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无妨盼子香
作者:袁先海
他的《鹧鸪天·赏菜花》词中有句“骨碎无妨盼子香”的经典之句,我细细品味。这似乎是一种人生,也可以说是他的真实写照。
他出生在乌江河畔。嗨哟!嗨哟……
这是他熟悉不过的乌江河上拉纤用力时的号子。
小时候目睹乌江河上纤夫生活的好玩而烙印脑际的情景:一拨又一拨的纤夫们的肩膀被责任和生存的纤索勒进骨头长起茧疤。这足以证明纤夫们沧桑生活的不易与用力用心,甚至于是用生命。
武陵山下乌江岸边的一个村寨——他的故乡。他曾经在那里浸浴过乡村儿童读书、弄柴、放牛、打猪草、看戏、看电影等生活的无穷乐趣,享受父母对子女成长的种种疼爱和陶冶,玩味武陵山承载滋养山体上动物、植物兴衰更替的厚重与高大。
他的外公是私塾先生。他的妈妈受父亲的影响,读过四书,受过三从四德教育,是那时候的农村知书达理的农民。他的爸爸曾在德江工作三十年,爸爸任劳任怨、不求闻达的工作作风和妈妈经常读书看报,润物无声地感染着他,滋润着他,陶冶着他。教育他:“要努力学习,不要骄傲,腹有诗书气自华。要学满壶全不响,不学半壶响叮铛。”
他曾经做过教师,教过中学。在学校任教期间,他的母亲常常教诲他:“要爱生如子,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杯水。”他母亲的话,使他在教学上不得掉以轻心。
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行从事商业。走进商业部门,事业干得风生水起、蒸蒸日上。他所负责的单位业务顺风顺水,左右逢源,蓬勃发展,很有活力。
正当他雄心勃勃、卷起袖子加油干时,企业改制浪潮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他想把业务做大,把单位做强,把职工荷包做得更鼓的计划,瞬间化为一缕白烟。赢来的不是机遇,而是企业改制——下岗。不是华丽转身,而是一个没了单位,没了工资的下岗职工。
早岁哪知世事艰,是宋•陆游《书愤五首•其一》中的诗句。意思是指年轻时哪知世上事情的复杂。这时他才深深体悟到其中含义。
他为了一家人的生存、责任而拼命挣扎,宛如他的双肩套上了纤索逆水逼他——向前!向前!
他做起了开餐馆生意。每天起早贪黑开店,没有顾客光顾他焦虑不安;顾客来了他百计千方竭诚礼待;深夜客人走尽,才店铺打烊,盘点算账。——当天燃料费、水费、电费、工人工资、食材成本等支出,除去这些,所剩无几喽,钱没赚到,倒磨岀病了。加上猴年马月才结的挂账,他决定不做餐馆生意,得另谋路子。
一家人要生活,俩孩子读书需要七七八八的费用,没有收入怎么行呢?他没有闲着,东打听,西打听,终于获得德江复烤厂要招聘一名保安的信息,但是复烤厂用人时间只有五个月,时间一到,便像寄居屋檐下的燕子,又要飞到别家檐下去接受挑三拣四。虽然,当保安那点工资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微不足道,但是工作期限长久点也好啊!
那年8月1号他上班做了保安,工作兢兢业业,领导对他很是满意。但时间是到了12月31日,行业的经营情况不再使用,他不得不卷了铺盖……
过了年,他跟我说:“过几天去杀广。”
我问他身体行不?能吃得消吗?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家徒四壁啊!”他按着肚子回答我。
他去广州的那天,我到车站送他。看见他的妻子木木地站在月台上,看见他流连地钻进大巴车,看见他们夫妻二人热泪盈眶,饱含着几多酸苦、不舍与无奈。
他进的厂是广东一家生产吉他乐器的工厂,他干的照例是保安工作,24小时三班倒。由于适应不了厂里油水少、菜简单、饭冷热不定的快餐生活,肚子总是疼痛难忍,常常在长叹低吟声中隐痛度过。不痛的间隙,晚上躺在床上,他用电筒照着都坚持写作。
杀广二十几天后的一天,忽然肚子绞痛厉害,他的脸色都显得青了,实在无法忍受,服几片止痛药,只好辞职,拖着病体回家。
那年,他读懂了囊中羞涩的真正含义。一家四口,每人80元的合作医疗费交不起。正在这节骨眼上,腹痛加剧,站立都很艰难,每天只好躬着背,用硬物顶着胃。实在忍不住了,才住进医院手术,花了两万多元医疗费,一分都报销不了,全部自费,只好东拉西扯,借款付账。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后来听说,当他被打全麻之后,直挺挺躺在手术台上之时,医生又在催交手术费,说要等交钱之后才动手术。
此后几年,接踵而来的四次全麻大型腹腔手术,使他身心俱疲,元气大伤。
他在想,老天爷是要将他带走了?他豁出去了——人的命,天注定。
在又一次手术准备前,他与我说:“万一在手术台上下不来,我愿意将眼角膜捐献出去,让需要的人替我看见未来光明灿烂的世界,我一双眼睛还可以使两个人见到光明,何乐而不为?”
过几天,他对我说:“已经跑公证处几次了,都没有找到人,器官捐献公证手续没有办成。”他似乎铁心在作最后的善举。
他几次都从手术台上挺了过来,病魔不得不败北而逃。但是他仍然秉持他的善良。
然而,结肠造瘘术令他长时间佩戴特造口袋,五年——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痛得分秒难熬,生活极为不便,苦不堪言,羞涩难与人言。
每次自行换袋时,那种难以描述的痛苦,仿佛是经历了一次次生死的考验。——每一次都是咬紧牙关,每一次都是大汗淋漓,每一次都是死去活来。换着他人,一切都崩溃了,哪有心思去想、哪有心思去做别样事情啊!
然而,他居然在这样的痛苦中写就了《结肠造瘘术后的临床护理》经验之谈的篇什,真是久病成太医啊!也足以说明他的确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在他术后五年里,由于身体的特殊原因,诗联学会每次采风,他都不便前往,只能事先安排好了,遇事遥控指挥。
一次,学会部分会员去平原镇采风过程中,一位会员突发疾病。当他得知此情后,立即与镇政府一负责人联系,得以及时安排车辆送县城救治。他一边去县医院联系床位,将患者的病情告知医生,便于病人到达后迅速采取措施;一边与镇负责人沟通,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心中有数。一路争分夺秒,电话不断,全程焦急难安,心急如焚。
由于有大家的协作,患者住院几日,痊愈出院。
事后,他对我说,每次会员们出去采风,都希望所有去的人平平安安出门,高高兴兴归家,只有安全回来了,他那颗悬着的心才得以踏实。他说,万一遇到不适,倒是自己受罪还好点。我觉得这是他的善良与责任心。
他在与疾病的抗争期间,自创了一剂二十八字的忘我特效方:“点横撇捺竖弯钩,字里行间去漫游。开阔心胸宽视野,除忧解痛喜心头。”他正是经常服用这剂汤头来缓解病痛的。服着服着,果真出效果了。——他的身体慢慢好起来了,他的诗词在《诗词月刊》发表了,也漂洋过海在《台湾好报》上刊登了。
天无绝人之路。好心的朋友不忍心让他滞居家中,独自承受生活的煎熬与处境的窘迫,于是把他介绍到德江报社从事文章校对工作。他一边忘我地工作,一边仍然服用自己的处方药。俗话说“药不投方,哪怕用船装,药如投方,只需一勺汤”。他天天漫游于字里行间,除忧解痛,并时常保持着一份良好的心态,与人为善,心中的忧愁被那些点横撇捺竖弯钩钩得无影无踪,反而钩出了“小玩意儿”:短篇小说《一根烟杆》,在重庆《红岩》刊物上首发;散文《小灰》,在《湖南文学》发表了。
他的药真是神奇!
2018年的春天,一次采风活动,他捕捉到一个非常抢眼而触动心灵的镜头——一个新时代的农庄被四周田野里笑吟吟、金灿灿、香喷喷的油菜花镶嵌而装点,使人赏心悦目、乐不可支。别人纷纷用相机拍摄下镜头。他却用《鹧鸪天·赏菜花》吟咏:“遥看田中灿灿黄,谁将金子撒农庄?蜜蜂乐得嗡嗡叫,粉蝶怡然款款翔。
情饱满,意芬芳,纷纷拍摄赞声扬。阳春绽放英残后,骨碎无妨盼子香。”
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有色有香,有实有虚,有动有静,诗句的意境深邃,他喊出了“阳春绽放英残后,骨碎无妨盼子香”的心声。
诗为心声,从此诗看出他看开了,看淡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他没有把自己定格在下岗工人就是人生穷途末路的框架上,他没有低沉,没有抱怨,没有消极。他也看懂了——自然界的植物们年年岁岁都在做开花结果,牺牲自我的工作,还有什么说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于是他激情饱满地投入到“骨碎无妨盼子香”的工作中。
德江县诗词楹联学会2005年12月成立,他是第一届会员之一。在生活十分拮据的情况下,2008年却自费及筹资呈献出一本32开4.5印张的《新章真语集》诗词集;2017年6月,又自费出版了32开6印张的《凉水诗情》诗词集。
由于上级组织不准一个人同时兼任两个学会的负责人,在张贤春会长的第三届诗联学会的任上时,学会班子和会员们都推举他担任德江县诗词楹联学会第三届候补会长。他接下重任后,深感德江传统诗词的传承青黄不接,任重道远。在会长任上,呕心沥血,积极培养发展县市省以及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在培养学员的写作中,每当遇到用字用词或平仄不准确之处,他总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
会刊稿源除本地外,到第28期时,已经有来自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新疆、内蒙、甘肃、宁夏、陕西、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浙江、山东、上海、江西、湖南、海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以及贵州共计26个省、区、直辖市的159位作者的稿子。这些诗稿从祖国的大江南北雪片般地飞来,大大丰满了会刊的容量,增进了与外界作者的沟通,使会员们认识了外面的世界,开阔了视野,同时提升了会刊的质量,发行量从250册到500册。我每次看着他躬身打包寄往外省市县的一百几十件邮包时,那一丝不苟的情景,真让人叹服、令人敬佩。
德江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的作品在《梵净山风韵》《贵州诗联》《中华诗词》上时有发表,无不浸润着他善带善帮、甘为人梯的深厚情感。
由县文广局编著、他用两年多时间执行主编的《乌江诗词三百首》,其中有118首赏析,182首诗词选撷,已于今年7月在团结出版社出版,这凝结了他的许多辛劳和智慧。
我觉得“骨碎无妨盼子香”还有一层意思或许也是他的心声吧。
我与他接触,他告诉我:他的母亲一直还像对待他小时候一样提醒他:“你们要注意保护好身体,夫妻要和睦,遇事要耐烦点,好好教育两个娃娃,叫他们从小就要养成好的习惯,要有好的品德。做人是第一,成绩是其次。他们现在读书,正是花钱的时候,你们是要艰苦几年。不要怕,只要他们爱学就是好事。古话说的,少年不读,老来无成。无事不读,有事求人。那时方悔,要读不能。买田买地,不如买书。积钱积谷,不如积德。养儿强过我,拿钱干什么?养儿弱过我,拿钱干什么?好好地培养他们,大了就好点了……。”其实,这就是家风。
他牢记他母亲的教诲,秉承家风,在两个孩子的教育上,他主张首先是要学会做人,有爱心,有善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情商,其次才是努力学习,提高智商,将来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他总是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熏陶着孩子的成长。即使在多年病体缠身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和写作,还时而作词作曲创作歌曲,在美妙的音符里徜徉,其乐无穷。
他常说:“古人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增强自信,才有气质,其言行举止就会与别人不同。我们尽可能随时随地都以美好的言行举止感化身边的人,不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
他在两个孩子读书期间,总是以孩子的作息时间作为自己的作息时间,甚至两头拉长。书包是头天晚上他就给收拾好的,根据课程表的内容放好该带的书,铅笔多削几支备用,以便写断了能及时换上,不耽搁做作业的时间,书包保持放在方便且固定之处;遇到周一,学校升旗时要求穿校服,头天晚上就放在床边。孩子吃了早餐,他就把自行车给扛下楼,饱含深情,目送远去。到了该到家的时间,提前下楼等候,再把自行车扛上楼。晚自习期间如遇突然停电,他就急急忙忙带上手电筒去学校途中接。待孩子夜宵睡觉后,方才休息。每餐的饭菜都用心做,每餐都有孩子喜欢吃的菜品,直至现在;每餐的食量多少,都掌握于心。
他坚持备课,让孩子课前预习,有所认识;课后坚持复习,加强记忆。
到了周六,早上陪伴孩子读英语或朗读语文,背诵几篇课文,下午做数学题,早做完早休息,从来不是见做完得早就再布置。他说,如果加压,就不能体现家长说话算话,也削弱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晚上,不准看课文或做题,只负责玩耍,打电脑之类。他要求孩子们:学习时不准玩耍,玩耍时不去学习,全身心做事,凡事都要用心。
他说,电脑刚上市那几年,有些家长很担心打电脑会影响学习,而他却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一定有它的用处,如果一味地拒绝,不接受新事物,不准孩子去尝试,将来如何运用它?只要把握好度就好,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周六晚上,与孩子同睡,谈心、了解这一周学习以及与同学的情况、概括各科的要点、难点以及攻克的方法,并持之以恒。
正是由于家庭有这样言传身教的良师,他的长子与音乐结缘,放弃了拿财政工资的机会,自己创业,致力于培养更多的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有所作为,前景可观;次子在攻读工科硕士期间的2019年5月,以第一参与人获得微软“创新杯”陕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数据专项赛一等奖;2019年5月,以第一参与人获得微软“创新杯”陕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应用创业组二等奖,并参加了2019年5月17日至19日在中国成都举行的主题为“注智世界,赋能未来”的ACM中国图灵大会。2019年6月,荣获2018-2019学年“优秀研究生”称号。前两项奖金全部捐给了所在学校,自己只留下优秀研究生证书。他赞赏地说:“这点你做得好!以后如果有条件时,更要对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给予资助,一定要有爱心和善心。”
2019年8月9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盖章签字的、以第一参与人获得的发明专利证书,现存于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然而,他的次子仍不以此为满足,现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他的两姨外甥女,分别在他家生活九年和六年,仍然像培养教育自家的孩子一样耐心细致。在他术后肚痛时,他用布带把肚子捆起了都在为她们服务,这到底是哪样精神啊!
我问他:“你不嫌麻烦吗?”他说:“不麻烦。既然她们的父母亲在外放心于我们看管照顾,一是责任,再说,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加强和巩固了自己之前的很多薄弱环节,还能培养耐心,更是一种乐趣,和孩子们在一起,感觉心理年轻了许多。
他的大姨外甥女读四年级时的一篇散文《读报》,在《德江报》发表,这显然与他的指导是分不开的。现在读大学了,她说,她要像二哥哥那样,争取考上研究生。
我感慨,他如今看到了儿子的进步,听到了姨外甥女们的心声,多少年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回报,享受到了幸福,享受了子香的结果。
我感慨,这世间正是由于有了千千万万油菜花精神的人,才变得光彩照人,灿烂辉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正是有那千千万万的“骨碎无妨盼子香”的烈士们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才换来如今这么美丽而富强的国家。
我感慨,如今奋斗在各行各业的人们不正是谱写着这种精神吗?油菜花的精神是自然精神,是纯粹的精神,是伟大的精神。那油菜花凋谢后,孕育岀粒粒种子;那油菜叶和杆退去墨绿而枯黄,最后在泥土里化为养料,无声无息地于地中,期待着以后的花烂漫,子飘香。
他从油菜花精神得到启示——人啊!应该“阳春绽放英残后”就要做到骨碎无妨的付出,才会有化着春泥更护花的伟大。
直至现在,他每天都很忙碌,只是默默地干活,从不向人炫耀。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正在花朵上采集花粉,汲取花蜜,一直干劲十足。
他是谁?贵州省德江县中心街怡心桥畔,姓谢,名怀富也。
他是我的好友,也是诗友。我与他接触过这么多年,可以说是知心朋友,这是我给他的素描画像。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