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王军散文:自序与后记

王军2022-06-14 12:29:03

王军散文:自序与后记

 

作者:王军

 

  《朝向彼岸》《守望自己的天空》《去个梦想的地方》《回家的路》即将出版发行,翻阅着平时心中随情而记的心灵文字,我的心总是不由自主地泛起过去的岁月,过去的憧憬,过去的向往与希望。

  那是在新县一中上学时,我常为省下八毛钱的生活费用从千斤的家里步行六七十里地来到学校。那时的路需要大半天的时间,我常是利用周末的早晨回到家里背上几缸子咸菜,好在学校填饱肚子继续求学,学点儿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知识。那是父亲的期望,也是母亲的期盼。他们含着苦累的心情,其实是希望我们长大学点儿本事,有点儿出息,不再像他们那样蜗居在山村里,一手扛着犁、一手牵着牛走在田地间过着辛酸的生活。

  父辈的心情,我常在深夜里化作希望的眼睛,在那个昏黄的煤油灯下翻阅着求知的大门。那门很沉,读起来也很艰苦,那门是人们常说的跳“农门”。那时在山村里,若能跳出这个门,十里八里的乡亲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有人说那是家中的祖坟“冒泡”,有人说那家的孩子真用心,考上学了。当生活的喜事临幸而至,因传统思维心态的认知就会被湾里人说得神乎其神。

  后来,在从军的路上,我考上了空军导弹学院。当时那还是一所神秘的军中高等学府,我在那里生活着、求学着、刻苦着,完成心中的使命,挑起生活的担子。

  在那个使命神圣的岁月里,我知道军人的刚毅与寂寞,也懂得成长的路上步步坎坷艰难,心中的向往时时难遂心愿。为此,我躲在连队的贮藏室里,在熄灯号响起的时候我拉起了灯绳,写下心里的故事;为此,我钻进阵地上的兵器车里,在大家周末玩闹的消遣中我捧起了书本,充实心灵的荒寂;为此,我的文章在《读者》《青年文摘》、全国各大报刊转载的栏目上发表了,入选中央电视台“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出现在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年度全国青年报纸刊物好新闻好作品的评奖名单上……

  当心灵的雨水如同甘露洒在人生匍匐的路上时,生活的希望如同大海里的针芒给人一种无穷尽的向往。

  这之间,我从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到陆军某医院,从人武部到省军区,每走一步是那么的艰辛与奢望,又是那么的倾情与感恩。生活中,我遇上了好人,也遇上了一些爱莫能助的战友;生活中,在组织的抚育下我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也领略了人世间人情世故般的煎熬与无奈。那年,我调到了军事检察院;那年,在领导的关心下,我被任命为副检察长;那年,在评定检察官等级时,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批准为国家高级检察官。

  于是,我一边工作,一边写着稿子;一边忙碌地为幸福打拼,一边存点儿闲余时间抒写心中的感慨与故事。几年一直没断,几年一直在方格子的纸上爬着心中的乐趣和自我陶醉的情怀。于是,散文《妹妹,永远的遗憾》,二○○四被教育部编入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语文教学用书里。于是,散文集《遥远的思絮》、长篇小说《儿子在军营》、军营警示录《无声的滑坠》陆续出版。没多久,凤凰网、人民网、网易、搜狐、腾讯等国内各大网络媒体在网页页面滚动式地强力推荐了《无声的滑坠》一书,该书被业界视为畅销书。二○一八年十二月,《遥远的思絮》《儿子在军营》《无声的滑坠》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馆编目入藏。

  我望着那一堆厚实的奖励证书,那些心中用汗水酝酿出的文字,我欣慰,也感叹着,生活不易,有这样的情怀更是不易。我时常在心里趋向偷懒的时候告诫自己写作还不能放弃,也在思绪有些模糊的时刻拨开心间的潮水让心情涌动。为此,我爱在出差的路上用指头在手机上敲打着文字,也爱在无聊的夜晚趴在桌前苦盯着电脑写着心中的故事。

  生活的日子在风吹雨打中总是那么地平淡,在春夏秋冬中也是那么地墨守成规。在人生不知朝向何处迈步何处落脚的时候,一纸调令让我去了河北隆尧县武装部当了政委。没多久,又被任命为该县县委常委。那时,我常去乡里,也爱往村里跑。谈起一九六六年邢台大地震周总理三赴灾区,才知原来震中就是隆尧啊!当我夜读诗书翻阅隆尧的历史时,发觉那个小小的县城竟留下了五代后周柴荣皇帝的足迹。

  在隆尧,当我在那里寻思后周周世宗时代是怎样的政治清明、百姓富庶的历史碎片时,中央八项规定来了,党反腐中的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声音来了。因长期从事军事检察工作,并在北京召开的全军检察工作会上介绍过经验,没多久,我又从武装部被借调到解放军军事检察院负责审查起诉工作。那时,身处工作中常至深夜;那时,身在案卷中常与证据材料较真儿。

  生活给了我一份幸运,也给了我一份肩扛的责任。后来军改期间军委纪委成立时,我荣幸地被选调到其派驻纪检组工作。在那里,身在高处,责任重大,如履薄冰;在那里,心压担子,守住清贫,世事如水。为此,二○一九年被军委纪委记三等功一次。这个荣誉来之不易,也是我人生中最富有的一次奖项,因为它是来自军委纪委的奖励,也是对我工作的肯定。

  记得在国防大学学习时,我对组长说:“能去国防大学参加军委机关高级参谋班学习,心已经知足了。”

  于是,每次出差我利用余暇的时间写写生活的一景一物、一事一悟,在世事的繁杂中自寻其乐。每每见一些文章发表在《新华每日电讯》《解放军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散文百家》、作家网,有的还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转载……每每读起它,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于是,在文学的追求上,我也在一字一句地抒写着自己的心路历程,写出自己的心灵片语。在散文的深度上,我也想再辟新章,写出一些好文章。

 

后记

 

  在世事平淡无奇的日子里,我见往日心灵而约的那些文字、那些小文一篇篇编辑成册快要出版的时候,心里总觉得在书的最后面要说点儿什么,感觉不说出来似乎缺点儿什么似的,思来思去,说什么呢?

  是善行,还是善待?是感激,还是感恩?

  在众多的关爱中,我懂得了善行,也学会了善待;在无私的帮助中,我懂得了感激,也学会了感恩。在日出星没的日子里,有人在默默地关注着,也有人在暗暗地关心着,有人在为我摇旗奔走,也有人在为我守望相助……那每一份真情,每一点儿心意,每一次点滴的帮助,让我在人生的路上有了信心,有了希望,有了底气,有了一种不甘人后的精神。他们中有的是我的亲人,也有的是我的朋友,有和善的领导,也有相处的同事,有陌生的长辈,还有不知名的读者。

  他们是智者,也是我的良师益友,更是我终身感激受益的朋友。他们在我求知的路上,像雾中的灯塔,也似雨后的太阳,让人看到了创作旅程的希望与光芒。

  于是,在人生苦难的岁月里,在生活没有着落的雨天中,我常把他们的话语、他们的教诲,当作圣书一样捧在胸前,让我不失旅途,不迷方向,不怵未来。

  我在渴望知识的途中,初涉世事,像一叶小舟在人生的大海里漂泊着,那里有风,也有雨,那里有苦,也有泪。我在寂寞的途中挺住,在艰险的十字路上学会了摸爬滚打,也学会了识人爱人,更懂得珍惜友情和相爱关爱的人,我认为每次的相遇,每次的相视,每次的不请之情,都是人生修来的福分,都是母爱育儿的一首不老的歌谣。

  我常想,在好人的氛围中,我也学会了做些举手之劳的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些解他人困境所迫的事。我感谢那些为我操劳的人,也感谢那些平时只要有事说一声就记在心里的人。他们是好人,也是心善之人。他们厚道,他们忠实,他们有责任,他们把友情间的事当作自己心中的事,他们把毫无怨言的付出当作真诚的担当。

  为此,在出版这些心灵文字的时候,那个仁厚的编辑,那个建言献策的朋友,那个热情温心的兄弟,那个倾心关注的读者,他们辛勤的付出和不情之请,让人感动,让人心存感恩。

  感谢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在为我的文字加工打磨,编辑成册;感谢他们用热心的心肠在为我日后的创作指点迷津,寄望我多出优秀的作品。

  为此,感恩在心。“泪盈襟,礼月求天,愿君知我心”。为此,我双手合十,道声情深似海、恩重难移……

  “未知天地恩何报,翻对江山思莫开。”愿我一心向善,一生图报,为国为家,为恩为情,为爱而生。

 

二○二二年三月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