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游大尖山遇雨
作者:邹中海
早就和哥嫂约好,五一一起游大尖山。哥嫂的家就在大尖山下,是自建的小洋楼。哥哥是高中老师,嫂子是企管。虽然大尖山就在屋后,但平时要忙于工作,加之哥嫂热心公益,有点时间还要到社区去帮忙当志愿者,所以每年游大尖山的机会,也是很少的。
这一次大家都有难得的假期,可天公不作美。从早上开始,就下起雨来。听着雨声,心里既兴奋又失落。平时喜欢舞文弄墨,对雨有天然的亲和感。我来自农村,庄稼人实在。写诗写文也写雨,懂得每一场雨水,都会给大地带来生机。“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如果不是要去大尖山,雨可能会阻碍行程,我早已看这场雨为生命之舞。
雨很柔弱,是世界上最轻灵又厚重的精灵。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穿梭的人们,也常能感到它曼妙的乐感舞姿。秋冬的雨,似舒缓轻柔的音乐,更像喷壶里喷向粉红或青翠枝桠上花瓣的水。密密麻麻,随风摇曳,细雨朦朦,颇有诗意。春夏之雨,像动感十足的迪斯科,落地都是热歌劲舞的舞者。
陡然想起家乡的雨。从黑色的云缝间突然擦出一道亮光,紧接着传来一声低沉郁闷的轰隆声,然后大豆般的雨点锤打着土砖屋上的青瓦,回荡着雷声与闪电的呼应。而在此时,一人一牛还在田间里劳作。父亲只有几天时间,哪怕下刀子,也要把田犁完。雨点越来越密,地面的水与天空融为一体。顺着斗笠蓑衣和老牛的背脊直接往下溢。父亲的嘴里却含着笑意。心说,春雨贵如油,今晚不用去守夜放水了。
雨渐渐小了,哥嫂在催。雨后游大尖山,是一种等待后的浪漫。于是,我又约上几个文友,朝大尖山方向进发。
大尖山是国家森林公园,属于五桂山山脉。毗邻三乡、珠海,南朗翠亨和有中山“城市之肺”之称的金钟水库。海拔不高,大概391米,却是中山的最高峰。山上草木葳蕤,古木参天。是天然氧吧之一,也是城市登山者的好去处。从市区自驾车出游,大概二十多分钟的样子。
上午十点多,哥嫂早就等候在路口。可这个时候雨又开始下起来,渐渐地由稀变密。整个乡村,都笼罩在一片五一的雨中。远处灯火隐约着、山色朦胧着。在山下的路口,听原野的雨声。丰富茂盛,叮叮咚咚,顺着雨伞撑出的小世界,宛如来自天上人间的音乐,敲打在农家人的心头。
这是五月的第一场雨,磅礴而来,富有韵味,却不绝尘而去,点点滴滴,下在农家人的心里,也下在诗人的笔里。上山游是上不成了。雨点由密再密,由密变厚。仿佛又重回混沌之中。只看见房檐下的雨水和雨伞上流下的水线,顺着墙壁砖缝和身上的衣服成了咫尺天涯。可触可感,湿湿淋淋,清清爽爽。耽误了行程,却享受了雨季。耳之所闻,眼之所见,天地万物,都被一片雨林包裹。凭借这水声水气,一场雨很气势,渲染到了壮阔的境界。淋淋漓漓,痛痛快快。那些没能上山的遗憾一扫而空。雨水击打着硬朗的水泥路面,铮铮有声,泡出水泡,像千万亩荷塘中畅游的鱼儿、连连串串吐出的莲花。与雨点落地迸发出来的声音揉合着,混杂着,共同奇妙地演绎着五月初夏的美好。
因为雨天的缘故,哥嫂把我们带进了五桂山水蛭养殖基地,我的心也被带进了农家。也是在那个同样的雨季。一个农夫在老家的水田里干活,高挽的裤脚爬满几条硕大的水蛭。农夫来不及扒下,任由雨点狂打着,水蛭吮吸着,挥起的牛鞭,一声声吆喝着。风声,雨声,喘气声,脚步划开的水声,声声入耳。雨幕茫茫,如深厚的交响乐,激励着郁郁葱葱的自然生长。那时的雨,尽管磅礴,但肯定没有现在的曼妙。
五桂山水蛭养殖基地上次我们已来过。占地四十亩,古木参天,沿路而立。宽阔的停车场,停满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前来参观体验的人们的车辆。养殖场内的各项建设和绿化工作已基本完成。从大尖山公园的指示牌路口拐进,前行一二十米左右,就能看见水蛭基地的中医药研究院。再前行两三百米,老远就能看到“五桂山水蛭养殖基地“的大门。沿路进门是一排集装箱式组装的平房。是接待游客和员工休息的地方。停车场的两头,两个超级养殖棚:一个呈东南走向,一个呈西北走向,像经纬线。室内空间足足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钢架结构,房顶是铁皮瓦,整个养殖棚都罩有黑色的丝线织布。一排排类似于市场用水泥砌好的长方形桌子。上面摆满了一个个养殖水蛭的浅底白色胶箱。每个箱内的水蛭有成千上万条,有成年人的食指那般粗细,黑中带有浅黄色的线条或斑点。根据我有限的知识判断,这些水蛭都是极品。蠕动时把身子拉得很长。同样吸血,所不同的是,老家水田里的水蛭吸的是人血,养殖场里的水蛭是吃动物血。
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水蛭外表可憎,内心善良。而且非常好干净,每天都要冲洗几次,但很好喂养。生命力顽强,冬季时可半月不吃不喝。它对人类的贡献远远大于它对人类的索取。不管是用于拔毒还是用于制药,都是以生命为代价。我的心不由一颤,也不由地想到了蜜蜂。它们都是自然界的精灵,都是以生命为代价殚精竭力为人类服务。蜜蜂蛰人一下,生命就会中止。不过蜜蜂因为酿蜜、勤劳而得到人们的称赞。水蛭因为吸血而被喻为“吸血鬼”。其实天下万物都有佛性,只是用途不同。笔者曾有感于水蛭的生命尊严,为五桂山水蛭养殖基地写过一首《水蛭》的诗:
“印象中的魔鬼
却是济世的菩萨
瘦小的身子
在中国药典里
赫然占着一席
归肝经
破血
逐瘀
通经
土生水长
生命倔强
顶着吸血鬼的骂名
心里一心向佛
半月不吃不喝
切断也能重生
前后两个吸盘
釆日月之精华
吸天地之灵气
也吸走
人间戾气
在伟人故里
大尖山下
韶关人李永明和芳芳
蛭同道合
斥巨资
办场馆
引百米深处的山泉水
古木参天的世界
搭起通向未来的养殖棚
箱式圈养
开启智慧篇章
数步之遥的水蛭体验馆
一一广东水蛭中医药研究院
在夜色中
闪闪发光
古老新型的产业
在他们的手里
玩成了风火轮”
正在遐想着。一声熟悉的声音传来,打断了我的沉思。“老师,进屋坐!”原来是养殖基地的负责人李永明和芳芳在喊。可巧的是基地正在举办员工五一狂欢节,想得巧不如赶得巧。丰富的菜肴美食和企业文化重重叠叠,水乳交融。在乡下看雨,久仰的雨声,真叫人舒畅。仿佛穿越回了故乡,看那山水云天的一帘秀色。
美食飘香,十数人在忙碌烹煮。一场集地域美食和企业文化重叠的影像拉开了序幕。嫂子是个闲不住的人,忙这忙那。我和哥哥等几个文友坐在平房的接待室内聊天喝茶。透过窗外重重的雨幕,西北走向的养殖棚外,立起两把四方型的大伞。青绿的伞面上,几个美女托腮沉思,仿佛在等待即将来临的那一刻。伞下有两个铁制的大铁炉,升腾起熊熊的火焰,手臂粗细的木柴,散发着久远的木香。两个不锈钢汤桶里,各自煮着一个七八十斤重的牛头,一只养殖场里养殖的大山羊。水塘的鱼早已捞出,切块,腌制,用鸡蛋液和面粉裹住,放在油锅中炸至金黄。
养殖棚内。用餐的桌子已搭建好,纵深的流水线桌,配搭近百把各种形状的椅子。桌子上摆好了各种各样的点心、水果、红酒、白酒、啤酒和饮料。桌面别出心裁,新摘下的芭蕉叶,铺满整个餐桌。自然、绿色、诗意盎然。李永明和芳芳进进出出,接待来宾,脸上充满喜悦。座无虚席,宾客们兴致很高,欢声笑语,话题不断,似流水知音。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黄昏插上翅膀。棚内灯光亮如白昼,与棚外形成强烈的反差。宾客们在谈笑中已经吃得半饱。此时,三位在养殖场工作的青年走了进来,带来深深的祝福:“祝大家五一快乐,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吃好喝好!”
俄顷。用大盘装上的牛头肉、油炸鱼、山羊肉等菜肴先后端了进来。宾客们频频举杯,大快朵颐。牛头经过几个小时的烹煮,肉烂皮软,入口即化,回味无穷;油炸鱼外酥里嫩,香味十足;山羊肉鲜甜无比,嚼劲刚好………
养殖场的负责人李永明是位韶关汉子。四十多岁的年纪,单瘦高个,话语不多却很幽默,很精干的样子。他的网名就叫蛭同道合。他进来给我们敬酒时开口就说:“谢谢你们写我,我现在也成网红了。”一句话逗得大家开怀大笑。芳芳苗条清秀,齐头短发,五官标致,面容娇好,身穿迷彩服,犹如万花丛中的一片橄榄绿。她协助李永明,管理着这个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型养殖基地。
在不知不觉中,醉眼朦朦,酒醉饭饱。宾客们陆续告辞,五一在欢乐祥和的大雨中降下帷幕。虽然没有登上大尖山,虽然夜雨的天气有点冷,但相逢在一片狂欢的友谊里,相逢在时代发展的雨中。雨一直在下,夜幕下的天空闪烁着万家灯火。我想此时,故乡的雨也应该是如此地祥和吧!
作者简介:邹中海,笔名涛博哥哥,海哥。诗人,文评人。作品曾在《世界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宣部学习强国发表。并有作品被教辅收录或获奖,国内外的一些图书馆和中山市博物馆有收藏。现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特约撰稿人。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