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印象记 ——让马拉一会儿

黄土路2017-10-18 13:33:38

黄土路:印象记
——让马拉一会儿


 
上了年纪,我竟然想不起哪一年认识的马拉了,但我们熟络起来,却记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我在中山的那一年。
 
那一年,马拉在烟草公司工作,每次喝酒,我总盼着马拉从口袋里掏出些稀奇古怪的烟来,散给大家。烟草公司干吗的?你用脚指头想想就知道。可是每次我的愿望总是落空。马拉在烟草局工作,他抽的烟不仅不是免费的,而且抽的牌子也是大路货。不仅是大路货,而且好像抽的有些烟,也是别人高兴,随手甩给他的。马拉对此似乎很满足,一副可以为别人两肋插刀的样子。反而另一个朋友,北海的庞白总是不经意递给我些稀奇古怪的烟,有一次干脆塞给我整整一包。那盒烟包装小啊,大概比火柴盒大不了多少。那包装让我爱不释手。我拆开抽了一支之后,把它放在书架上好几年,直到后来不知道遇上什么烦恼的事情,我一气把它全抽光了,喜欢的盒子也不记得丢到哪里去了。那是我书架上待过的唯一的一包烟,竟然一待几年。要是烟草局的干部马拉送我一包烟,那不知道要在我书架待上多少年了,至少要十年。不过直到马拉离开烟草局,也没送过我一包这样的烟。这时候我才发现,真正让马拉感兴趣的不是烟,而是酒。
 
我在中山这个城市待了整整一年,最熟悉的地方就是南下食街。因为那是马拉的喝酒据点。我七拐八拐,找到那个地方时,固定喝酒的几个人都到了,他们是诗人倮倮,阿鲁,还有总让人感觉有点神秘的马拉的同乡谭功才,我们叫他老谭。老谭一般早上不在我们面前露面,后来他果然成为了马拉笔下的一个人物。大热的天,他们总是脱光上身,甩开膀子喝;唯有我,多热的天,出再多的汗,也必须焐着,原因是什么?后面有交待。
 
有时候我觉得中山那拨朋友,比如倮倮,比如刘春潮,比如谭功才,他们的肚子是被马拉喝大的。每次见到倮倮,看到他肚子圆了,就知道这阵他和马拉整得惨了。最近这几年,倮倮的身材一路狂飙瘦了下来,我知道他们喝得少了,少得倮倮的身材竟然变得跟不喝酒的另一个诗人阿鲁一样苗条。
 
酒过三巡,我们开始自觉地把桌上的菜一个个地往下撤,因为马拉就要朗诵诗歌了。他朗诵诗歌,一般要把上衣脱了(如果之前还没脱),站到桌上去。他朗诵认真,投入,容不得我们不认真地听。他朗诵的往往就是那几首,以至于我们对那几首诗倒背如流。我时常仰望高高在上的马拉,感到无比的羡慕。这个人,为什么活得这么张扬呢。首先,我从不敢在公众场合脱光上身。因为我上身的疤太多了。如果我脱了上衣,众人的目光就会像一道道鞭子,抽在我身上,让我旧伤新伤复发,浑身疼痛,浑身的不自在。没有人的时候,我也尝试着学马拉那样,站到桌子上去。结果我一句诗都念不出来,只换了一个不亮的灯泡。
 
马拉朗诵诗歌我们必须安静,这样才是朗诵诗歌的气氛。如果我们在朗诵诗歌的时候说话,马拉不悦的目光就会扫过来,在这目光中,我们立马觉得自己的俗气,配不上马拉的诗歌。于是我们只好努力地竖起耳朵,同时压住说话的声音。这样在别人看来,我们像是在认真地听马拉的朗诵,同时又低声地交流着听后感。如果马拉的目光再扫过来,我们就会朝他点点头,好像是对他诗歌的赞同,这使朗诵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马拉如此热爱朗诵诗歌,有时候我们也害怕他朗诵,于是酒后倮倮等立马提出去K歌。马拉还没反应过来,已被大家连哄带骗拉上车,一路狂奔。一到唱歌的地方我们不由分说,点上一串歌,我们给倮倮和他点他们喜欢合唱的《朋友》。《朋友》的前奏响起了,马拉拿起话筒说,下面我给大家朗诵一首诗……
 
记得有一次,为了阻止马拉朗诵,大家起哄着在K厅搞摔跤比赛。朗诵未遂的马拉立马冲上场跟每个人都摔了一遍,场面之混乱,令人记忆犹新。那次摔跤的结果是倮倮摔坏了一块名表,寄到国外修了半年才回来。马拉摔坏了一颗牙齿,这让我们怎么看他总觉得不顺眼,直到他把那颗牙齿补回来。
 
马拉是位诗人,马拉是一位热爱朗诵的诗人,马拉更是一位喜欢光着膀子、站在桌子上朗诵的诗人。我觉得酒后喜欢朗诵诗歌的诗人其实很好,比那些酒后闷着不吭,破口大骂,或者没完没了给女人打电话的人,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至少他的骨子里对诗歌有着刻骨铭心的热爱的。于是我们在他朗诵的时候,总在心里默念,让马拉一会,让马拉一会……朗诵诗歌让马拉看上去率真,脱离了人间烟火和低级趣味。
 
在我经历的马拉的无数次朗诵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酒后,他把我们几个人叫到他家里喝茶,当着多纳和女儿的面,那是他朗诵得最深情的一次,而且那一次,他朗诵完让小姨朗诵。小姨朗诵完就到我们了。他小姨正在上大学,年轻漂亮,大家似乎都乐意当着她的面朗诵。尽管我们没有一个普通话是标准的。
 
我也喜欢诗歌。有一次吃鱼,我被一根细鱼刺卡在喉咙里,使尽各种办法后,还是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一连好几天,我竟然把这根刺忘了,突然想起时,觉得它似乎还在,又变得不具体了。于是我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敌人》:“有根刺卡在喉咙里/咽不下去/也取不出来/有一天你发现它/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写完得意洋洋地贴在微信朋友圈。过一会马拉回复:抄袭我的。我惊出一身冷汗,吓得立即问:怎会?马拉说:我写过一首《前女友》,你自己看。我立即去书架上翻马拉的诗集,找到《前女友》来学习:“说起前女友/就像说起一根卡在喉咙里的刺/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啊,马拉竟然写过“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这样的句子,而且他竟然把前女友比作鱼刺……我争辩:鱼刺卡在喉咙里吞不下去、也吐不出来的感觉,不是大家共同的感受吗?使用共同的经验写作,就会有撞车现象。好在我和马拉没有争执下去,“抄袭事件”就这么平息下去了。
 
马拉超凡脱俗,我觉得他做的最俗气的事情是写小说,更俗气的是把生活中的朋友一个个地往小说里写。而且更更俗气的是,作品到处发表,什么《收获》、《人民文学》、《十月》……中国的刊物发了一遍又一遍,写小说的影响超过了诗歌,这使他变得俗不可耐。更庸俗的是,我从事文学编辑工作,这免不了要跟俗人马拉打交道,比如约稿,比如讨论作品。马拉仗义,显出了光膀子写作的那种豪气和精神,十多年来连着支持我好多作品,有长篇小说,也有中短篇。我觉得马拉最好的小说都是我发的,因为他给我的每篇作品我都满意,好些年想起,竟然都印象深刻,比如《未完成的肖像》,比如《魔鬼书法家》,比如我邀请他向汪曾祺老先生致敬的同题小说《鸡鸭名家》。当然马拉给其他杂志的小说也许也是很好的,但精力有限,我的阅读没跟得上他的写作。就不管那么多了。
 
尽管做尽了人间俗事,马拉还是不愿意谈小说这么庸俗的事情,他谈小说艺术,这往往令人汗颜。而且他的眼光之高,让我害怕。事实上我很害怕跟眼界太高的人交往,这往往让我显出自己的拙来。不过眼界之高的马拉,能放下身段来跟我喝酒,这里面已经隐藏着足够深的友谊了。我只好祝我们友谊地久天长。
 
我在中山待了整整一年之后,决定离开。中山那天下着大雨。马拉说等你下次过来雨就停了。隔两年我再过去,雨依然在下,我、倮倮和他,只好撑着雨伞在大排档喝。那时我幼稚地想,能撑着一把雨伞一起喝酒的朋友,大概算是很好的朋友了。
 
于是我们接着喝,雨一直下。
 
——摘自《西湖》杂志
 
来源:《小说月报》
作者:黄土路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1018/c404031-29593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