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沨沨入梦来
作者:宗潭
宋哲宗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年,遇赦北归的苏东坡结束了贬谪海南的生涯,被诏徙廉州,六月十三日路过澄迈时留书一封给赵梦得,想在渡海之前与患难之中帮助过自己的故人见上一面,虽然他们阴差阳错没能见面,但这幅《渡海帖》已成为深受世人喜爱的书法珍品,用笔老辣,情真意切,充盈着鲜活的生命力。六月二十日,乘船渡海之夜,苏东坡在颠簸的船上回望三年的贬谪岁月,吟诗云:“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对他在海南的贬谪生涯作了回顾,兹游奇绝冠平生,则是他对海南贬谪生涯真实的心得体会,也是对海南岛这个贬谪之地的极高评价。
宋哲宗绍圣四年,即公元1097年,花甲之年的苏东坡被朝廷一贬再贬,一直贬到被人们视为蛮荒之地的海南儋州,在这处被人们视为天涯海角的荒芜之岛上,也正是在他人生落魄的贬谪生涯里,一代文豪苏东坡与产于海南岛的沉香深深结缘,处于人生低谷的他更加钟情于沉香的品格与韵味,在沉香的圆润通透中去参悟人生。儋州,是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的最后一站,初到海南,苏东坡在日记中感伤地写道:“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之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也?”对人生际遇的绝望之情流于笔端。但很快,乐观的苏东坡便从人生低谷中站了出来,与百姓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苦心劝农,讲学明道,食芋饮水,研究美食,著书为乐。
宋代向以品鉴沉香为雅事,作为一代文豪,苏东坡亦是喜欢沉香的雍容沉静和高雅冲和,他时常在诗词中描述燃香品香的细节。宋英宗治平二年,即公元1065年,苏东坡的妻子王弗去世,苏东坡作《翻香令》:“金炉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宋英宗熙宁六年,即公元1073年,担任杭州通守的苏东坡作《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夜香知与阿谁烧。怅望水沈烟袅。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莫教空度可怜宵。月与佳人共僚”。宋神宗元丰七年,即1084年,苏东坡奉诏离开黄州,前往河南府汝州担任团练副使,他作《阮郞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这些沉香诗词,记录下了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诗意盎然的心路历程。
沉香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珍奇最神秘的瑰宝之一。海南岛自古就出产沉香,因此也被称为香洲。《舆地纪胜》云:“沉香,出万安军,一两之值与百金等”。《述异记》则记载:“香洲在朱崖郡,洲中出诸异香,往往不知其名”。在海南逶迤起伏的群山中,分布着茂盛偏僻的热带雨林,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幽谷,一些参天古木受雷击雨淋,膏脉凝聚,渐积成香,聚天地之灵气,韵味深沉悠长。有的纹理通透而色泽黑润,有的古朴别致而自然成形,俱为沉香中的极品。因此,海南沉香有琼脂天香、神木舍利的美誉。宋真宗乾兴元年,即公元1022年,北宋名臣丁渭被贬为崖州司户,他对海南岛出产的沉香推崇备至,他在《天香传》中写道:“琼管之地,黎母山酋之四部境域,皆枕山麓,香多出此山,甲于天下”。七十五年之后,苏东坡从中原一路被贬谪到海南,来到了这个地处天涯海角的沉香原产地,对沉香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弟弟苏辙六十岁生日之际,隔海赠送一块他亲自雕琢的沉香“山子”,在《沉香山子赋》中咏道:“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苏辙收到沉香后极为喜爱,在《和子瞻沉香山子赋》中写道:“维海彼岸,香木爰植。山高谷深,百围千尺。风雨摧毙,涂潦啮蚀。肤革烂坏,存者骨胳。如石斯重,如蜡斯泽”。当苏东坡来到海南的时候,他看到是对沉香资源的索取无度,面对作为朝廷贡品的沉香,在流入市场后价格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们砍伐渔利、竭泽而渔,他痛惜地写道:“沉香作庭燎,甲煎纷相如。岂若注微大,萦烟袅清歌。贪人无饥饱,胡椒亦求多。朱刘两狂子,陨坠如风花。本欲竭泽渔,奈此明年何?”
香在难中结,人在事上练。雷击可以让古木倒在泥泞之中,沉香却在枯死的古木中凝聚而生,凤凰涅槃,向死而生,是海南岛琼脂天香的高贵品格,自古被视为稀世珍宝。苏东坡深爱沉香这种因伤而凝聚成香的坚强品格,这也正是他越被打击越刚毅顽强的精神写照,这种面临人生逆境而决不屈服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这或许就是沉香深受文人们喜爱的独特魅力。在被贬谪海南的岁月里,苏东坡曾一次次孤身走进深山密林,去寻找那些掩埋在土石中的沉香,为制止乱砍乱伐而奔走。他在一个个孤寂的夜晚月下燃香,精心雕刻收集到的沉香,思念隔海相望的亲人们,写下一行行诗句,简陋的茅草屋里暗香沨沨入梦来,滋养着他孤傲而高贵的灵魂,让他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走下去。他走进学堂,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片文人匮乏的土地上。因为有了苏东坡贬谪海南的岁月,儋州成为海南文化的昌盛之地,他留下的东坡书院则成为一个具有无限诗意的地方。在离开儋州时,苏东坡写道:“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在苏东坡离开海南两年后,他的学生姜唐佐中举,结束了海南无举人的历史。在他离开海南九年后,儋州人符确考中进士,又填补了海南无进士的空白。如今走进海南岛五指山深处的密林,寻觅一代文豪苏东坡曾经跋山涉水的足迹,那些历经战乱苦难幸存下来的沉香,在岁月长河中散落在世界各地,书写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也见证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都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时代价值,闪耀着文化的灼灼光焰,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璀璨恢弘,让我们感悟中华民族在交流交融中发展繁盛,引导我们在传承历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站在苏东坡曾经讲学的书院里,依然能够感受到千百年来氤氲在这片土地上澄澈的沉香味道,天香沨沨如古琴长鸣,穿越悠悠时空沁人心田,也滋养着灵魂。
作者:宗潭,男,1974年生,作家,编剧,主要作品有《一江清水向东流》《天上的额吉》等。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