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和“术”
作者:娄炳成
人类所要掌握的和已经掌握的浩如烟海、形形色色、层出不穷的知识,归结起来,无非是“道”和“术”两大领域,或者说两个方面、两个层次。“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简单地说,就是道理,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只能被发现、被认知,被掌握,但不能人为创造和改造;“术”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或者说是技术手段,它因道而生,为道而用,却是人发明创造、并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提升完善的。
有道无术,只能坐而论道,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无法付诸行动;有术无道,也只能像老虎吃苍蝇,无处下爪,乱闯乱试,事倍功半。道是术的灵魂、统领和理论支撑,对术的学习掌握应用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引领、规范意义;术是道的手臂、工具、实施办法,对于道的通行传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实践、变现和验证功用。道生术,但不包含术;术有道,但不产生道。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真理,如果不同具体的国度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不能变成革命群众的革命行动,那它只能是“乌托邦”;而革命群众不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为指南、为指导、为思想武装,那就是没有革命纲领的乌合之众的举事和起义,不会获得完全意义上的革命成果。这是“道”的巨大指导、统领根本意义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例子。
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有兵家一脉,其代表人物是孙子和鬼谷子,二人的代表作分别是《孙子兵法》和《鬼谷子》。《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相辅相成。这两部奇书,既揭示了兵家之道,又阐述了具体战术的灵活运用。古往今来的战略家、战术家,军事理论家、军事指挥家,都对这两部兵家专著极为重视,不仅要背诵得滚瓜烂熟,还要用于指导战争、战役和战斗的具体实践活动,这是对道和术在军事领域的把握应用。
孔夫子的“仁”——仁者爱人,是最符合人性的道,或者道理。然而,在诸侯割据、争霸、混战“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无论如何也行不通;而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却被守成朝代、稳定社会、具有社会良知的士人和善良的老百姓所推崇、所固守、所信奉。再如,阴阳对立统一、五行相克相生、天人合一,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道,或者道理,但它却不能用来治病救人;而中医医理、整体综合辩证施治、君臣佐使药方配伍等,如果不是建立在阴阳对立统一、五行相克相生、天人合一基础之上的医术,就只能有药无方,有医无治,不成体系,难以济世。又如,勾股定理、三角形的稳定性、垂线取直、水平取正等物理定理定律,并不能变成建筑物和使用工具,但如果建筑师、木匠不掌握、不懂得勾股定理、三角形的稳定性、垂线取直、水平取正等物理定理定律,就只能是一个小工匠、小手艺人,无法建造出高楼大厦、皇宫巨殿、跨江大桥。
有人会说,既掌握道又掌握术,不就无往而不胜,可以征服世界了吗?问题是,掌握道的人不一定能掌握术,也没必要去掌握术;而掌握术的人一定程度上必须懂得道,当然也有只掌握术而不懂得道的人,属于无师自通、经验总结,或者其掌握的术客观上符合道而他又不明究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这种人终究不能成大器。思想家是道的发现者、揭示者、传播者,实干家是术的发明者、掌握者、使用者,二者都需要大智慧,但得道者勤奋,得术者勤快,得道者和得术者没有上智下愚之分,却有勤奋勤快之别。
荀子《劝学篇》云:“师者,授业解惑也。”其实,为人师者,大多数只能解惑而不能授业。解惑,多为传道;授业,多为传术。授业解惑者皆可为“师”,但解惑者为导师,授业者是师傅,原因就在于道与术是两大领域、两个方面、两个层次。在精神层面,同样如此。所谓的得道高僧,方丈住持,传授给僧徒的依然是术——修炼之术。大道无术,只能传术者依然停留在术的层面,其自身仍在修炼过程当中,而非真正的得道者,只是比一般僧尼走得远一些,修炼得深一些,距离道更近一些而已。
都说不学无术,不见得,现实社会、生活中就有不学有术的人。我们通常说的一些小人捣鬼有术、巴结有术、讨好有术、升迁有术,并不见得多么有知识有学问,并不是熟读了“厚黑学”而付诸实践的结果,而是凭着几分小聪明、天生悟性较高、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我、趋利避害得来的只有小人才能实际运用并能得到好处的谋生之道、为人之道、处世之道。这里所说的“道”,实际上还是“术”。有“玩弄权术”这个词汇,善于玩弄权术登峰造极者莫过于古代帝王的“驭人术”,但没有“玩弄权道”一说。皆因为“术”是可以玩弄的,而“道”则不可以玩弄;玩弄道就是违背自然规律,逆道而行,此路不通,会被碰得头破血流,会万劫不复的!
术是用来为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的美好服务的,邪门歪道、旁门左道、奇招怪数、甚至自诩为超人具有神力者,只能逞一时之能,获一己之利,为小人、小聪明者自我独用、自我得意,不可能战无不胜、放之四海而皆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世界上只有永恒的道,没有离开了道而自成一体、打遍天下的永恒的术,道离开术,依旧客观存在,不会变化和消失;而术离开道,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没有灵魂,没有根基,没有依托,就成了某种小伎俩。譬如会玩秤杆子的不法商贩,将秤杆子玩得出神入化,颇似障眼法或魔术,目的不外乎缺斤短两,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但终有玩砸了的时候,被处罚,被唾骂,因为他不讲诚信,所掌握的这个“术”违背了道,违背了经商之道和做人之道!
周所周知,魔术都是假的,假的东西都是违背“道”的,但何以能够称其为“术”呢?皆因为,魔术表演是假象,是用假象替代了真相,而不是用假的事物替代了真的事物。这个假象就是方法、手段,利用观众的时空错觉、线性思维、常识定论、好奇心理等等,使你对假象看不出破绽,信以为真,着迷快乐;倘若你一旦掌握了真相,便会大呼上当,觉得索然无味。“魔”者,魔幻、魔力、魔境也;“术”者,表演方法、手段、技艺也,所以它是“术”。
那么,艺术、技术呢?这两者都是术,但功用不同。艺术为人的精神生活服务,为人提供精神享受、精神愉悦;技术为人的物质生活服务,为人提供身体享受,提供生活便利。当然二者又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艺术需要掌握技术的特殊物质为支撑,比如器乐的制作、灯服导效的配合等;技术为人提供身体享受,提供生活便利,转而又促成和保障了人的精神享受、精神愉悦,从而让人有了“诗与远方”的追求,如果“诗与远方”仅仅是精神的,而没有技术改变了的物质——比如行旅工具、酒店床榻、美酒佳肴等等的便利享受,那么“诗与远方”就只能停留在精神层面,只是一种幻想,一种自慰了。
综上所述,道是规律,是眼光,是大局,是战略;术是手脚,是实践,是方法,是战术。道统领术,术服从服务于道,在得道、循道的前提下讲究术,道也需要和离不开术的具体操作和落实。因此,道与术存在以下三种关系:首先是主次性,道是自然本真,来自于人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高于、胜于术;其次是相对性,道有小道、中道、大道三个不同层次,术亦有小术、中术、大术三个不同层次,道是完美的,只是人的认识未能达到完美,术却是不完善的,需要不断提升以致达到至善;第三是归属化,道自成体系,不包含术,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可以讲的,但不能老是挂在嘴上,没有术的具体体现运用验证,道只能是空中楼阁,毫无用处,而术也只能相对构成系统,不能自成体系,必须归属于与其相对应的道,在道的统领、指导和规范中操作。
道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术是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方法论。所以,大道至简,大术至善。
作者简介:娄炳成,男,甘肃省陇南市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在报刊杂志、文学网站发表小说、散文、戏剧、红学评论、文艺评论、文史研究等作品300万字以上。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