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石臼灯塔:延绵着古老的火种

安玉琦2022-11-18 22:54:14

石臼灯塔:延绵着古老的火种

 

作者:安玉琦

 

  如果说“日出先照是日照名片的一颗美人痣”(左非诗句《我写下日照,那些美丽的诗行纷至沓来》),那么石臼灯塔就仿若日照延绵不衰的火种。


  虽然,石臼灯塔年岁不过两甲子,但是,它犹如立地成佛的仙人,俨然崇为日照人心目中的图腾。

 

  正如诗人白瀚水(《一首诗里,明媚整个人间的日照》)所吟诵的那样,这个八棱形灯塔在历史的岁月里,虽然尚为年轻,但它承载着古老的火种文明:青铜的年代里,人们谈论海洋/谈论潮水里的太阳/也谈论古老的地名和云彩/神农,夸父,大羿,他们把东夷文明/绵延的火种洒进大海/把身体里的波澜/拧成一根油灯的灯芯,在日照的灯塔上点亮/仿佛尘世就可以随着灯光/像一粒种子那样生根发芽,长出辽阔的岁月和乡音(黄海晨报12/3

 

  石臼灯塔建成于1933年。它位于石臼嘴。

 

  石臼灯塔形状为中式棱台八边八角形,层高16.6米,占地约30平方米,是当年日照地区最高的地表建筑物。一至四层采用日照丝山所产花岗岩黑白石头交错砌成,第五层由八面窗户做成围墙,以八片铸钢和钢化玻璃锁上螺丝组装而成,屋顶采用八片铸铁焊接再以八片铜皮覆盖于外以避免锈蚀。灯塔最顶部设有风向仪,塔内有回旋楼梯可登至塔顶。第五层为灯室,灯室内有一座德国制的紫铜圆鼓形骨架和一组法国原装煤油灯,煤油灯玻璃灯罩前置有一座法国制的圆形三棱式多层透视聚光放大折射仪,以人工手摇方式转动巨大发条,使灯座以缓慢的速度不停转动,其光程可远播14海里,每逢夜间均能定时、间歇发光,其光亮宛如黑夜中的万丈光芒。该煤油灯现存于青岛博物馆。

 

  至于石臼灯塔的诞生,那是绕不过这两个人的:一个是当年石臼所商会会长、也就是日照船运财阀贺仁菴,另一个是时任东北海军总司令兼青岛市特别市长沈鸿烈。灯塔启用时,还特聘了三名英国籍的“灯塔守”前来负责管理,期间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石臼灯塔的建立,其背后还有着不同凡响的故事呢?!

 

  民国初年,各地军阀混战,匪徒猖獗。当时山东一带,最大的土匪,就属绰号刘黑七的刘桂棠。19308月,悍匪刘桂棠率近千名匪徒由莒县一路掳掠抢夺,9月下旬攻陷了日照城,县长胡相衡被掳,所有商家住户门窗紧闭,街上无人敢行走,整个县城处于瘫痪状态。后经山东省主席韩复渠派兵前来围剿,方使土匪退出县城。

 

  但是,好景不长,次年秋天,刘七黑又向东挺进,沿路大肆抢掠后,再度进入日照城内,经夹仓镇直奔石臼所而来,并在距石臼所约二、三公里的西岭和北岭驻扎下来,企图围攻石臼所。在此危机时刻,贺仁庵先生肩负重任只身赶去青岛,亲自拜见青岛市特别市长沈鸿烈,请求派兵击退土匪、解救百姓。沈市长深明大义,随即派出军舰一艘,官兵数百,日夜兼程,直驱石臼所。就在这个漆黑的夜晚,刘七黑准备大开杀戒的时候,只见石臼所海面上忽然闪起几道神秘的电光,预感情势不妙。此时正值午夜时分,在石臼所前海,军舰的探照灯将整个石臼所沿岸照了好几遍,寻求靠岸地点。刘桂棠初次经此情势,觉着贺仁菴可能搬来了不少援军。于是,他自诩“好汉不吃眼前亏”,带着300多匪徒连夜逃遁了。

 

  事后,贺仁菴召集石臼所商会会员议事,大家也觉着这次军舰的到来,几束探照灯光,就吓退了无恶不作的刘七黑,可见军舰威力无比。如果军舰三天两头来石臼所巡航一次,刘七黑就不敢进犯侵扰了。但是,军舰要是夜晚靠岸,黑灯瞎火的不容易,要是建座灯塔引航就好了。这个建议一经提出,立即得到贺仁菴击掌赞成。他马上去青岛向沈鸿烈市长请教并得以首肯,于是请来英国专家,实地勘察并负责设计,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于民国二十一年十月,在隆重的锣鼓、鞭炮声中开工了。

 

  经过两年多的艰难又精心的施工,一座五层高、黑白相间的灯塔赫然矗立在龙王庙东南隅三面环水的高高礁石上。该灯塔不仅是当年日照城最优秀又最高的建筑,而且为石臼所乃至鲁东南地区海上贸易带来极大方便,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因黑夜军舰靠岸支援的不便和耽搁货船来往运输了。后来,为了报答沈鸿烈的恩德,于是请来莒南大店清朝翰林庄陔兰撰写碑文,由能工巧匠凿石篆刻,一座“沈公纪念之碑”牢牢镶嵌在灯塔基座上。当时也称其“成章纪念塔”,是因沈鸿烈字号“成章”而为之。

 

  纪念碑的生成,不仅成为灯塔的“点睛之笔”,而且使得灯塔赋予了深厚的“人情世故”,一直是日照人心目中的图腾——出海的望着它回家,看海的望着它走来……就这样,一晃近一个世纪,直到在它跟前出现了同它一样令日照人骄傲而自豪的煤炭码头——来视察的,来参观的,来旅游的……见识了现代化港口,接下来必得参见石臼灯塔,直到今日,日照虽然有了帆船基地、东夷小镇、海洋世界、森林公园等这样一些不凡的旅游景点,但是,石臼灯塔这厢仍然是网红打卡地,不止有“日出先照”、海潮澎湃的盛况,还有绵延细沙、礁石林立的美景,更有小鱼小虾、牡蛎海螺的诱惑……

 

  现今,石臼灯塔虽然不再发光引航了,但它的雄姿依然屹立着,并用历史的眼光俯瞰着日照港口的日新月异:自20世纪90年代初,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写下“黄海滩头千年睡,日照东岸巨港出”的诗句,而那时,日照港年吞吐量才1880万吨,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从内海到远洋,还率先建成顺岸式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现已跻身于全国十大港口之列,如今正朝着“港通四海、路连八方、口碑天下、辉映全球”的发展愿景奋力迈进,最终必将完成“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崇高使命。于是,在石臼灯塔的见证下,诗人梁梓(《述怀短札,写给日照的抒情诗》)高昂地赞颂道:日照港。红蓝色的集装箱,如蜂房/——盛满时间之蜜。那有着巨大手臂的“甲壳虫”发出快乐的尖叫,爆破音/……这是一首蓝色的叙事诗,新时代的咏叹调/光束般的城市呵!演练着世界的广阔/一首诗获得无限张力/如古老的天平,平衡着现实与梦想……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