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阿妈的歌谣

孔春山2022-09-12 20:10:07

阿妈的歌谣

 

作者:孔春山

 

  

       阿妈小巧的身材,会唱一首首好听的歌谣,在我的记忆里,阿妈最呵护我,因为我是“香火”,是家里传宗接代的希望。

       儿时的记忆令人难忘,炎热的夏天,蚊子唱着欢歌,青娃“咕咕”叫,月亮掩去了半边脸。阿妈带着我与姐姐妹妹在茅草屋外乘凉,不时用芭叶扇帮我们驱赶蚊子。

       阿妈哼唱着歌 :“萤火虫,飞过垅,借把锁,锁厢门,厢门里站着俊才郎、望着月亮里的仙姑娘……”

       我与姐姐姝姝都竖着耳朵听阿妈唱歌,睁大眼睛望望星星、又望望月亮,最小一个妹妹在摇篮里听着歌不知不觉睡着了。

       儿时,我们的童年伴随着雨露阳光,小鸟啁啾,伴随着茅草屋与阿妈的疼爱,也伴随着那些难忘的岁月。

       阿爸从戏剧院下岗到农村,没有收入来源,阿爸阿妈生下我们后要靠下农田做事才能分到养家糊口的粮食,阿爸虽然带学戏曲的徒弟,那也只能挣点微薄的收入。

       岁月象苦瓜藤,阿爸与阿妈也常有争吵,每次吵架过后阿妈就彻夜地哭,哭得摇篮里的妹妹大叫大嚷,姐抱到一边去哄着睡。

       阿妈哭得凶的时候很难收场。但二妹聪明,看阿妈哭得太久了无法收场,她就眼珠子一转,学着阿妈哭天哭地,装模作样抹眼泪。往往这时阿妈的哭声嘎然而止,望着淘气的二妹破啼为笑,于是一家人又恢复了平静。

       阿妈最伤心的时候是想起外公,阿妈说那时日本鬼子到村里扫荡,见人就杀,害得全村人四散奔逃。天上有日本飞机扔炸弹,村子瞬间变成了废墟。总这样躲着怎么行?村民们成立了自卫队反击日本鬼子。村里一个自卫队的小伙子为了保护全村人转移与鬼子展开肉搏战,杀了无数个日本鬼子,最后三个日本鬼子的刺刀刺向他,肠子被刺出来了,流着血泡,小伙子怒睁着眼,拉响了腰间捆绑的手榴弹,与鬼子同归于尽。外公就是那次被鬼子枪托打伤,还被刺了一刀,带着伤疤与外婆挖苦菜捡柴卖,养家糊口,养活阿妈和姨妈,不久外公去世了。

        后来,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全国各地人民敲锣打鼓,欢歌庆祝新中国成立。外婆是五保户,生活有了保障,阿妈和大姨小姨没有出嫁前都到绣花作坊学刺绣,所以现在阿妈针线活做得特别好,我与姐姐妹妹的鞋都是阿妈做的。

       阿妈讲叙那些往事时边讲边流泪,又为现在有了安定的生活,大家都有饭吃了而高兴,阿妈边讲边唱歌给我们听,唱《浏阳河》《南泥湾》……

       过年,阿妈用萝筐担着一块腊肉与干酸菜,另一头担着箩筐里的小妹,带着我们上火车到很远的城市去看望外婆。外婆没了牙齿吃不了硬东西,阿妈就将腊肉蒸得特别熟。

       记得小时候我与姐姐妺妹抢吃豌豆的情形,大姐伸手一抓,刚出锅的烫豌豆夹在大姐的手指缝里,当即痛晕过去,阿爸阿妈抱起大姐就往医院跑。

       阿妈生下我没满一岁,抱着我到河边洗澡,没抓紧我,我蹦跳着滑落到了河底,阿妈命都不顾了,一头扎进清澈的深水里将我捞起来。后来阿妈就时刻叮嘱我别去水边玩。

      可我贪玩,阿妈的话当作耳边风。七岁时我跑出去跟隔壁的伙伴一起跳到水里游泳,结果一头扎进水里就爬不起来了。当我醒来时,感觉阿爸正在对我人工呼吸,并将我的肚皮抵在铁锅底上,从我鼓得象皮球样的肚皮里挤出了一滩河水。

       那晚阿妈不停的哭,说我人救回来了,我的魂被水鬼勾走了。阿妈舀了半瓢米撒在我落水的河堤河水里敬河神,又在河堤上彻夜用手敲打着破脸盆的底,口中喊着我的名字“……伢回来哟……”妹妹站门角学着我的话腔回应着“回来了哟……”,回应着阿妈的喊魂。阿妈嘱咐不要我回应阿妈的喊魂是因为怕我以后又被河神带走。阿妈接连几天河边帮我喊魂,直到我活蹦乱跳,阿妈才不去河边喊魂了。

      后来,我们都慢慢长大了,但阿妈仍然不时给我们唱歌谣“萤火虫、飞过垅……”,后来我娶了媳妇,姐姐妹妹也出嫁成了家。

       阿妈明显的苍老了,但仍一如既往地疼爱我们,帮全家人缝缝补补,料理家务,哪怕是炖一只母鸡阿妈都要喊她外嫁的女儿们一起回家吃,而她自己只喝点汤。

       后来阿妈更加忧郁,因为我婚姻变故,在外打工的老婆跟我离婚,阿妈阿爸帮我带小孩,照顾他读书,但阿妈时刻鼓励我要坚强地活着。我出外打工又回家,阿妈病越来越重了,阿妈弥留之际,我跪在她身边泪流满面,我握着阿妈的手呼喊着“阿妈……”喊声震动山谷……无论我怎样呼喊着阿妈,阿妈也回不来了。

       人生苦短,如今阿妈离别我们已数载,一坯黄土,一捧泥,阴阳两隔,苦苦思念泪洗面,魂牵梦绕痛断肝肠,音容笑貌梦里寻。

       泪雨中,仿佛无数次又听见阿妈的歌谣,阿妈动听的歌声唱在我的梦里,伴着我的人生,永远、永远……


       作者简介:孔春山,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官塘驿镇人,祖籍湖南长沙望城县,宗祖籍山东省。在全国省、地、市报刊、文艺新闻媒体平台发表作品和纪实文学作品、连载作品等,有多篇作品荣获全国性文学奖。在作家网、华语作家网、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北国网(辽宁日报网)、东北作家网、中国散文网、咸宁网、咸宁新闻网等文艺、新闻媒体平台发表文学作品。

IMG_20220910_054904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