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阳光洒满柔软的地方

周卫平2021-09-02 16:22:50
阳光洒满柔软的地方
 
作者:周卫平
 
  用“一边是挠头,一边是盼头”来形容带娃的感受是非常贴切的。
 
  大女儿今年十二岁,九月升学进入初中。回味这十二年来的点点滴滴,既有辛苦,也有喜悦,还有与她共同成长的收获。
 
  还记得,她五岁那年五月的一个周末,我带她在公园里玩,想起了一首儿歌,我便问她眼睛里有没有春天?她马上回答:“当然有啊!”于是,我用手翻开她的左眼皮,说我怎么没发现呢,突然,她的小嘴巴里崩出来一句让我意想不到的话:“这个时候,我的眼里只有您!”
 
  都说,孩子是上天派来的天使。的确,这些天使们,像灿烂的阳光,能治愈各种各样的疲惫、失落与阴暗。当你回到家看见孩子来到身边撒娇的模样,或者得知孩子在班级中又有进步、取得优异成绩时,那种幸福感真实而丰盈。
 
  在小孩的教育问题上,我信奉“延迟满足”“挫折训练”“书非借而不能读也”这些理念、观点,总会有选择地拒绝她的一些需求、请求,或者是随附条件的同意。尽管,有时也感到于心不忍,可我还是坚持这么做。这几年,她报的课外班相比较其他小孩要少得多,但每一次学习机会,她都非常珍惜,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因为有条件的延迟满足,她学会了洗碗、拖地、包饺子、做面包等家务活,生活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看来,“穷人的孩子懂事早”是有道理的,任何时候也不乏事例来证明。
 
  我的烟龄有三十几年了,好几次想戒掉都没成功,见我拿起烟时,她总是说:“戒烟很难,但要坚持从减量开始,我现在规定,这一个月你每天最多只能抽五根!”“抽烟多费钱呀,省下来给我买课外书多好!”“您包里的烟被我藏起来了,今天不能再抽了!”“您平时老是讲要我听话,您也应该听我说的对的话才对呀。”实实在在讲,到了这个年纪,孩子管大人可能是最多的,也很受用。
 
  语言是你的,也是我的,但归根到底属于情感。对于有点大男子主义的我来说,从没跟父母和孩子说过我爱你。比起酒桌上推杯换盏时的称兄道弟、恋爱阶段的山盟海誓来,我觉得血缘的亲情无须豪言壮语,它更像溪水无声,清澈而甘洌,真实而久远。
 
  当然,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有一些烦恼,比如她会淘气、调皮、叛逆和争执。
 
  有一天晚上,她在小区里玩,快十点钟了才回到家磨磨蹭蹭地写作业,我问她作业有多少、多久能写完?她说:“大概要写到十一点多吧”,我一听便火了,严厉地训斥了起来,她大声地反驳道:“我跟小朋友在小区散步,偶尔一次回得晚了点怎么了,总比你很晚还在外面跟朋友喝酒要好吧!”见她竟然敢顶嘴,我没忍住,一巴掌打在她的脸上,随即,她伤心地痛哭起来,想起自己刚才下手确实有点重,便心疼地去哄她,过了好久一会,她停止了哭泣,跟我说:“老爸,以后千万别揍我的脑袋,万一打傻了就麻烦了,我还有很多梦想没实现呢?长大了,我还要挣钱给您买大房子!”听她这么一说,顷刻,我心中那块柔软的地方被触碰到,感到十分后悔。
 
  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一路走来,她教会了我坚持所想,一往无前。
 
  有一次,我去奥数班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她跟我说:“老爸,能支持我六百块钱吗?我想去中科院做个智商测试。”我问她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她回答:“我上奥数比别人晚,但老师讲一遍就基本上学会了,班上的一些同学反复提问都还没搞懂,我怀疑自己的智商特别高,如果是这样,我想往这方面发展,将来成为一名数学家。”我表示不同意,并要求她对其他学科也要一样重视,不能偏科,见我态度坚决,她便没再说什么。当天晚上在家吃晚饭时,她又跟我说:“老爸,跟您商量个事,前提是您不能生气。”我回应她说,大胆讲,只要是合理的,一定不生气。她接着说:“最近,我想在家里找一份工作,并列了个单子,看您同不同意。”随即,她递过我一张早已准备好的手写的单子,上面列着:洗碗每次五元;扫地拖地每次十元;捶背每次十元。见我认真地看着单子,她又说:“我准备用两个月时间挣够六百块钱,好去中科院做个智商测试。”
 
  曾经,我对身边一些宠爱偏溺爱孩子的朋友很不理解,现在懂得:为人父母,因为孩子,他们既可以向全世界逞强,也可以向全世界服软;既可以与全世界为敌,也可以更爱这个世界。
 
  永远有多远,有没有期限?我想,此后,极端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保重身体、注意健康,力争与时刻牵挂的家人们再共同生活几十年。
 
  心里生长出一块柔软的地方,用它来盛放、折射那一缕缕温暖的亲情阳光,或许,这就是我等凡人最幸福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