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清风湖:问渠哪得清如许

安玉琦2022-11-18 22:57:45

清风湖:问渠哪得清如许

 

作者:安玉琦

 

  我最喜欢绕清风湖散步了。不只因为离家近,而是“清风湖”名字好,风清水明,令人赏心悦目。起初,我揣摩,“清风湖”,必是高人命名,耐人寻味;后来,干脆直截了当,就叫“清风湖廉政文化公园”。虽然没有明文题解,但却用心良苦:此湖坐落于市政府中心地带,以“清风湖”为镜,意味着力塑造“清明、清廉”政府,同时警示公务员要“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干事”。


  然而,清风湖的前世,并非那么优雅,其实就是个石头堂子。市政府东迁后,不准采石了,经年累月,盈雨积雪,便形成一汪水库,水波潋滟,自成一景。本来一南一北(中间有条石梁小径隔开)两个石头堂子,假如早有明白先生建议留下北边那个石头堂子(如今就是姊妹清风湖啦),在海曲东路建座漂亮的拱桥,使其两湖相通,便可造就不少类似江南小桥流水景象。可惜北边那个“清风湖”早就夭折了,被石头、土块、烂泥,甚至垃圾填平夯实后盖起了四五座楼房,虽然收获了公益,但冲跑了灵气。现在观之,实在得不偿失。

 

  近两年,海曲东路修筑地下通道,隔绝了去清风湖的路径,很是惘然。亟待当中,终于盼来海曲东路地面道路铺设好了,又生发“寻味清风湖”的念想。金字塔人防广场对面有条斑马线,尽管没设红绿灯,但可插空过路人;尽管车水马龙,但你踏上斑马线,它们就会“礼让三先”。因为咱日照是全国文明城市嘛!

 

  辛丑年四月初六傍晚,雨过天晴,气象万千。我跟随几个到营子买食品的民工,很坦然地走过这条斑马线,进入绿网笼罩的一块土路,再沿着茅草站立两边的小径往南走,然后爬过一个不高的斜坡,便来到建造高铁站工地一隅。我站在一块露出地面足有米数高的花岗岩石头上,朝东眺望,远处灯火阑珊,那是万平口迷人的景象;近前塔吊林立,铁皮屋工棚里南腔北调,欢声笑语,可谓虽劳累着但快乐着。我真想过去见见他们,但因忘了带口罩,还是自律的好,免得丢人脸面。

 

  于是,我从东边往清风湖那里走,这一块还是石头的天地,有好几亩的样子。在一块偌大的平面岩石上,祈福人搭个简易祭台,上供一尊彩身瓷质观音,双手合十,神情端庄,面朝东北(高铁工地所在),背向西南,我想肯定是南方民工所为,意在祈福自己在外打工,菩萨保佑万无一失,同时也保佑家人无忧无虑。但让我费解的是,祭台面前还摆放着一张双人红绸床垫,难道祈福人会夜来作陪吗?

 

  由于过往的凿石开炮,使得这里的石头们七棱八角、凸凹不平,因此在那些角角落落里,又生出一些土地(多数是人工造的),勤劳者便经营起来,种下作物,有地瓜、花生、黄豆、芝麻……;栽上菜蔬,有韭菜、香葱、油菜、白菜、土豆、黄瓜……。真是天时地利,在这些作物菜蔬旁边,正好有一方石池,满满盈盈,水清见底,石峰里汩汩冒着水泡,像是清泉;清泉旁边放着一个红色塑料水桶,还有一把水舀子,我四处观望,但不见勤劳者,大概回家吃晚饭了。

 

  清泉不远处,又生一景:“池塘生春草”。几蓬芦苇,虽出自泥沟,但姿态清秀。上年抽出的绒穗还枯黄着,像长者胡髯,历经沧桑,但新生发的青茎绿叶,叫人想起“返老还童”的传说。更有书法爱好者在石壁上勒刻出“爱莲说”,耐人寻味。芦苇虽不是爱莲,但同样具备“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教经过这里的人需得三思而后行,方可行稳致远。

 

  从石阶下去,我沿着湖边石栏湖道往南漫步,不时可见垂钓者,有单个的,有伴翁的,还有情侣的……虽然行头齐全,钓竿、鱼饵、渔网斗抄……可是在小水桶里,我没见着鱼,难道他们是来这儿修身养性的,还是与鱼儿有个约定?我环顾四周,只见钓者们身后石壁上勒刻着:无欲则清(莫不是“水至清则无鱼”的新解);无欲则静(让人想起“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传说);无欲则刚(教人记住“打铁还得自身硬”的道理)。

 

  柳树,合抱粗的柳树,或成行,或散落在湖边,它们是伴随湖水长大的,其年龄甚至比清水湖还大。因此,棵棵浓荫蔽天,置身其下,立马给你一种“树大好乘凉”的爽快感觉。在伸入湖里的一处弧形平台上,靠北面的湖面上有棵柳树王,它被四块黝黑的巨石围护着,树身皴裂但倔强,给人一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力量;树冠蓬勃而青枝如丝,撩拨得湖水潋滟,让人联想起仕女濯发的挠人情景。

 

  就在这个平台上,有个长者(冷眼观之)长髯披发,肥衫宽裤,形俨艺术家,貌酷方士高僧。可他又不按常规行事,居然玩起遥控无人机,引得几个青年民工嬉笑不已,还指指点点。但他充耳不闻,也不在意,只管无人机在清风湖上空盘旋,盘旋。大概他是电视台特邀的航拍大咖吧?

 

  这样的热闹,在市区、海边都见过,所以没有太多留恋,也因天色渐暗下来,我便沿着湖边继续前行,右边湖水碧绿,还有种水腥味清凉,给人一种闲情逸致的舒坦;左边芳草萋萋,清风掠过,如同少女秀发顺滑飘柔,而玫瑰呢,争相绽放,白的、红的、黄的花朵相映成趣,恰似彩蝶栖息枝头,不禁拽人止足,恐怕惊醒它们的好梦。

 

  清风湖南岸上,立有一块长方形花岗岩巨石,足有百十吨重,显得敦实厚重,上面勒刻“明鉴”二字,遒劲有力,震撼人心,其后便是形似“天眼”的巨大金属造型物象,两者近在咫尺,教人领悟“人在做,天在看”的神谕。

 

  清风湖上有座拱形桥,虽然桥体不大,但是设计大胆,凸度近至70度。我走在上面总是担心站不稳,弄不好会失足滑落下去,所以每次经过都是小心翼翼,并且先要前后观望一下,害怕真的会滑落下去,落人笑柄。然而,尽管旁边有平坦石道,但愣是爱过此桥,冥冥中来对“不撞南墙不回头”作挑战吗?继而不禁自嘲:老小孩游戏!

 

  这里还有两座建筑,借形就势,别具风格。一座是环卫小屋,一座是洗手间,但从旁边看,就是两座古堡。原来凭借石崖形态,辅助艺术材料,打造成古堡形状,实在是小建筑大手笔哟!

 

  而“三友园”却不伦不类,徒有虚名。看到“三友园”,自然让人想起“岁寒四友”的纯清雅致。但“三友园”里让人不识哪“三友”?我在这里关注时久,不过是几棵国槐,几丛翠竹,还有木槿、黑松、广玉兰、灌木绿植,而兰草也不怎么喜人。倒是古堡平台上那面“月泊清风”石牌令人耳目一新,磨盘大的象棋子儿,摆出一副让人不可捉摸的阵势:棋险一步!莫非警示人们(尤其官员们)务必“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吧!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