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金顶并不遥远

肖劲风2022-09-26 14:36:57

微信图片_20220922195013


金顶并不遥远

 

作者:肖劲风

 

  北京虽已是处暑时令,早晚已有了凉爽,但是午后仍是高温难挨。

  赴川藏高铁施工沿线调研的行程,从年前至今, 因时而零星疫情的管控一拖再拖。终于在四川课题组成员曾金进京相邀下成行。

  因四川盆地处于高温干旱的热浪中,我们商议先到湖北武当山考察一下武当山特区民俗文化和大健康养生的状况,另方面在武当山稍作入川准备。

 

武当山寻“真人”

 

  我们从北京乘坐G1589次高铁6小时左右车程,晚上抵达武当山高铁站。一下车,在武当山高铁即感到沁入心脾的凉爽。

  武当山为道教名山,又名太和山,古有“玄岳”“太岳”之称。武当山南望原始森林神农架,北邻亚洲第一大湖丹江口水库,这给武当山又添了圣山圣水的色彩。

  武当山为道教真武大帝的道场,被明代成祖朱棣敕封“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有五岳之冠的美誉,是武当武术的发源地。

  元末明初著名道士张三丰集大成把太极普及广大民众,时至今日成为普通民众健康养生的一项深入人心的运动。组织道士、僧人、普通大众、学习健康养生技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承中医药学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是我们中国智库理事会在疫情前就制定的一项战略工作。

  武当民俗文化园坐落在武当山下,我们一行在民俗园见识了武当酒的酿制过程;在中医药园中观瞻了武当道医把脉开方的全过程。在与武当民俗文化产业园主、当地知名企业家苏总的交流中,得知其聘请道医坐堂问诊把脉的初衷,便是把玄学文化深入人心,传承武当山文化的仁爱思想。

  品武当山绿茶与园中道士顾法德茶叙中得知其为无锡人士,与知名道士阿炳同出一门,都是正一派道士。在与文化产业园前主持道士张嗣永交谈中得知其原为河南某市药监局的公职人士,因机缘巧合中年入道,拜武当道教武术总教练当代知名道士郭高一为师。

  张嗣永道长的“武学论述颇有新意,其光至达而无暗,对映了古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吾心光明,则世界不黑暗”的哲学学说。

  张嗣永道长号“劈柴道长”,据同行其弟子福建儒商魏成达言:其师傅武学功底深厚,曾和郭高一道长在神农架原始森林中修炼数十年武学,为郭高一道长关门弟子。是呀,中华武术就是这样通过代代相承而成为汉文化的精粹。

  武当山上因为疫情而暂时封闭,我们只能在山下观瞻明成祖朱棣敕建的玉虚宫,张三丰道士曾经修炼过的遇真宫,当代女道士李诚玉修生的冲虚庵,以及在武当山登山古道初始处“玄岳治世”古石牌坊前留下屐痕。

  在武当山特区文旅局赵局长的陪同下,我们一行在武当山参观了遇真宫和冲虚庵。赵局长身材不高,身着一身灰色唐装尤显精力旺盛。

  2012827日,武当山遇真宫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位于丹江口水库边缘的遇真宫的东、西宫门及中宫心门在原地抬高15米,整个抬升工程耗资2亿多元,成为南水北调工程中规模最大投资的文物保护工程,也成为目前世界之最的文物保护工程。赵局长意味深长的说到,这项工程中,他既是领导者也是身体力行者,中国政府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对人类文化遗产不仅是创造者,更是保护文物的践行者。

  遇真宫为元末明初知名道士张三丰结庵隐居之地,也是创立武当内家拳和太极拳的重要场所。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都曾下诏,遣使寻访张三丰其人,但直至张三丰隐于民间仙逝,两位皇帝都没有见到张三丰道长真容。

  明成祖朱棣为求和张三丰道长见上一面,在张三丰结庵之地拨巨款敕建遇真宫,并谕敕张三丰画像一组置于大殿正中供官员百姓朝拜。皇帝为一名道士修建一座“宫观”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武当山因皇帝的崇拜而成为道教圣山,张三丰因皇帝的顶礼而成为道教中的“真人”。明成祖朱棣因统治的需要使武当山的威名远扬,张三丰道长因创建普及大众的太极拳及武当拳成为百姓心中的圣人和神仙。并且张三丰道长淡泊名利、远离仕途、成为从皇帝、百官到普通民众都仰慕的道教一代宗师。

  因为疫情管控,我们一行无缘登临山上的金顶及紫霄宫等景点。

  文物局赵局长引导我们一行在其任内修复的一处名为“冲虚庵”古观的茶室中品茗茶叙。

  冲虚庵为武当山39处古庵之一,原庵建已荒废,现建筑为仿明清古建筑。庵内供奉有真武大帝和吕洞宾塑像。庵门外有一相传为人文始祖舜帝开凿的古井,古井深幽呈现六面,向井下望去寒气袭人不能望见水面。舜井上方便是据传为唐朝著名道士吕洞宾亲植的千年古柏,树干高耸入云,枝叶繁茂而不杂乱;古柏颇为奇特,枝叶阳面一侧为扁叶,而阴面一侧则极似松树的针叶、这种阴阳共生的古柏堪为全国一绝!

  “冲虚者”无执无之为谓也,道体冲虚无执无为......列子以冲虚自然道体之性,并以道作为万物宇宙生成的起源,为人的生命存在方式确定了根据。“道”不仅是天地万物存在的原则,也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原则。人达到冲虚自然之境使生命存在获得无限意义,实现人心灵的自由。

  在冲虚庵大殿前庭院参观之时,猛然发现一只硕大金蝉死在一株石榴树下。知了,就是了知人生。我小心意意拾起金蝉死去的躯体,把它葬于殿一侧长满南瓜和蔬菜的田园中,让金蝉安息在瓜果荫下,了却今生。

  赵局长谈及武当山知名坤道李诚玉曾在冲虚庵中修行多年,20032月凌晨,她在玉虚宫座踏上仙逝,享年118岁,成为一代养生长寿女道士的传奇人物。

  武当山下的太极湖为丹江口水库的部分,站在太极湖畔,用清澈的太极湖水洗涤下带有灰尘的脸孔也权作净化心灵吧。遥望不远处的武当山群峰,哪座是云柱山巅的金顶?哪个是山腰间的紫霄宫?已是不重要的事情。真正的仙人并不存在,经民济世民众于水火之中,普渡众生的人,就是真人!

  我们别离武当山赴四川西行之时,虽然有些怅然,但我的心灵却很充实,武当山已然熔化为一种力量充斥在心胸。

 

雨中登峨眉山金顶

 

  我们在入川的高铁上放眼望去,湖北境内两侧青山依旧青翠欲滴。高铁由川东入重庆境内,窗外不时有大片枯死的树木在那里静寂的凋零。高铁行驶在高架桥上,窗外嘉陵江雄浑丰盈的水面不见踪迹。看到的是裸露出的河滩,狭小的江面偶有小舟在江中游动。

  因为疫情,重庆主要城区在静默中,昔日车水马龙似的繁华已被冷清替代。我们原本在成都下车,疫情已使成都呈烽烟之态。我们于是匆忙在重庆与成都之间的低风险区域内江市下车避疫。内江主城区的景观带,许多高大银杏树枯死,仅存的枯枝迎着高温热浪呆立。市中心山坡上巍峨的张大千纪念馆外,成片的绿竹枯萎,美人蕉丛的叶片已被高温炙烤成枯黄。

  猛然间,一株株鲜红的花朵跳跃在眼帘,团团簇簇的花朵竞相绽放。怒放心语的三角梅树,南方大地很普通的观赏植物树种。

  不是所有的生命都惧怕高温热浪,不是所有的生命都畏惧瘟神肆虐。“三角梅”树就是独特的生命体,它无畏惧天公的盛怒高温,勇敢而顽强的生存着。

  四川盆地终于四十多天后迎来了绵绵细雨,次日我们迎着丝丝缕缕的小雨踏上去往峨眉山的朝圣之旅。途经乐山,于是我们在凌云山上瞻仰了乐山大佛的神彩。这座高达71米,目前世界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弥勒佛造像,开凿于唐代开元年间,完工于贞元十九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下,水流湍急凶猛的古代,时有过往船只船毁人亡的悲剧发生。唐代海通法师为乐凌云寺主持时,因悲悯百姓疾苦发誓在凌云山修一尊大佛用以镇水妖。于是海通和尚四处化缘筹集善款,用以建造大佛。大佛初建不久,时为嘉州郡守听闻海通法师筹资颇丰,便前来带领众衙役索要善款。面对无耻郡守,海通毫无畏惧的断然拒绝,并怒斥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郡守道:你自剜其目,佛财不取。面对鲜廉寡耻的郡守,海通和尚盘腿坐定一手端起一只铜盘,另只手淡定毫不犹豫地剜出自己的一只眼球放于铜盘。郡守被海通和尚的浩然壮举惊吓的失魂落魄,郡守及衙役“悔而惊走”并奔去祈悔,乐山大佛得以顺利施工。

  海通和尚在大佛修到肩部位置时,因为积劳成疾而圆寂,葬于大佛一侧的凌云洞中。乐山大佛修建几经周折,最终在海通的弟子及川蜀地方官史共同努力下,于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历经九十年的时间最终得以完工。海通法师的夙愿得以实现,其坚贞的浩然正气永存在乐山大佛伟岸的身躯中,永存在巴蜀大地,形成雄浑冲荡的人间正气。乐山大佛也可视为我们登峨眉山金顶前的首尊接引佛吧。

  当日下榻峨眉山脚下的峨眉山大酒店时,我思忖着古人建造大佛的精神诉求,以及工匠们建造大佛的智慧,皆源于中国传统的慈善思想。

  《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鬓黛遥妆,真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志》记载峨眉山佛寺为魏晋名僧僧肇建黑水寺为之源。晋朝慧持和尚由江西庐山入蜀,于山中修建普贤寺,供奉普贤菩萨,因此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成为普贤菩萨道场。佛教认为普贤菩萨是践行理德,定德,行德践行的佛菩萨。

  夜晚的峨眉山景区游客廖廖,我们在灯光辉映下瞻观被誉为“震旦第一山”“秀甲天下”的峨眉山脚夜景。在一处名为峨眉山文化长廊石刻摩崖中,我们清晰的看到峨眉山“道之源”和“佛之始”的本源,也见证了自古名山僧占多的现实。

  据传道家始祖广阳子,曾在峨眉山结庵传道。广阳子为远古皇帝时期人物,曾收皇帝为徒,并传给皇帝一部《自然经》。

  在峨眉山文化长廊起首处,石壁上醒目刻有“峨眉山,山之领袖”、“普贤者,佛之长子”牌文。摩崖石刻着佛祖释迦摩尼与其弟子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众弟子讲经颂道的故事。最后一龛是普贤菩萨成道后骑六牙象讲经说法,其弟子中有传汉佛教弟子,更有藏传佛教弟子,并且有古代官员模样的听经者,以及峨眉山中医药王蒲公认真听经的人佛教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狂儒接舆佯狂不仕,放弃仕途在峨眉山“歌风台”结庐隐居著书立说。摩崖石刻前的一块刻有“儒释道”的巨大石碑涵纳了峨眉山的前世今生。不远处明代修建的会宗堂,意为儒释道三教圆融会于于一堂。清康熙帝将会宗堂敕名“报国寺”,匾额为康熙帝书写。儒释道三教圆融思想最初为南朝皇帝萧衍倡导并在宋元明清后有全真派王重阳,丘处机等知名道士成为倡导践行者,为佛教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翌日清晨,我们驾车冒着蒙蒙细雨沿着延绵起伏的山路向着峨眉山金顶、也称谓大光明顶进发。车子沿着盘山公路行至小半里程,前面发生车祸。下山的小货车与上山旅行大客车正面发生碰撞。拥堵在山路上约一小时左右,120救护车呼啸着把伤者拉下山。我们心里暗自为小货车司机祈福,但愿伤者无生命危险。

  车子爬过两道山梁,我们终于在峨眉山零公里处换乘景区旅游巴士继续向金顶行进。巴士载着满车游客爬过数道山梁。大巴行驶五十分钟左右时间,我们来到登金顶的索道附近。沿山上石径步行走二十分钟时间,终于看到登金顶索道站台。但是、天公不作美,因风力较大索道揽车暂时关闭。山上雾气很大,能见度不足三十米。我们询问景区工作人员,何时能够开放缆车,他们回答只有风速达到安全数据方能开放缆车,徒步登金顶大约需要2个小时。

  我们很无奈,难道是佛菩萨考验我们的意志?此时已是下午2点多左右啦,于是商议,如果一小时后风力减弱能够开放缆车,我们等待,否则立马折回山下。

  时间分分钟钟过去,我此刻深知只有无聊的等待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还有十分钟就下午3点钟,我们既然无缘登金顶,那就准备下山。但是,就在我话音刚落之时,揽车工作室的广播喇叭猛然响起,接上级部门通知,揽车开始售票开放登金顶。

  难道普贤佛菩萨与我们有缘?让我们不枉此行?十分钟后揽车把我们送到峨眉山金顶。

  峨眉金顶之上,雾气更浓,霏霏细雨也更强劲,彼此间20米内,能望见彼此身影的轮廓。

  峨眉山金顶也称大光明顶,即华藏寺,海拔3077米,始建于唐朝,屋顶初为锡瓦建造,元代时被称为“银顶”。明万历年妙峰禅师恳请西蜀藩王捐赠了“金顶铜殿”,铜殿通体用铜件焊成。屋顶檐瓦鎏金,阳光映照下整个金殿金碧辉煌,耀映着峨眉山顶。自明代以降,峨眉山大光明顶始称金顶,但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一场大火,使整个金顶荡然无存。

  峨眉山金顶最大规模修建是本世纪初,2006618日修建成十方普贤金佛像,矗立于峨眉山金顶。金佛像通高48米,重达660多吨铜铸鎏金,为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十方普贤菩萨塑像。

  基座(颂弥座)上立神像,大象背上首层为普贤菩萨的四面头像和两面身体;二层为普贤菩萨四面头像;最高层为前后普贤菩萨头像。圣像内为484平方米的佛中殿,供奉阿尼陀佛铜像,四周绕汉白玉雕的佛像。

  十方普贤菩萨正面手持如意,骑坐六牙白象,另一面持佛陀定印。前后法身相连的主体像,共同坐在盛开为圆形的莲花宝座上。莲花宝座乘载在四头后身体相连的大象上,每头大象均正面伸长鼻子着地,两侧六牙伸出。

  2016325日始,十方普贤圣像进入封闭维护阶段,因为十年前喷漆的金属碳漆已部分退化,峨眉山佛教协会再斥巨资贴金,整体普贤圣像23万片薄以蝉翼的金箔贴身,历时近三个月,历经18道工序,使660吨普贤菩萨圣像金光万丈,并且永不褪色的矗立在峨眉山金顶之上。

  绵绵细雨在微风的催动下打湿每一位参拜者的衣衫,我索性摘下外套的防雨帽,任凭微风细雨的肆意。

  朝圣的僧侣带领众信众,三步一叩首虔诚的绕普贤圣像礼拜着。

  不知是雨水还是激动的泪水,我的眼睛模糊了。时下的国人信仰处于危机边缘,道德失衡,行为失范,不知敬畏天地,乃至有些人斗胆以身试法。但愿中国化的佛教成为一种弥补信仰缺失的良药,使更多国人有尊严的生活。

  利他主义的佛教能够使人性觉醒,使人格产生魅力。当然,前提是佛教中国化,而不是佛教商业化。

  绵绵细雨中,我们于峨眉山金顶看到的仅为浓厚的云层滚滚,没有看到“佛光”、“圣灯”,没能看见远方巍巍贡嘎雪山的倩影。

  但是,我们每位过客于微风细雨中,都可以称为流动的“仙人”,每个人的言行都堪为峨眉山金顶凝滞、固化的德行。

  耸入天穹高大的普贤菩萨十方圣像雨雾中若隐若现在空中,正凝视着我们。似乎在告诫着众生践行十愿,诸恶莫做,诸善奉行。

  在峨眉山金顶,我们与普贤菩萨共同呼吸,共同修行岂不快哉!

  武当山虽遗憾的没有登临金顶,但我们寻觅到遇真宫中张三丰道士创立武当太极拳,使广大民众强身健体,时至今日,这一理念仍在人间发扬光大的足迹。

  在金顶,没有看到佛光、圣灯,但我们看到了朝圣者慈爱之心的坚定。我们坚信未来中国信仰的力量一定将会振臂重生,并且成为一种历久弥新的力量,为社会主义中国添加永恒的精神动力。

  金顶其实并不遥远,登临与否并不重要。金顶其实就在我们的心灵,只有消除杂念、放弃物欲,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神圣的金顶。

 

20229月仲秋北京大成路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