把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修建的低矮狭窄、被周边高楼包围下“坐井观天”的市文联办公室,入驻雄伟壮观、明窗净几的市政大楼上班。

 

  感恩也是一份情怀,一种生活的态度。文联转岗之际,让我情深意切地说句感恩。首先感恩各级组织对文联工作的重视和对我个人的关心。十年来,市文联多次被省文联评为全省先进单位,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联工作优秀个人、湖南省国防教育先进工作者和市优秀政协委员,作为全国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的代表到北京参加文艺盛会,有幸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并荣幸当选湖南省文联主席团委员。这次市文联换届,接任文联主席由我们班子成员内部产生,自己职级也有所提升,不仅首开市文联成立以来之先河,更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全市文艺工作和我个人的高度认可。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夏义生知我转岗依然鼓励我说:“少波,文联岗位有限,文艺事业无限,湖南文艺湘军的队伍中永远留下你的位置”。我还要感谢社会各界,特别是全市老中青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包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感谢他们对文艺工作的支持帮助,感谢文艺家们精心创作,无私奉献,今生有缘相识,相伴同行,真好!

 

  在这里,请允许我感恩自己。20116月,由通道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调任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非如我愿。当时市文联全年工作经费20万,这与我任常务副县长管理每年20亿资金可谓是天壤之别,杯水车薪、捉襟见肘的工作经费连正常运转都很困难,致使有的市直文艺家协会负责人准备辞职,不少人取笑我“米箩跳进了糠箩”。面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我“既来之,则安之”,一边深入文艺家中促膝谈心交朋友,一边创新工作思路来打开工作局面,白手起家创办了“立足怀化,面向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的《武陵文艺》报,效果很好。我集采、写、编、发于一身,一次我汗流浃背肩扛手提地把报纸从一楼搬运到六楼,一协会主席惊讶地说:“是杨主席呀,我还以为是哪里来的搬运工呢!”。心诚则灵,深受感动的文艺家们从此都积极义务组织活动,市文联几乎是零成本的投入也让全市文艺惠民活动风生水起;我不时借助人脉,“以私谋公”开展工作,多年差旅费发票常“过期作废”,让单位公务接待费用常处于0状态;为发展壮大文艺队伍,我力主新成立文艺家协会,却被不了解实情的相关领导“约谈”、、、如今十一个春秋过去了,所有的心血、汗水,困惑、委屈都已沉淀凝结成一种精神财富,开放成一朵不朽的生命之花。感恩自己,还是因为我将带初心回家。明年我会提前解甲归田,回归通道侗乡。在童年的乡间小路上迎来日出,在故乡的青山绿水间送走晚霞,与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为伴,和清风明月为伍,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南山锄禾,东篱采菊,在田园牧歌声中感悟自己的欢喜,做些对家乡和文化有益的事,继续追梦红军长征,相约杜鹃草堂,因为杜鹃草堂长征文化园为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题词,寄托了他老人家的期望,现在,满山开遍映山红的杜鹃草堂已是《中国艺术报》、湖南省作协和怀化学院等单位的文艺采风创作和大学生实习基地,也已成理想信念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新的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会把通道转兵红色文化进行到底。

 

  文苑台中妙,冰壶幕下清。鲁迅曾经说,文艺是国民精神的光。今后,不论身在何处,我希望自己做个内心有光的人,一边温暖自己,一边照亮他人。


1

11

11

11

11

11

11

11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