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香山夜话

党仲良2022-11-01 16:30:21

香山夜话

 

作者:党仲良

 

  (一)

 

  一趟天山旅游双飞8天,在浏览了大西北的无限风光,品味了西域大餐,还对异域民族风情舞蹈留下了深深的眷恋。临离境结束旅游的当晚,受到了在新疆工作的老同学的丰盛的宴请。

  一场觥筹交错的大战,我和“驴友”两个人都酩酊大醉,跌跌撞撞的回到酒店,醉意朦胧的我,还纠缠不休,要和几十年没见过面的老同学抵足长谈。直到梦呓般的昏昏沉沉睡去。快天亮的时候,听到“驴友”陈处在洗手间狂吐,我的肠胃也一阵翻滚,酒也涌了上来,于是也不管不顾的找了个洗脸的盆子,也呕吐起来。两个“酒场”的败军之将,匆匆忙忙洗漱完毕,冲了一杯绿茶,悠闲的品开了茶。

  老陈一边品茶一边说:“你这老同学好酒量阿,听说他还是个厅长哦。”

  “嗯。”我疲惫的慢不经心的回答。

  “他可是批评你了。”

  “是吗?”

  “是啊,他说你自视清高,你在你们同学里算是一个才子吧,到现在几十年了,也没看到你写出什么好的文学作品。”

  “哦,”我有点疑惑地思忖道:“这是他说的。”

  “是啊。”

  这时候手机微信响了一声,我打开一看,是我同学发的临别赠言:“十年寒窗苦读,久别重逢新疆,临别一言相赠,望君整装出发,再谱新的华章”。看到老同学的殷切希望,我深吸一口气,暗暗的自言自语的说:“老同学看我的。”

  旅游回到家后,我开始折腾起自己来了。基本上淡化了社交,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给自己制定了严苛的要求,每天必须要写一首诗歌或者随笔,久而久之的坚持,我有了一点成就,差不多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写作出了诗歌,散文,辞赋,小说等近百篇文学作品,成功的进入了香山市作协。

 

  (二)

 

  常言道“人怕出名猪怕壮”。在我开始了文学创作后,有了点小名气,虽然没赚到什么钱(还倒贴钱),但头上笼罩着文人雅士的光环,出入社交圈,还是有点沾沾自喜,自诩为“作家”。朋友们有时候也嘲讽我“坐家”意坐在家里的“作家”。

  于是我每天都要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表一首自创的现代诗。时间一长居然有了一个知音。在微信上我们经常微聊,她很喜欢我的诗,每天都要追着看,看着看着就喜欢上我这个人了。我喜不自禁,好像冥冥之中我要交桃花运了,这对我这个独居多年的人不啻是从天而降的喜讯。

  有一天她从乌鲁木齐飞过来见了面,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上次的天山游,在一个酒楼里欣赏西域风情舞蹈时,我们互相加了微信的女孩儿吗?现在我才知道她是西北医科大学博士毕业生,主修神经外科。我被她执着的爱所感动,于是她就成了我老婆。蜜月期过后,老婆揭开醋罐子,露出妻管严的本质。

  今天她拿起我的手机将微信上的每一个微友都一一过目审查,凡是名字似女性的比如玲呀,芬呀,慧儿呀,不顾我的强烈抗议,毫不留情全部拉黑删除 完了以后,为了安抚我愤怒的情绪,老婆亲自下厨做饭,她抓起一条生猛的桂花鱼准备杀了红烧,别人是用刀面把鱼拍晕再杀,她只用一根针,捅了一下活蹦乱跳的桂花鱼,鱼就静静的躺在砧板上,任由她千刀万剐。

  我问她如果是其他的鱼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杀吗?她说:“凡有脊椎的都可以,包括人。”然后冷冷的看了我一眼我激灵了一下心中涌起一股寒意,浑身瑟瑟发抖,厉害了我的妻。

 

  (三)

 

  自从被老婆杀鱼的特殊手法吓了一次,近几天不知道什么原因肚子老是莫名的疼,自己买了许多药,吃了还是不见效 只好乖乖到医院就诊。

  排了很久的队,然后进了诊室,大夫话都懒得说,在电脑上打了一通字,让我先去做检查。

  透视拍片验血验尿一轮下来花了近千元,做完检查回到诊室,大夫还是没看我一眼,又是一通噼噼啪啪,我在看着他打字时心想:这大夫情绪很不好,是他老婆去偷汉呢?还是被小三骗了一大笔钱?大夫把诊断单子交给我,我仔细一看上面写着姓名:张飞,性别男,年龄四十八岁。临床诊断月经不调,我看了大吃一惊!情不自禁的摸摸裤裆,感谢大夫八辈子祖宗,上帝保佑我那话儿还在,我还想和新婚不久的妻子,过一下久别了的渴望已久的曼妙的夫妻生活,并期待美丽的妻子给我生个一男半女的,继承我的香火呢?唉,这是什么医生?……

 

2022911

 

  党仲良,笔名,梁砚。男,陕人,粤居。职业:现退休,居住地广东省中山市,中山市作协会员。爱好诗词创作。有多篇诗作在《白河诗刊》,《秦川诗歌文学地》,《华北诗苑》,《中山日报社》,《香山文学》,《南粤作家》等发表。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