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浩然之象:垂万千象而见我象

甘易2022-06-30 14:08:46

浩然之象:垂万千象而见我象

——评析《浩然之象经文》的象文化意义

 

作者:甘易

 

  在中华文明的精神世界和时空维度中,《浩然之象经文》以心为擎,万象可抵,开辟了一个崭新象学精神的概念文化时空,其所叙述表征的浩然之象思想是整个象文化的主旨和精神、旌旗和号角,是整个国学用以观象和取象、端发和流变的关键环节,极其重要。因此,对有关象的意识,象的精神,象的内涵,象的数理,象的运道等等精神的发扬光大,都有无限的意义。

 

  一、象有灵吗?启念即象,我象为灵。

 

  有言道:万物都有灵,生命皆为光。同理,万象也有灵。但我们所谓的万物之灵和万象之灵,均是产生于我们的内心世界。通常的说法是以心的世界作为内心世界的对应。于是就有了诸多关于心灵万能的说法。心有一切有,心无一切无,一切唯心造,无心万物无。心是万法根源,是万象缘起,心和万物息息相关。心若明净,则万象清静。心若幻灭,则万象坍塌。心若智慧,则万事顺遂。以心为擎,万物可期。以心为擎,万象可抵。以心为擎,没有一个冬天不可以逾越。以心为擎,没有一个春天不可以抵达。以心为擎,百川到海,万众归一,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没有到不了的远方,没有触摸不了的星辰。

 

  我们要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在理想状态下,发生论和认知论是相互沟通的。我们可以想象:在发生的时候,就有了被认知的可能;同时,能被认知的事物,也必然是已存在、已发生的。我们整个的内心世界,先从荣格所讲的个人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再到我们的内我意识,通过内我意识才能真正进入到我们的存有——就是我们内在的神性和佛性即元神。我们知道,我们的内心世界有着宽阔的宇宙。进入到心灵,启动心念,即可观照心象和物象,即能看到内心世界的内宇宙和外部世界的宇宙。

 

  通过启念内观和外观宇宙万象,人之念头就通过意灵体现出了心灵、物灵和象灵的意义。心灵生意,意化万物。物灵发意,万物有灵。象灵含意,意象万千。意之所指,心之所显,物之所在,象之所见。意识是无限的,灵离不开意,离开意即会泯灭。这样,意灵就成为了最基本的我象。意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天意灵,就是元神,是无心,是大道,是天理,是自在,是天经地义,是纯灵魂状态,就是我们人不用自己的主观意识,我们本身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之理是合一的,先天意灵即元神可谓之为自然之神或自然之灵:具足多维之魂魄,成住高维之智慧,连接全息之整体,守恒无量之福德,彰显剔透之晶莹,生发无限之境域。先天意灵亦是人和社会的正知正觉正念正心正行正为,是以道为本以德为表普遍适存的社会价值规则和精神现象。先天意灵在人和社会中所表现的就是中庸的大本之道,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就是浩然之气。正所谓,无心生大用,有物不通神。人要更好地学会用先天的东西,学会用无心的东西,学会用无用的东西,学会用精粹的东西,学会用无杂的东西,学会用呈现的东西,这就是指要运用好大自然之神之灵即元神,以元神为心愿,以元神为梦想,以元神为光明,以元神作为更美好的未来,这样,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未竟满溢,完美呈现。

 

  另一种是后天意灵,就是我们的心神,有意识,有为,有异念,杂意而成,集意而成,非纯灵魂状态。后天意灵就是有欲,有欲望就是你的以为、认为和作为。后天意灵所能修炼到的最高境界,就是你的心神趋近先天意灵即元神的程度和距离,可称之为我们心神的提纯和优化,是我们的心神攀缘元神之旅。人可以直接觉知得天理,切身实行,当你修练从不够接近到很接近乃至达到入圣、成佛、得道和化神的极限境界之时,你就觉知了天理,达到了先天意灵和后天意灵合而为一的元神之境。这时元神和心神就呈现出了重合或合一的状态,亦即达到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到底合什么?天就是元神体现,人就是心神体现,二者合一,即是心神向元神的趋近和重合,即是人与道合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即是天人相合相应,即为我们的心神趋向入圣成佛得道化神。也许我们一生的心神水平并不高,后天意灵一直停留在杂意集念之上,更谈不上接近元神或明悟元神,这一切也很正常,流光容易把人抛,这就是绝大多数人所面临的我象为灵的实际情况和水平。我象为灵,灵离不开意,是因为灵是被意所加持所封印的。所谓有灵必反,这种后天的意灵中会有反噬意灵的出现。先天意灵唯有始终光明正大和坚如磐石,才能防御外部的灵魂攻击和自身反噬意灵的袭扰,防微杜渐其杂念的侵袭,才能如如不动,生灭遥遥,永葆青春,长盛不衰。

 

  人为什么会变成自己最大的敌人?就是因为这种反噬意灵的存在。因为我们常常否定自己。人应该不断地自我反省,但是不可以自我否定。反省就是说我做错了,我要调整。否定,就等于说我想做另外一个人。极度地自我否定,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他会让一个人厌弃自己,反感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价值,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好,哪里都是错的,甚至连呼吸都是错的。他的心里总是会不停地重复着这样的声音,如同一次次对自己进行宣判。这个和自我反省是不一样的,自我反省就如同是修剪枝叶,这个枝长得多余了就把它剪掉,那个枝长歪了就把它扶正,但不管怎么剪怎么修,自己的主体是不会动的。而自我否定,则是觉得自己长出来就是错的,要把自己连根拔起。这是一种根本上的抹杀,一旦连根拔起了,自己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意灵之存在,意灵之调整,意灵之长养,就是要我们无论经受了外界怎样的指责或者议论,无论我们怎么反思自己,但我们始终要记住一条,不能否定自己的根本,不能否定自己固有的价值。坚持自己根本的东西就是立神,不做改变就是不受蛊惑不被教化而自立。因为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否定我们自身的存在价值,而我们自己更是不能对自己如此苛刻和残忍。

 

  这个世界就像叔本华说的,是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不同的人,不同的生命,对每件事物的结论不同,没有哪个意识的结论是绝对正确的、绝对客观的,世界就是意识化的,是唯心的。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正所谓,启念即象,我象为灵。我灵有神,有神不教。

 

  二、象有观吗?万象无边,我象为名。

 

  我们在对世界和内心的观照中,凡所有对象事物的状态持守,皆呈现为表象形态。由表而象,象是表的特征和某种寓意。象还呈现着表里如一之运道表现。象是无物之形象,与我们脉脉相连。在中国思想史上,远古时代的《易经》是最早用象来思维的,“意者象也”,伏羲氏一画开天,“圣人立象以尽意”,嗣后演变成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易学之观。学易学最核心的就是观象,目前学易学基本以爻辞为主,而古人是以象为主来学易学的。在《易经》中,四象指的是阴阳消长的四个特征,具体来说就是“老阳、少阳、老阴、少阴”。还有“春、夏、秋、冬”,“东、西、南、北”,“玄武、朱雀、青龙、白虎”,也可以视为四象。当今,我们在数学和管理学中都会涉及四象,犹如数学中的四种象限函数图像。具象而观,譬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象思维就属于象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运象有这样一种说法: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业与择偶,十二趋吉及避凶,十三逢苦要无怨,十四不固执善恶,十五荣光因缘来。俗话说,家中有三象,财神蹦上炕。顾名思义家中能有三种现象的话,财神便会来到家中垂赐。这三种现象,其一象是指狗和蜜蜂入宅,其二象是家庭宅院中植物茂盛,其三象是家宅趋势有依有靠。由此可见,象思维和象文化在大众生活中无处不在,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人人皆可纳之,广普无碍。

 

  名可名,非常名。以象为观的生活土壤和最基础的依据是,仓颉造字鬼神泣的汉语言文字,开启了名的世界,我象为名自然顺成。仓颉是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正是因为仓颉造出了字,上古时期的一些文明才得以通过文字流传下来,因此仓颉也被道教奉为汉字的祖师。我们如今使用的汉字其实就是以仓颉创造的象形文字为基础,再加以历朝历代的完善所形成的。而仓颉造字所呈现的汉语言象形文字就是非常名世界的摹状貌之象,汉语言文字是象学精魂的伟大作品。汉语言文字的每一个字都具有有象、无象和不可言说之象的三种象之觉悟观。每一个词,每一个句,每一篇文,每一本书,乃至汉语言整个文明,都呈现出无穷之象浩瀚之象。汉语言是象形文字,是中华文化沉淀几千年的象形思想和象形智慧,是一切有关象文化的意识、彰显、根脉和源泉。用象进行思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基因和源流。用象进行思维演绎出了中华文化的无限丰富性和简易直观性。这是象文化和象思维与中华文化水乳交融的泛在状态和成就之貌。 

 

  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象形文字,它的文明潜力无限,它的蕴含思想无边,是出道即巅峰的会当凌绝顶和一览众山小的象形文字智慧。这种象形文字智慧,循生塑造了无限丰富的人格和无限赋能的投射,永远会立于不败之地。我象为名,是说汉语言象形文字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出我之形象。象形文字具有无限的描述和呈现自性的能力。其实,每个人所能呈现出的独特我象真是无多,浩如烟海般的汉语言文字,不单能呈现和描述我象,还可通过象形文字所呈现的各种象,塑造和影响我象的建设,及其人设的树立。万物万象皆可由汉语言文字来描述和呈现,即能达到对应诸象的树立。我象为名,还指你或社会所运用汉语言文字描述过的你自己,或你运用汉语言文字所描述过的事物和思想。这种留痕传承之名,包括你整个的社会贡献和声名所有,像名字,户籍,档案,工作,项目,作品,文章,树碑,立传,故宅等等。

 

  以象为观,中华文明的象文化丰富多彩。但中华文明象文化发展,又迎来一次变革和巨大进步的,则是源由于浩学的诞生。是浩学的诞生,从而使象文化另立为一种新的存在样态和存在标识,并在国学之中树立了浩学三观,树立了儒释道浩的四象理论。浩然之象即为浩学的第三观(浩学=浩然之心+浩然之气+浩然之象)。2022314日赵立航、甘易在作家网发表的《浩然之象经文》,就是这种立象为经和旌旗张扬的我象之见。

 

  三、象有数吗?象数互通,我象为数。

 

  象数理是一个连接体。象解何在?普通人,只能看见“象”,然后根据这个“象”,去推理,结果多义,很难确定。而真正有所修炼有所觉悟之人,则能做到心定,无思,自然而得。当你的心,定下来了,乱七八糟的思绪,就像尘埃一样,慢慢落定,人心自然会感到清静。静极徐生。你的心境会进入一种若动未动,若隐若现,呆若木鸡,不可思,不可议的状态。这就是《易经》说的阴阳的中正之状态。当你处于中正,两仪的阳势和阴势变化,以及三才、四象和五行等的相杀对立生克,你都能感知到。这是不思而得。不思而得,是即时连通“象、数、理”,三位一体,一步到位。“象”出现的同时,“理”和“数”也同时出现了。古今中外,成功的人都是通过细心留意身边那些极其细微普通的现象,并通过“数”去关联串联起事件,最后推导出事情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然后因势利导的人。他们这帮人,是用“数”用的最好的人。谁悟出来《易经》中的象、数、理,谁就掌握了“道”,谁就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先机,谁就能先发制人,变被动为主动,做事就容易出成果出成绩。

 

  易经数理的核心是以数的运动规律模拟天、地、人之间变化运动规律,最伟大的创举是以序纪数、拟象命名。它是一套将太极、阴阳五行、河图洛书、天干地支、八卦、六十四卦融入一炉的完整数理论述。它的核心方法论是取象比类,取象比类是建立在整体观方法论和形象整体思维之上的,是讲究天人合一的,是尚中合和的。取象比类的核心是取象数变化比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地球万物均要一同经历的、万古不变的日夜与四季更替来复过程的共性所在。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这套理论模式,它就是中国文化的大道,中华民族文明能够几千年绵延不绝,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这套独特的方法论和思维模式是分不开的。

 

  浩然之象也是从传统的象文化中衍生出来的。在传统象文化中,象是一种顶级的存在状态。象,既可作为“心气象”三才之一的象,亦可作为易经中“老阴少阳少阴老阳”四象之象。象是中华文明大文化体系建构中从零到一二三四阶段的各个级别中,或三或四的存在要素的精神标识,是明觉世间万象和正道沧桑的能量源起。按照《易经》体系推演惯例,四象是由阴阳两仪生出来的。其生出规则是以两仪即二的平方衍生为四象的。在此,以极和目的区分为观照之法,就是说两仪之极是二,极仪为二。目仪即二的平方为四。这样,凡是处于二三四之间的要素,均可作为太极所生的两仪之选。象思维的规定为四象,以四为分别,去进行演绎分解。极象为四,就是说凡是象只能是四象,只能选择四种象或是两两对应的四个要素。如按四的平方去拓展象的边界,四乘四得十六,于是目象为十六。因此,凡用此道理去观照事物和人心之表象,呈现且约束于四种至十六种之间的,均为象之所观,浩然之象之所现,是为目象之所见。浩然之象是造化之象,重在发现唯美和能量方面的法门,一般途径是自所定义先行选择出四种唯美或能量之象,然后再衍展出十六种新生茂盛之象。以浩然之象为观,其所观所选对象的太极阴阳属性制约仅以两仪和四象为限。四象以外再生出的十六种目象,一般不再受阴阳属性限制,因为宇宙中的许多生灵或存在,也都是没有阴阳之分的。四象以外再生出的十六种目象,与心理学家荣格对《周易》的研究观点相一致,其所展示出的是“统计方式”的有关象的罗列之见,它不像西方现代哲学所强调的加入太多主观意图的各种“因果规则”,而是由平实的针对精神现象所作的统计方式,这样反而显得符合真实。浩然之象造化造物可呈现万象之境和万象之力,胜景无边。

 

  数能被用来说明具体事物的发生与发展。数包含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具体关系,同时又是被从事物之间抽象出来的一种量化的秩序关系。万物皆数,“一”是数之始也,物之极也。道立于一,握一以执多。数字三统治宇宙,三生万物。宇宙中的一切都可以还原到三;三是最大的奥秘,来自最大的一,大一统,万象归一。宇宙万物是质量、能量和数字的统一。河图、洛书是数字化的鼻祖。由河图、洛书衍生出《易经》和诸子百家。

 

  四、象有理吗?象理自在,我象为理。

 

  自象,此为具象。凡事凡物凡人皆有自象。自象即是我象。这就是如来所讲的色相。但象也是无形的,此乃为抽象,抑或为空性。此外还有《金刚经》所指:一合相,不可言说。所谓的“一合相”,只可以亲证、实证。这样,对认识来说,所有的象都依赖我们的认知而呈现为有象、无象和不可言说之象三种形式的存在状态。这也就是老子《道德经》中名世界中非常名的存在状态。

 

  象理,就是指一切事物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象无处不在,象印无穷,象展无限,凡象皆有理。象理合一,有象即有理,有理即有象。象形,象势,象景,象境,象有,象理,象虚,象无。都属于象意的无边展现,都包含有各种法门或道理。

 

  观象,就是观象的位置。八卦告诉我们,天地是有定位的,人不要总是搞来搞去的。读《易经》最要紧的就是这两句话,明象位,立德业。一切都是象位的变化,象就是形象,位就是定位。我想一个人,你的立场、你所处的位置,这是非常重要的。在不同的位置,要表现出不同的形象。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位置,在恰当的位置上做恰当的事情。当位置发生变化之后,自己的表现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可是,这些东西都只是客观的变化,真正主观的变化是立德业。进德修业,这是我们立身的根本,如同大树的根系,虽然不显露于外,但是一切都依靠于它。因此,我们既要立德业,又要明象位,德位相配,这样我们无论身处何处,对自身来讲都是安全有效的。

 

  观象,就是观象的形意。《易经》贵中正。阴和阳是两仪,中正之位,是阴阳的冲和、平衡,亦阴亦阳,非阴非阳。当一个人秉持允执厥中,就可以做到“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象的形意,就是其中正本身,也是形象,大象,景象,气象等各种无边盛景。以象为观,中华文明的象文化世界丰富多彩。

 

  观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取有生之象。通过观象而取有生之象,就是要从观象之中找到象的真正意蕴所在,找到象的潜在力量所在,抑或激活由象而生的无上力量,让这一切皆为己所用。浩然之象的观象经验是新易学《重易》的重生之道。新易学《重易》的重生之道是:一切重新开始,一切恢复平静,一切都不是问题,一切都是无可奈何,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在这个一切之道的运行过程中,万事万物都是循环往复,循环往复就是太极。定心无思,观象取象,能激活无上的力量。“不思而得”,所能得到的,就是无上的力量。这种无上的力量,可以称之为太极,或者无极,取决于你的定力有多深。人人都可以触碰到。象所蕴含的生发和持守,机会和力量,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需要感知和洞察力。这种洞察力,执而不得,而心定下来,象的真意,自然会呈现。观形取象,观势取象,观气取象,观心取象,观情取象,观意取象,观元取象,观玄取象,观虚取象,观无取象,皆是其理。所有的取象,皆是发现机会,寻觅有生力量,最好的取象就是激活了无上的力量,找到了生之活门,并生发出了最好的自己。正所谓,我象为理,有生为一。

 

  五、象有德吗?厚德载物,我象为德。

 

  在每个人的心中,我们的目标都是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能够做到明体达用。就是自己能够明白自己内心根本的东西,并且在面对万丈红尘的时候,能做到分析的清楚,驾驭局势,并最终干成一番事业。因此可以用德来描述我象。用德来描述我象,还可以分成功德、福德和谦德三种精神表征。

 

  先说功德。说德必先说功,立功才可生德。功德是我象之第一德。历史上达摩与梁武帝见面。武帝讲我建寺上千安僧十万可有功德。达摩实话实说,功德在于见性,不见无功德。不见性,不知己不知人不知天下变,无一丝功德。可见功德是帝王圣贤的品德之所为所现。

 

  再说福德,作为佛教名词,意思是善业所感的外在福报。具体而言,福德是慈悲有道之人,行善积德,累功进业所做出社会贡献,而获得相应的福报。人一定要积德行善,决定你起点的是天命,决定归途的一定是你的德行,厚德方能载物。待人处事还是要真诚,你出发点要真心,至于别人怎么对你,那是他的修行,也是他的果。

 

  而谦德则是,我们成己成人所必须遵循完成的个人德业,有谦才有德,谦者德也,谦者自安。因此用功德、福德和谦德来观我象是见我象的最常见方法。譬如,何谓我象之福德象,如果按福德的定义去解释观照,我之福德象是自身善业所感的外在态度、气质、形象的综合表现。一个人的妆容气质,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一个国家的外交态度等等,都是其所追求福德形象显化报应之呈现所在。这一切作为福德的表征,一般都是和其各自主体所践行的道义相呼应的,也是与其自身的实力能量对等的,还是与其自身觉知认识所直接关联的。《易经》讲厚德载物,你有那些能量,莫管老天如何考验,自然接得住;能量不够自然接不住;也或许借助外力接住了但是命中终归又失去了。其实,不管发生什么,不管是不是符合自己心意,都是可以欣然接纳的。我们可以承受失去,也可以承受拥有。所谓我象之好坏正负大小多少高低贵贱等等,都是人心的二元分别,如果一定执着在某个形态的有或者无上,就把自己给束缚住了。

 

  人的存在,不止是灵名的存在,也是数理的存在,还是德义的存在、价值的存在、目的性的存在。《金刚经》中明言,当我们将物质、名望、地位以及一切所执着的东西都统统放下时,我们就能生起无穷无尽的力量。垂万千象,就是以象为观看万千世界,择象为观,择象为己用,不执象而求。王阳明讲,以心为擎,万象可敌。而见我象,即是根据所观之象,修心定象,自然无思,当你善持之,慢慢就能激活无上的力量。塑造出一个不断进步、蒸蒸日上和无限赋能的自己。从而立出属于自己生命的安身之象、安心之象和安然之象。


1

 

  作者简介:

  甘易,浩学思想倡议者,浩然之气道学创始人,新易学《重易》创作者,独立研究学者。

  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对哲学及其自我理念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注重工具理性,欣赏诗歌赋文。

  与秦墨合著有《信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月版)著作,同名纲目录纂“信仰论”百度百科。

  著有《卧牛城赋》,系为20164月山西临汾平阳广场所树立的一座不锈钢浮雕墙艺术景观赋文,亦称“七哉赋”。“七哉赋”为宿青平所寓意创作。

  20204月,作家网发表与赵立航合著《浩然之气(经文三篇)》(完整版),是对孟子开创浩然之气学说丰富发展的集成之作。先秦圣学,国学新道。一万七千言,经文了其观。围绕其经文要义,在作家网曾连续发表过的五篇相关评论和延展文章中,提出了国学第十三道即浩然之气道学的思想主张,提出了拟与儒释道相并列的浩学思想的系统主张。

  20206月,作家网发表与赵立航合著《浩然之心经文》,堪称,一部“心即渡”的预言式和开创式浩学经文,是针对“儒释道浩”并列称谓中浩学思想所作的奠基性经文,也是将浩学作为一门新学科所提出的创新主张。术语革命,浩然之心。一千字经文,五十六颗心。观瞻中华文明,明见浩然之心。实现了一个完整地深度学习和表达浩然之心的可部署思想框架:我自菩提,心即渡之。随机而渡,随感而能。渡能合一,熵减阳明。

  20211月,作家网发表与赵立航合著的《浩学三观:浩然之心、浩然之气和浩然之象》和《浩学:儒释道浩之国学第四维度》两篇文章,于是拟与儒释道相并列的浩学思想体系日渐精进,其中尤以浩然之心和浩然之象两个新生名词所承载的内涵最为丰富,并与孟子所创立的浩然之气学说共同构成了浩学三观的组成部分。浩学作为儒释道浩之国学第四维度,逐渐展现出了其厚德弘毅和大道笃行的发展之路。浩然之心和浩然之象两个新生名词,《浩然之心经文》和《浩然之象经文》两部千字经文,如今已缘起呈现于QQ浏览器、今日头条、UC浏览器和百度等搜索之中,赫然入目。

  20211月,缘发于浩学三观中的浩然之象,念生偶得,顿现荣华,窥见了易学天地的又一唯美之境域。人生最奥妙之处就是你永远无法重来。因此,寄希望于一切重新开始和一切重归平静,是生命灵魂所遥想所穿越的另一种世界。于是摒弃邯郸学步,踽踽前行地开启了新易学《重易》的探索创作之旅。一切重新开始,一切重归平静,这是新易学《重易》的精神实质。春华秋实,不辍劳作,别开生面,铺陈华丽,终于呈现出了中华易学文化的又一片蔚蓝色新天空。新易学《重易》是虚拟世界问题,是以天道、灵魂、爱与慈悲为心象之变幻的易学,是太极宇宙灵魂生成观。

  除却巫山钟情理念,悟观沧海云水浩然。

  诗言道:

  心念贯通似真空,高峰体验毗妙有。

  未竟满溢不呈现,又见唯美始浩然。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