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个“文化兴市”战略,如何?
作者:丘树宏
2021年上半年,汕头市提出了“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思路,一方面,明确五年内要在全市形成5万亩新型产业园区,且2022年要完成6000亩“工改工”改造的目标;另一方面,聚焦主导产业,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提出五年打造7000亿元产业集群的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
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作为曾经是广东省除广州以外的第二大海港城市,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窗口的经济特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汕头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足够让汕头人难受的。表现千种万种,原因千条万条,核心的问题所在,就是工业不强、产业不强。显而易见,解决的核心要素,也是在经济上、在产业上。因此,汕头的领导人是清醒的,也是智慧的。
通过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做强做硬汕头的骨骼和脊梁,让汕头的身躯高高地站立起来。点赞,点赞!
然而,你我是不是觉得好像还欠缺点什么?
是的,经济和产业,只是一座城市强大的硬件条件中最核心的条件而已,而一座城市强大的最高标志,应该是文化。文化不强,城市就没有实现真正的强大。
所以,本人向汕头市郑重建议:制定“文化兴市”战略,并将其放在与“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同等重要的地位。
其实,对于文化的作用,大家都是知道的,汕头的领导也是十分明白的。
只不过有人可能会这样说,我现在经济不好,主要精力还是要抓经济为主,而且,做文化是需要钱的。经济上去了,才可能有文化投入啊。
这样说,既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大多数地区的情况确实是这样,尤其是经济贫困和文化资源贫困地区;说不对,是有很多例外。而汕头,就是这种例外。无论如何,汕头的经济实力还是摆在那里的,是有能力做一些文化的;尤其是,汕头是一个人文资源十分丰厚、特色非常鲜明突出的地区,是大陆文化与海洋文明、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融合最典型、最生动的活体标榜,在这种地方,你只要给文化一点点阳光,文化就会回报给你一片片灿烂的。这在全国,成功的城市多了去了,广东也不乏例子。
也许还有人会这样说,我确实十分重视经济建设,但也没有放弃文化发展啊。
也是的,这十年间,本人陆续去了几次汕头,2014年夏季那次曾经参观著名的“小公园”,看到那么多的骑楼建筑没有得到保护和开发利用,十分心痛。近年来,小公园已经修缮改造成十分美丽的步行街区了,还成为了网红打卡点,博物馆群建设也成绩斐然。在“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工作部署中,市里对文化建设也有相应的安排,并且已经开始见到实效。然而,这些都是相对比较零碎的建设,缺乏大思路、大规划,效益不够理想,前景不够明朗。在一些地方,这种部署还曾经因一些短期行为而影响了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无论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汕头制定文化兴市战略,正当其时,时不我待。
怎么做?对于新时代的领导人来说,其实也不是问题。他们综合素质高,统筹协调能力强,只要认识到位了,就只是决心的问题了。
不过,我还是想先提出一些宏观性的意见,供汕头市参考:
首先,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制定下发《汕头市关于“文化兴市”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具体措施等。时间跨度主要是三到五年,同时对长远发展提出纲要性意见。
围绕着这个“实施意见”,建设“六个一”工程——
第一、找准和借用一个突破口: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借“势”做事,纲举目张,以此为契机,带动全面的文化兴市工作。
第二、借助一个重要契机:借取得2024年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举办权的机会,将汕头建设成更加美好的全球潮人共有的精神家园。
第三、继续坚持倡导一种精神:即前几年确定的汕头城市精神: “海纳百川, 自强不息”。建议创作成主题歌等广为传播。
第四、明确树立一种城市形象:红头船。围绕着“红头船”开展系列工作:建设大型城市雕像、创作主题歌,以及制作各类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等,将“红头船文化”创建成一种城市文化品牌。
第五、实施一系列文化工程:海洋文化工程、历史文化工程、方言文化工程、华侨文化工程、文学艺术工程、民俗文化工程、民间艺术工程、美食文化工程、名人文化工程、建筑文化工程、产业文化工程,包括潮剧、潮乐、工夫茶等一系列子文化工程。
第六、继续一个行动计划:即《汕头市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优化一核一带四区文旅布局。
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文化强国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作为地方,制定实施《汕头市关于“文化兴市”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的应有体现,也是本地区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完全应该而且可以放开手脚来做,还必须走在全国的前面,还必须比其他地区做的更好。作为国家的一个经济特区,这是责任、义务,也是使命。
通过同时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文化兴市”,实现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双推进”“双丰收”,以至实现“五位一体”发展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汕头有条件做、有能力做,也一定能够做起来、做成功。
我们充满期待,汕头充满希望!
2022年8月27-28日于珠海阅秋阁
丘树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期在珠海、中山市任职,中山市政协原主席。现居珠海。电话:13822703618。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