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茹洁:中国传统色的美学境界

茹洁2022-07-30 04:19:14

123 

悦文 | 茹洁:中国传统色的美学境界

 

作者:茹洁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异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匹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古人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

 

  借由本月“通识与常识”的线下主题,今天和大家分享郭浩的《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雅学范畴,现代美学。《天工开物》中记载色的由来:“霄汉之间云霞异色,阎浮之内花叶殊形。天垂像而圣人则之,以五彩彰施于五色,有虞氏岂无所用其心哉?”。180年前,日本人杉原直养曾经整理中国传统色的色谱《彩雅》。中国传统色作为染料、颜料、漆料、涂料、油墨、色素,它们对应着织物、壁画、绢画、瓷器、漆器、建筑、纸张、食物等的着色,既满足了衣食住行的物质实用,这是传统色具象的一面,也添充了天地万物的立美价值,这是意象的一面。青、赤、黄、白、黑,五正色是中国传统色的基本体系。色值的决定因素,除了色调,还有饱和度和亮度,古人不会用数字表示色值,但他们用文字来表达色值。用文字考证实物,实物的颜色是一个色值的区间。相对有代表性的实物色值,作者通过翻阅400多部的中日古籍,考证出有代表性的384种,设定为中国传统色的色谱,这就构成了郭浩先生独创的中国传统色的色彩通识,同时也奠定他在中国传统色研究领域的地位,也为我们呈现了一场与古色相遇的视觉盛宴。郭先生还有一本《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结合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乃服、彰施、丹青三个篇章中的相关联知识点,有助于解读中国传统色的美学境界。

 

  斯文千古之坠,注玄尚白,可谓文房异宝。古人用文字记录,今人凝练出的中国传统色值名称何其美哉!书中100篇有趣的散文,100个传统色,文字雅,色泽美。黄白游、松花、天缥、缃叶、流黄、海天霞、纁黄、玄天、黄河琉璃、库金、缊韨、欧碧、顺圣、牙绯、栀子、黄不老、柘黄、菘蓝、绀蝶、紫磨金、赭罗、黄丹、青雘、青緺、齐紫、凝夜紫、三公魏红、螺子黛、 朱颜酡、檎丹、丹罽、官绿、嫩鹅黄、鞠衣、郁金裙、瓷秘、芸黄、雌黄、曾青、璆琳、朱湛、大繎、椒房、二目鱼、木兰、柔蓝、帝释青、吉金、窃蓝、群青、太师青、麹尘、绿沈、退红、樱花、木槿、西子、天水碧、秋香、绿云、藕丝秋半、蒸栗、浅云、翠涛、东方既白、弗肯红、茧色、密陀僧、银朱、胭脂虫、爵头、十样锦、蜜合、紫花布、半见、绢纨、石绿、伽罗、苏方、福色、胭脂水、月白、驼褐、鞓红、米汤娇、綟绶、暮山紫、紫苑、银红、紫矿、霁红、京元、枣褐、育阳染、松石、祖母绿、菡萏、杏黄、明黄。

 

  书承文,美载色。中国传统色名最多的一类是书画的颜料。青雘是我们熟悉的石青和石绿,这是宋代以前,中国工笔画的主流色调,代表作有王希孟的宫廷画《千里江山图》。设色而明艳,今年春晚的舞蹈《只此青绿》,又将石绿这个传统色推到了C位。南宋之后,水墨画兴起,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运墨而五色俱”,扛鼎之作是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另一番意韵;还有密陀僧、群青、银朱、胭脂虫、紫矿;缃缥、缥缃是指读书人;古代有颜色的纸张,名芳远扬的有薛涛笺、金粟纸、瓷青纸。古人大多用黄纸写字,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改。

 

  天孙机杼,传巧人间。从本质而现花,因绣濯而得锦,贵者垂衣,贱者枲裳。中国传统色中第二大类是染衣或衣服的着色。齐紫,齐桓公的帝王紫,出自《韩非子》:“齐王好衣紫,齐人皆好也。”;太师青是宋代太师蔡京所着青袍颜色而得名,宋徽宗将亲自指导的《千里江山图》赠予了蔡京;天水碧是南唐后主喜爱的染色;海天霞是明代宫廷染色的主流色;官绿是“乾隆色谱”;玄与纁是天地,古人敬畏天地时的礼服颜色;纁黄是婚礼礼服;明黄、拓黄、香色、青緺、鞠衣、三公子、月白、杏黄是帝王、将相、官员的礼服色系;鞓红和綟绶是官服佩饰的颜色。蜜合和京元是明清服饰的流行颜色。清代文人文康写的《儿女英雄传》是研究清代服饰传统色的通识读物。

 

  最喜文人的浪漫。李贺号称“鬼才”,擅长使用颜色词汇。有诗句描述凝夜紫:“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滕王阁序》里写道“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夕阳西下时,山前有水汽有烟雾,裹在一起让山的颜色显出一层薄薄的紫色。到了傍晚,这种薄薄的紫色就叫“暮山紫”,轻闭眼帘都能感受到的美。北宋文人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东方既白,黎明时太阳跃出地平线那一刻的高空天色。诗人由山河百川的实物具象,表达出诗意浪漫之感触,这一份曼妙的底蕴,是中国人独有的审美观。有一次苏轼路过无锡遇到天才儿童孙仲益,出了一个上联“雨湿红袍苏木气”,仲益应声对出下联“风吹金带荔枝香”。那天,苏轼身上穿的正是绯袍金带。

 

  《红楼梦》中众美女都穿搭秋香色的服饰。对薛宝钗的服饰描写有一处,坐在炕边作针线活,身穿蜜合色棉裙;史湘云的服饰是这样说的,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昭君套;北静王的出场有描写系着碧玉红鞓带;书中多处提及银红的服饰和摆放的物件。有一则特别经典的故事:贾母教导王熙凤换窗纱:“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青,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要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地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贾母此番话语,透着贵族气质和本人的深厚修为,曹雪芹本人对颜色的古韵功底。

 

  与佛教有关的传统色有,佛祖画像的头发、佛寺的房顶是绀色的,佛像的脸和身体部分是紫磨金色,佛教的须弥山是宝青色,即璆琳,木兰是僧服的颜色之一,佛家谦卑,避开正五色,而选用帝释青、黑、木兰。新疆和敦煌的壁画颜料中有群青的成分。我本人十分喜欢敦煌莫高窟的石窟艺术,其中敦煌初唐57窟最美观音像是我最喜欢一幅壁画。佛像庄严沉静,菩萨面庞和身形丰腴,头顶冠饰,尽显慈悲之象。虽历经千年,颜料氧化,看得出原总体色系是群青色。有一天,夜里梦到了这幅佛像,呈现在梦境中,轮廓清晰,黑白线条,动静之间,颔笑向我。

 

  上古至秦汉,表达红色的汉字十分丰富,大约是中国人钟爱红色的缘故。小时候秋天回农村,会站在田间发呆。一陇一陇的麦穗,秋风中轻摆着,金黄饱满,总也看不够。在城市中,偶尔会看到麦䅌或类似材质编织的窗幔,也要上前摸一下,这时正好与心田的亲近自然感汇合,很舒服的绢纨色系。古代作画的绢布底色就是绢纨色,与我们那颗欣赏古典美的心相遇。

 

  郭浩先生说:“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对过去的学习太少了。研究色彩的意义是审美,审美是一个国家集体意识最好的沉淀。审美不仅是好看,更代表着秩序和文明。”古传今而华达夷,中国传统色的色值不仅限于此,还有待于更多的人去唤醒、传播。郭先生通过如此审美表达,将古人的智慧层层拨开。美是向内而沉淀,映照着晨曦、黄昏、春夏,映照着本我,亦如佛见我,我见天地万物。

111 

来源:Enjoy英卓读书会

https://mp.weixin.qq.com/s/0JrMO_5WkY8q3efRuMAg_g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