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河内见闻

安玉琦2022-11-21 19:09:10

河内见闻

 

作者:安玉琦

 

  从下龙湾去首都河内,乘大巴需要四五个小时的行程。因为游览“海上桂林”太累了,所以坐到车上便瞌睡起来,正应了外国人的嘲笑:“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景点忙着拍照,回来一问啥也不知道。”我坐在前面,视野很好,生怕遗漏优美的风景或独特的景物,于是强打精神观望着公路两旁——道路尽管很窄,但是景色很美,仿如我国云南、广西等南方省份,沿途无非树多、花繁,山青、水秀,因此没见引以为奇的。但是有种现象引起了我的关注:越南人民“国旗意识”非常强烈,处处可见迎风飘扬的国旗。不仅政府部门、学校、公共场所,就连农家小院、单户住所,甚至电线杆上都插着国旗或党旗,那些重要部门还插着“双旗”——国旗、党旗。


  尽管越南目前还比较落后,但他们的爱国情怀很值得我们中国人好好学习,尤其是那些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

 

  在中途吃晚餐。阿深说这是比较好的服务区,相比之下,类似我们国内的路边店。但生意又不如我们的路边店,吃饭只有我们这个团队。喝开水还要收费,1元人民币1杯。这种境况能经营得好吗?我好奇地问那个清瘦娇小的正在卖开水的小姑娘每月多少工资,她很满足地说70美元。我开玩笑说到中国打工吧,每月700美元,她先是惊愕,后又微笑着摇摇头。

 

  到达河内已是晚上8点多了,可还有个活动项目:游览三十六古街古巷。我们俩人乘坐一辆三轮车,由车夫拉着穿街过巷。刚开始,坐在车上好个生怕,因为路上行人、车辆,特别是摩托车互不相让(这就是阿深说的乱七八糟之一:道路),使得三轮车左躲右避,仿佛小船遇上了风浪,让人坐立不安。过了一阵子,好在适应了,任由三轮车拐来拐去吧,将精力用在观赏古街古巷上。然而,兜了个把小时,也没见到什么稀奇之物,而那些房屋好像很随意的样子(这就是阿深说的乱七八糟之二:建筑),尤其悬挂在路两边的各种线们更是障人眼目(这就是阿深说的乱七八糟之三:线路),因此记忆不佳。但小费是要付的,越盾至少2万元,美元也可以,就是不要人民币。

 

  晚上10点多入住河内用中文写着“如归”酒店。大巴车进不去,只能在路边下车,提着行李走街串巷,方得抵达。我以为是郊区,阿深说是市区。其落后可窥一斑啦。酒店外观虽然老旧,但客房条件不错,整洁干净,宽敞明亮,用具也很齐全,有点宾至如归的感受。

 

  翌日,大半天都是在河内度过的。当大巴经过中国驻越大使馆驻地时,阿深说,这条长街都是中国的,其他国家驻越大使馆只有一个庭院。因为唯一,我们自豪,不由得纷纷引颈张望中国大使馆里面的情形。并由此可见,当年中越关系是多么的“铁”啊!

 

  到达停车场,我们步行游览。放眼望去,整个城市虽然没有“高大上”的建筑,但房屋色彩明丽,炫人眼目,典型的东南亚建筑风格。我们漫步在不宽但还清洁的街道上,大树比肩,如伞如盖,让人心旷神怡。尤其那些百年以上的红木树和花梨树,因为我们头一次见着,所以惊喜且羡慕,于是拥抱大树,于是树下合影,喜形于色,乐不合嘴。

 

  阿深见我们如此钟情于这些树,便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回拍卖一棵红木树,几个商家差点打起来,后来只好动用警察,才平定了事态。最后,这棵树拍卖了好几百万美元。其实,在越南红木树是不足为奇的,但如今却被商家炒的“变态”了。就像我们国内那些做红木生意的“假洋鬼子”,一套红木家具动辄标价几十万、上百万,其实有不少都是赝品、假冒货,从“大老虎”家里收缴上来的多有印证,而那些名贵字画就更不用说了。

 

  阿深带我们看一座很有意思的寺庙——独柱寺。它是越南独具一格的著名胜迹,也叫一柱寺。其寺建于1049年的李朝,为升龙建筑艺术中富有创造性的建筑物。由于该寺建在灵沼池中一根大石柱上,故名。灵沼池为方形,池周有砖砌柱杆。寺为木结构,方形,每边3米,宽深3间,四面带廊,顶上饰以游龙、满月和异兽。寺的造型模仿出水莲花:直径1.25米,地上高度为4米石柱,象征花梗;石柱四周8根木支架,如同花萼;寺身及其四边巍巍翘起的屋檐,和谐地构成花瓣图案。——阿深说这座寺是很灵验的,只要你虔诚,有求必应,因此顶礼膜拜的信众络绎不绝。于是,我们团的女同胞都进去祈福许愿了。

 

  最让人振奋的是号称越南的心脏——河内巴亭广场——堪比中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整个广场宽阔宏伟,一方方巨大草坪铺展开来,一眼望不到边际,让人心旷神怡。人民大会堂矗立于广场中心,国徽闪烁,国旗飘扬,展示着越南社会主义国家的自信与威严。它左右两侧都是政府的重要机构,是些金黄色建筑,但楼层不高,只有三四层至多五六层的样子,即使我们国内县级政府办公楼也比它们豪华、气派,不由得让我暗赞他们不讲排场的清明作派。而且这么重要的政府驻地,警察却很少,不像我们中国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那么森严壁垒、严阵以待。尽管阿深敬告我们要看护好自己的物品,但并未遇到小偷或歹徒之类的横祸。由此看来,河内的社会治安还是不错的。

 

  让世人敬仰的胡志明陵与人民大会堂正对面,是一座方形建筑,这让我们想起毛主席纪念堂。胡志明如同毛主席一样依然睡在水晶棺里,供人瞻仰怀念。可是不巧,这天正好星期一对外不开放,因为是越南人的假日。在越南的日历上没有星期一,因为这天被称之为黑色星期一,说是不吉利。这都是法国殖民越南留下的文化印记。但令人疑惑的是,越南人却情愿承受着,所以不过星期一,而过星期八。我在心里反问:难道被殖民还荣耀吗?

 

  此次尽管未能见到胡志明遗容,但我觉得水晶棺功不可没,它使得伟人遗体千古不朽,容颜永世不变,所以还是有机会见到的。毛主席水晶棺是精选江苏省东海县10532.2吨优质天然白水晶溶制而成的,所以使得国人能够时刻瞻仰到敬爱的毛主席遗容。四十年来,我瞻仰毛主席遗容已有三次了。

 

  我伫立在巴亭广场上,向着胡志明陵行注目礼。还让我钦佩的是胡志明陵大门前的那两个卫兵,身着洁白礼服,立正站立,一动不动,庄重而严谨,表现出对胡志明的敬仰与崇拜。

 

  是的,胡志明在越南人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威望,被誉为国父。他为越南人民的翻身解放,四处奔波,寻找革命道路,一生未娶——并发誓只有南北越全国统一后才结婚。然而直到他196993日逝世(享年79岁),南北越也未统一。直到1975430日,抗美战争胜利结束,越南举行全国普选,产生了统一国会。197672日,越南正式宣布南北实行统一,改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领导人黎笋。

 

  由此我想:当今世界现有三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古巴、越南。然而,饱经战火、穷困潦倒的越南居然早早的统一了,而我们众志成城、泱泱大国到如今连台湾宝岛都统一不起来,真是“愧对祖业”了!

 

  越南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看起来不是那么保守,“主席府”就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阿深说,主席府曾经是胡志明办公的场所,而现任国家主席还在这里办公。听说后我有点惊诧:国家首脑办公重地,居然供人参观,不怕喧哗吗?安全有保障吗?相比之下,甭说我们的中南海不准游览,就连我们省会的机关大院也不是好进的。因此,不由得给人一种亲近感和轻松感。

 

  参观主席府可要过安检的,但又不是那么严肃,所以游人很放松,一拨一拨走得很悠然。进到院内,只见一座金黄色但不太高的楼房凸显在眼前,形如宫殿,金碧辉煌。只要不越过拉线,可以任意观赏,可以随意拍照,警察是不管不问的。因为少了清规戒律,所以我们玩得很开心:嬉笑着搂抱参天红木树,夸张造型于绿草花簇中,悠闲漫步林荫道上……那迷人的景致,那清馨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哲人说,凡智者皆简约,凡伟人皆清廉。看看胡志明的故居,便可得以印证。这是一座不起眼的二层高脚楼,古朴,简洁,仿如农家住所,里面的陈设很简朴。不大的会客厅安放着桌椅板凳,并没有画龙雕凤,也没有镶金嵌银,所以看起来很普通。他吃饭的小餐厅更让人觉得寒酸:一张小条桌,三两个碗碟,一双竹筷子,不见名瓷奇陶、金樽玉盏,朴实得就像如今农家乐的小餐厅。他的住处更加简陋:木板床、粗布垫、棉布被,没有大红大绿、绫罗绸缎——这让我想起毛主席的补丁衣裳——是的,伟人总是有着相似之处。

 

  胡志明就是在高脚楼对面的治疗楼里,因患心脏病治疗无效逝世的——时于196993日,享年79岁。

 

  在这里,还有条著名的“芒果”林荫大道。道路两旁的芒果树是胡志明亲手所植,如今树高百丈,林荫如盖,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据说当年胡志明送给毛主席的芒果,就是从这些树上精心采摘的。

 

  胡志明伟大的一生,光辉的业绩,当你参观了“胡志明博物馆”便可了然于心的。但是我没有细心观看,总觉得他不是我们的毛主席,假如那天中国建起如此气势磅礴的“毛泽东博物馆”,哪怕用三天三夜的工夫,我也要真诚地拜见并记忆于心。不过胡志明在吾辈的心目中也是很了不起的,所以我真诚地站在他的铜像前拍下了珍贵的照片。并且在这里,我还卖了两盒“胡志明药膏”,权作游览越南一回的贡献吧。还听阿深说,这个药膏是在抗美战争中研发的,不仅能预防蚊叮虫咬,而且扭伤肿痛,甚至枪伤都能治愈,不乏为神药。果不其然,带回家中,老妻涂到脚踝上,肿块消失了,走路也不痛了。真是个好药,有去越南河内(只有胡志明博物馆专营)的朋友,还想再捎几盒。

 

  游览了这么多景点,只用了半天时间,免不得有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之迂,但我觉得这趟来的值,总算到了越南首都,而且留下了不少值得回味的东西。

 

  在越南最后一顿午餐是自助,安排在河内著名的“莲花馆”——中餐、西餐、东南亚各种风味俱全,而且餐厅庞大,足以容纳上千人。我头一次光临如此盛大的午宴,不免有些拘谨,数不清的食物品种,令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下手”。好在秩序不乱,慢慢地适应了。因为这餐饭时间充足,我大约品尝了二三十个品种,真是大饱口福啊!我又想,这么个吃法,不得赔本吗?于是问阿深,她说如若自费的话,每人需要400元人民币,因为我们是团餐,旅行社与餐馆订有合同,凡是中国来的游客,都得到此品尝一顿,为的是招揽游客。

 

  总之,尽管越南目前还不富裕,但我们吃的团餐还是不错的,不仅米饭好吃,菜肴都是十菜一汤,鱼肉也丰满,比我们国内团餐强多了。阿深说得好:“因为你们是外宾,又是越南的好兄弟呀!”

 

  从河内回到南宁需要四五个小时的行程,经过越南谅山口岸,就进入了中国的友谊关。谅山、友谊关这两个地方让我记忆犹新,并且心仪已久。此次身临其境,使得心情复杂又激动。想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是在这两个地方展开的。本来好好的兄弟,怎么说打就打起来了呢?当然事出有因啰!黎笋集团上台后,背叛胡志明路线,与其分道扬镳,不仅疏远中国,背弃胡志明“越中友谊,同志加兄弟;恩深义重情长,友谊之光万世辉煌”的诺言,恩将仇报,大肆排挤华人,甚至被逼上破船驶向怒海;而且全力投靠苏联,拉大旗作虎皮,竟然跑去攻打柬埔寨(中国最亲密的小弟弟),并于1978年推翻波尔布特领导的红色高棉,试图建立印度支那联邦;与此同时,不断地在南海岛礁、西北边界挑衅中国,直到忍无可忍,邓小平才风趣地发话了:小朋友不听话,好打屁股了。

 

  于是,19792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动用20万兵力,在772英里长的战线上对越进行了“自卫反击战”。在两个星期的战斗中,虽然中国军队伤亡惨重(据说这场中越战争其惨烈程度直逼朝鲜战争。昆明军区在对越自卫反击战进行总结时提到:1979217日至316日,我军牺牲6900余人,伤14800余人。21718两天,伤亡4000余人,因为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而在1984年的老山战役中,中国军队牺牲939人,支前民工264人,山头被炮火削平几公尺,地表阵地一片焦土),但是向越南一方推进了40公里。220日,西线攻克老街,经朗多、封上,34日攻克沙巴;东线大军同日攻克谅山,越北各重镇均为解放军控制,让越南军队领教了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正义之师、胜利之师的厉害,真正打出了国威,也打出了军威。当年,我正在舰队机关服役,虽然未能亲赴前线,但也处入一级战备状态,正如毛主席说的,时刻战备着打仗。

 

  此次来到这两个地方,没了往昔的硝烟炮火,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无论谅山边关,还是友谊关,现如今打造的都像旅游区,环境幽静,景色优美,虽说是边防重卡,但却一派和平景象。

 

  我留恋于友谊关,久久不愿离去,触景生情,生发感慨:弹指一挥间,四十年过去,那场战事在这里消停了,但却南海时起风浪。不过,国门“友谊关”,陈毅老总题字,依然遒劲刚拔,气势磅礴,使得国门愈加雄伟庄严,坚不可摧,也教国人自强不息,豪情万丈。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