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我拿什么来谢谢你

王军2021-11-25 19:20:48

我拿什么来谢谢你

 

作者:王军

 

  当家乡的情怀带着梦中的向往在异地燃起拼搏奋斗的热情时,那不老的乡音总在热目关切的期望中萦绕着远处而来的沸腾。

 

  那是一个暖冬的上午,我正在一篇报道前沉思着家乡那块红色的土壤孕育的红色故事,感慨那块山区的土地在几代人扶贫攻坚的艰辛中而酝酿出青山绿水的覆地变化。突然,手机响了,那是熟悉的乡情言语,也是小时家乡淘米水酿出的声音。电话是信阳市一家报刊的社长打来的,他还是当地有名的广播电视台台长。他姓蒋,名文俊。闻名知人,他一定是一个才华横溢之人,也是一个家国情怀之人,更是一个业内有素之人。生命中,应该认识他,也应感激他,学习他。

 

  他说他办的报纸是当地官方主流媒体,更是国家批准的C字头报刊,并说我的散文情感真挚,笔触细腻,想系列推出我的作品。

 

  他热情的话语,关切的心音,让我看到了家乡人的一种无私的厚爱,一种素未平生的真情,一种博大胸怀的给予。也看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给人带来的一场相识,一种信任,一份快乐。

 

  我没有因为那是当地的报刊而不以为意,也没有因为身在京城而小觑他人。相反,我的心里却有了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并感羞愧。我哪有那样的才能和水平,那样的文笔和思路,顶多是爱写写而已。心里反而担心起文章来,害怕自己文不对题,内容空乏,言之无物,既没有什么读头儿,又谈不上什么美文,让人看了受不到启发,也没有什么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而平时写的,那些多是生活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所感受而成的文字,却让他们如此的关切,如此的喜爱。原来,家乡的情节都在各自的心里拥有像月亮一样的歌谣啊。在此,承蒙厚爱了,还有那些日夜操劳辛勤付出的乡亲们。

 

  于是,我默默地走在异乡的土地上,思着家乡的山水。我拿什么来感激你呢?是春天里的雨,还是夏日里的风?是沙漠里的水,还是烈日中的云?这些虚无的东西,我没有,却也难表此时的心意,此时的情愫。我想用一口未改的乡音、一份不泯的乡情去报答家乡的恩情;也想用一身红色的基因、一生不变的豪情来更加勉励自己。我想把大山的情怀,做成攀登的梯子;也想把自己育成一个美丽的花朵,送上一片片敬意。

 

  为此,我将不懈的努力为家乡谒诚服务,也想用那份吃苦的劲头儿为乡土添光揭彩。我知道,你每一束目光,都是我前进的方向;你每一句问候,都能让我热泪盈眶。

 

  有时,我像迷茫在十字路口上,却遇上了一个非凡的智者;有时,我又像处在连阴天的雨中,却在路上碰上了一把撑来的雨伞。

 

  那伞像乡音飘落的种子,扎进了心底,温暖了心窝;那伞像故乡的月亮,撑开了漆黑的夜晚,激励了那个年少离家的热血青年。

 

  为此,我感谢,因为你深情的举动。我不忘,因为心存乡情一缕。我努力,因为老区人递来了一份浓浓的爱意……

 

  附:

 

  信阳广播电视报编者按:信阳,一方红色的热土,一代又一代的信阳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水滴石穿的韧劲,奔腾不息的力量,扬名于神州大地。王军,一位70年出生的当代军人,生于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新县,国家高级检察官。“每当提及家乡,我总是一往情深地抬起头眨着望眼欲穿的眼睛,思着家乡的山、河里的水,念着远去的亲人,想起房前屋后那股炊烟袅袅中飘来的阵阵菜香。”王军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诉说着对家乡最深的眷恋和不变的情怀。本报将从本期开始推出王军系列散文作品,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