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远在老家的母亲给我寄来的一包核桃仁,我知道,这核桃是去年秋天我休假期间在老家和母亲一起去山上捡的,是母亲用锤子一个个把核桃砸开,用锥子一个个从核里将仁挑出来的,这足有两斤多的核桃仁,母亲是费了很多体力和心血的。
我的老家在长白山余脉的一个山褶缝里,村子被四周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大山围了起来,在附近的山沟里长满了高高矮矮的楸树。暮春时节,楸树上便慢慢地长出了浅绿色的叶子,树枝上会挂满一簇簇由柱形花柱组成下垂的核桃花。核桃花在和煦的微风中摇来摆去,藏在里面己珠胎暗结的小核桃时不时地会以紫红色的面容娇羞示人,看上去很是柔媚。从春花满眼到红瘦绿肥。不经意间,秋天就到了,核桃成熟了,一树树果实累累,黄得分外好看。年少在老家的时候,母亲多次带我去山上捡核桃,每年要捡上千斤,那个时候,村里的供销社大量收购,虽只有几分钱一斤,但给我交学费的钱就有了着落。
去年9月中旬,在单位个人进步上遇到些挫折,工作有些消极,领导让我调整一下心态。恰逢年假,也好久没有见到母亲了,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我就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去看望母亲。下火车再搭汽车来到老家的村口前,就看到母亲正在翘首以盼等待着我。别看母亲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身体硬朗,透着一种庄稼人的那种精气神,只是头发又比以往花白了些。相互问候后,才知道母亲在得知我今天回家,已经在村口这等了一下午。
到家的第二天傍晚, 西南风大起,母亲高兴地对我说:“孩儿,刮大风核桃就落了,咱明天进山去捡核桃啊,咱山里的核桃可是好东西,养身体不说,大人小孩吃了还聪明。”我笑着对母亲说:“您老身体能行吗?”母亲用不屑的眼神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一大早,当村东山上刚冒出那么一抹亮色,母亲就把我喊了起来。惺忪间,我就跟着母亲背着背筐向山里走去。当来到楸树林下时,天已大亮,好家伙!地下是满眼的一片又一片黄乎乎的核桃,就连树底下坑坑洼洼里都装满了。母亲兴奋得像个孩子,又搂又捡,这放一堆那攒一堆儿,连话都顾不得和我多说了。一棵树下捡完,她又急忙到另一棵树下,忙得那叫个不亦乐乎。还时不时地看着我,好似在向我炫耀着她的战利品。
那天的天气真好,金风送爽,阳光从树缝间流泻下来,一束束照在母亲那飘来飘去的灰白头发上,恍惚间,让我想起了年少时母亲带我到这里捡核桃的情景。那时的母亲多年轻啊,头上青丝乌发,身手矫健,农村的活没有她不会干的。在捡核桃时,还怕累着我,一直喊着让我慢一点。回家的路上,母亲背的筐像小山,而让我背的总是小筐,生怕压坏了在长身体的我。今天,再次和母亲来捡核桃,年少时的场景记忆犹新、恍如昨日。
捡的差不多了,我就在母亲的指挥下开始脱皮,我们每人找了省(xing)黄的核桃皮破裂碎掉,再把脱光了皮的核桃拣出来。一会的功夫,一大一小的背筐里就装满了核桃。我对母亲说:“今天该我背大筐了,你就背小筐吧。”母亲笑着对我说:“你多年都没有背过了,常年坐办公室,能行吗?”我对母亲说:“你当年都背起来了,今天该我背了!”母亲非常轻松地背上小筐,将已背上背筐的我趔趄扶了起来,真沉啊,压得我走起路来一步一摇,母亲看我呲牙咧嘴的样子,就在后面帮我托着筐底,我一下子就感觉轻松了许多,走起路来也稳了起来。
将筐坚持背到家,我的双肩火烧火燎地疼,脱下衣服一看,肩上的两道勒痕已经肿了起来,母亲埋怨说我逞能,她说自己背了这么多年筐,从来没有像我这个样子。母亲心疼地看着我说:“农村的活,我孩真干不了了,看来只能在办公室把公家的活干好就行了。”我心里咯噔了一下,难道母亲知道了我所受的挫折,心思还没有走出来。我并没有向母亲提起这事,是母亲通过我的言行,一定会感觉到了我的异样……她这是用捡核桃的方式教育我、激励我要打开心结,别忘当年的艰难,珍惜当下的幸福啊!想到这里,不知不觉中,我的双眼有些湿润了。知子莫如母啊,尽管岁月的磨砺在母亲的脸上刻上了一道道的皱纹,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不气馁的态度曾深深地影响着我。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对我说:当农民就是“庄稼不收,要年年种,种了就有希望,你不种那就一点希望也没有了!”现今,自己遇到的那点事又算得了什么呢?那只是在平凡生活里激起的一朵小浪花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想到这里,我的心一下子竟豁然开朗起来。
捡回家的核桃,还需要在院子里晾晒,干透后才能食用。这时候,单位给我打来电话,又有了新的任务,让我马上回去,我欣然服从了组织的安排。临走时,我精心挑选了四个小巧玲珑的核桃放在了背包里,母亲又为我收拾了返程的行裹,像以往一样,依依不舍地把我送到村口。
回到单位,我又满血复活地开始了新的工作。闲暇时间,我就会从抽屉里拿出这四个精致的小核桃把玩,看着核桃,我仿佛又闻到了山里和母亲那特有的气息。一种不辜负家乡亲人期望的情愫也在我内心里激荡萦绕,不断激励我一往无前。这不,今天又收到了母亲给我邮寄来的核桃仁……
作者简介:田传臣,辽宁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