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我与《春柳湖》作者的文学之缘

丁萍2022-06-03 07:13:28

 1

《春柳湖》(全四部)

 

丁萍:我与《春柳湖》作者的文学之缘

 

作者:丁萍

 

  202256号早上醒来,看了杨远新老师转发“正扬网”发布的《品读<春柳湖>》,以及他对文章作者周世盈和“正扬网”的感谢信,令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止不住激情,特写下此文。

 

  我和杨远新相识于1983815日,那天我闻讯汉寿县文联在蒋家嘴水闸招待所举办第一届沧浪文学笔会,我脑海里立即闪过一个念头:这是一个拜师学艺的极好机会,我要抓住不放。于是,我携带上自己刚刚完成的三首诗稿,从所在的工厂出发,沿西洞庭湖边急行紧走两公里,来到笔会所在地,经打听,走进了杨远新所在的房间,那时他是汉寿县文联的文学专干,具体操办笔会一应事务。我大胆地向他递上了三首诗歌,并红着脸讲明了来意。他为人很谦和,热忱,待人诚恳,高高的个子,脸上总是带着微笑,是一个对生活非常乐观的人,与他打交道,让人如沐春风。他当即向远在县城的文联副主席陈定熙打电话汇报我的情况,建议吸收我参加笔会。电话那头立马表态,批准了他的建议。他放下话筒,便要我领着他,走进了我领薪的汉寿县黄蔴纺织厂,以县文联名义,向厂领导提出批给我15天创作假,参加第一届沧浪文学笔会。那时县文联虽然正式恢复还不到一年,但在社会上的名声较大,地位较高。我那位尊敬的厂长李德妙二话没说,拍板同意,并叮嘱我:一定要把作品写好,为厂里争光,为全厂工人争气。还大声吩咐厂办主任安排晚餐,招待贵宾。他的盛情被杨远新婉谢。我有幸成为了首届沧浪笔会的18位作者之一。这次笔会上,我就得知杨远新发表出版了长篇儿童小说《欢笑的碧莲河》,手头正在创作长篇小说《春柳湖》。我暗暗钦佩与羡慕,也对他有种特别的亲切感。也是在本届笔会上,我认识了杨远新的妻子陈双娥,以及尚年幼的杨一萌,还与他一家留下了合影照。我与《春柳湖》一家的文学之缘,起于蒋家嘴水闸,自此也像闸口里奔流的湖水,滔滔不绝。


2 1984年早春,汉寿县委宣传部、共青团常德地委在汉寿县城共同召开青年文学创作竞赛座谈会,时任共青团常德地委副书记周国忠(一排左四)、时任汉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苏光仪(一排右四),与时任汉寿县文联副主席陈定熙(一排右三)、时任汉寿县文化馆长曹逸兴(一排右二)、时任汉寿县戏剧工作室主任杨任重(一排左二)、时任汉寿县文联专干、青年作家杨远新(一排左一)、本文作者丁萍(三排右五)等汉寿县20多位青年作家、诗人合影。

 

  自那以后,我连续参加了二、三、四届沧浪笔会,亲身经历并见证了一幕幕感人的场景。那时为了文学创作事业的发展,扶持文学青年,汉寿县文联从全国各地请来了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作家、诗人和编辑家,莅临汉寿,为文学爱好者举办各种讲座。我记忆深刻的其中有作家、诗人萧军、叶君健、峻青、浩然、陈模、于雁军、周健明、未央、谢璞、金振林、曹文轩、黄世衡、宗涛、易尔康、彭其芳等,编辑家王宏志、杨植材、刘国玺、刘霄、李启贤等。他们都非常和蔼,没有一点架子。也许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他们学识渊博,热情传授技巧,和学员打成一片,没有因为自己是大作家、大编辑家而看不上我们无名之辈。杨远新为了更好的扶持文学青年,提议创办了《沧浪》杂志,刊发学员的优秀作品,极大的鼓舞和提高了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


3 应邀莅临汉寿县第二届沧浪笔会的著名作家峻青(前排左二),于1985617日游览西洞庭湖后,回到南岸位于岩汪湖镇的县芦苇场,兴致勃勃地赋诗三首,与时任县文联副主席陈定熙(后排左二)、时任县文联专干、青年作家杨远新(后排左三)、时任县委接待办主任张万忠(后排右二)、时任县文化局长曾湘沅(前排左一)、本文作者丁萍(后排右一)一起探讨交流。

 

  我记得当第四届沧浪笔会在位于西洞庭湖边的汉寿县棉纺厂结束后,为笔会授课的谢璞老师留下,由杨远新陪同,住进厂招待所贵宾室,各自写作长篇小说。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我常去招待所看望他俩。不凑巧的是,这天我上县城听一个专家授课,晚上得到消息,谢璞老师第二天要返回长沙,我和几个文友都对谢老师充满难舍之情,便商量决定要连夜赶到蒋家嘴去欢送。那个年代,从汉寿县城到几十公里外的蒋家嘴镇,没有公交车,我与在县城工作的文友刘协堂、胡智晖、张维信、侯百钧、马志农、吴俊鹏、常瑞芳,共8个人借了四部自行车,两人一台,一个在前面踩车驾驶,一个坐在后面车架上,沿沅南大堤从西向东行进。初夜没有月光,只有点点星星散发出微光,稀疏地洒落堤面上。随着夜色渐渐加深,云层渐渐加厚,继而湖风呼呼,雪花飘飘,寒意袭人。我们全凭手电光刺破黑夜探路,堤面上坑洼不平,时不时被很深的牛脚板坑绊倒,爬起来又继续前行,前面踏车的人累了,换后面车架上的人接着踩。大家充满激情,一路欢笑,一路歌声,驱行三十多公里,终于在午夜见到了第二天早晨要返回长沙的谢璞老师。我们的到来令他非常感动,当即赋诗一首,至今我还记得其中一句:“别偷懒,小心梦里有人扬鞭。”这是对我和七位文友的鞭策和鼓励啊!


4

著名作家谢璞(右三)、与本文作者丁萍(右四)及文学青年胡智晖(左二)、张维信(左一)、陈然之(右二)、朱能毅(右一),于19856月第二届沧浪笔会期间留影于汉寿县招待所

 

  想想那段时光,我过得最为快乐,心里总是被幸福包裹着,让我成熟、成长。我在第一届“沧浪笔会”上写出我自己的小说处女作《电炉》,在常德地区的《桃花源》和汉寿县文联的《沧浪》杂志上发表。往后,我又陆续在第二、三、四届沧浪笔会上创作出了新作,陆续在《小溪流》《主人翁》《星星诗刊》《湖南妇女报》发表。可以这么说,这与汉寿县文联的扶持,与杨远新幕后给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我要特别感谢他和陈定熙副主席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文学青年的关爱。

  如今,杨远新的长篇小说《春柳湖》成功出版,当我购买到这套书时,是三月中旬,春天的季节,枯黄的小草正吐着嫩芽,桃花在枝头盛开,我心里如小草吐绿,似桃花绽红,我由衷的为他感到高兴啊!

  因工作和个人生活所需,自第四届沧浪笔会后,我便离开了家乡,漂泊在广州,后辗转回到长沙,我和杨远新老师近三十多年未曾谋面,在20196月,经文友朱能毅拉我进入“沧浪十八松”群,才有了杨老师的消息,得知他在省公安厅工作,本想要聚一聚,但他却远赴外地,为孙子孙女做服务性工作去了。

  该作品我还没有看完,写此文时只看到了第40章,虽有些感触,但还不成熟,我需慢咽细嚼,只能说读起来爱不释手,特别是高潮部分。我感觉《春柳湖》的确是一部百年巨变的史诗,真正表现了老一辈渔民的血泪史,新生渔民的创业史,水上红色基因的传承史,以及几代渔民的爱情史。

  我读得很慢的原因是为了仔细品味。我很喜欢这部作品,读起来令我爱不释手。全书240万字的篇幅,铺陈了中国淡水渔业的百年辉煌,深情且激昂,作品塑造了诸多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语言充分保留了地域色彩,读来倍感亲切。

  我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杨远新和杨一萌、陈双娥为完成这部史诗级作品是怎样的呕心沥血,五十年都在为这部作品煎熬着。他们险走洞庭湖,扬帆起航,奔上海,披日月风尘,到江浙与渔民兄弟一同吃住,一同作业。可谓踏遍了祖国的山水,走完了大半个中国。多少个夜晚在灯下挑战,奋笔疾书,又有多少个黎明悄悄的临近。他们有痛苦,有孤独,有寂寞,被嘲讽,被误解,这中间发生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一切都挺过来了。付出终有回报,在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完成了这部240多万字的巨著。我手捧着《春柳湖》,就像是捧着他们的心血,读的是他们的辛酸,孤独,寂寞之旅。在他们一家的笔下,家乡巍然矗立的金牛山,源远悠长的沅江水,奔腾不绝的洞庭湖,永远是一部抒写不完的传奇。

 

202256日于长沙麓谷


 5

本文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丁萍,男,59岁,湖南汉寿人,现在长沙市猎鹰驾驶有限公司工作,曾经在《沧浪》《桃花源》《小溪流》《主人翁》《星星诗刊》《湖南妇女报》等发表小说、诗歌数十篇。近期由“作家网”发布的评论《<春柳湖>给我灵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