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丁国光先生
作者//水凝碧

丁国光
清明小长假,我家迎来了几位贵客。五姨娘带她的书法老师著名书法家丁国光先生和夫人还有他们的朋友画家贾先生来了。
丁国光先生号环山斋主,1944年生,江西南城人。自幼得家庭熏陶,酷爱书法,潜心翰墨耕耘至今。曾任中国航空书法家协会主席,航空部神剑学会书法部副部长,北京海淀四香书画学会会长。作品多次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被中央档案馆收藏。2010年被聘为中国航空报社文化艺术中心书法类艺术顾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书法家协会顾问委员会主任。
之前,在五姨娘的空间里看到过丁先生,感觉已有几分熟悉。此次得以相见,丁先生的谦逊和善,丁夫人的贤淑温婉,让人感到十分亲切。用餐期间,先生说在五姨娘那里看过我的一些文字。当得知我不但喜欢写字,还喜欢摄影,先生连连称赞。我说,想在有生之年,拍够100位文化名人,因为这些人是一个时代的风骨,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力量。先生听后竖起拇指大加赞誉和鼓励。先生的话让我增添了信心与力量。说起摄影,我们谈到了著名摄影家同在海淀区的刘继文老师。丁先生说他们相识,让我见到刘老师替他问候。有了共同的朋友,我们的聊天更加轻松。
从五姨娘那里得知我也喜欢诗词书画,丁先生来时特意自备了笔墨纸张。饭后,专为我留下了墨宝,一幅是张旭的«桃花溪»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那洒脱流畅的字体与这诗文真是天然相合,在这暮春与初夏交替之际,真是应时应景,让我甚是欢喜。写罢,先生复又舒展笔墨,当看到那浓墨雄浑的"厚"字一起笔,我的内心忽然感动,先生这是要送我"厚德载物" 了,这是对一个人最大的肯定! 这么多年,这样的字,先生不知写了多少次,本可一挥而就,可先生仍是潜心于每一笔画,专注于每一转折,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沉静其中,只去感受那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先生庄重的写完,落了款,我郑重地向先生深鞠一躬,"谢谢丁先生送一个女子这么厚重的墨宝! " 先生笑容可掬,意味深长的说“小小年纪,才气十足,十分不易。 希你不断攀登,争取更大成绩!”先生一脸的慈祥,言语之间满是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希冀。这样真诚的赞誉和鼓励让人无以拒,唯有努力!
之后的出游途中,又与先生谈到了古诗词对一个人品格的熏陶和对艺术的影响。 我们竟有着如此共同的认识,谈话很是融洽。先生说稍有空闲还会静心研读诗词,这再一次让我感受到先生的谦逊与好学。丁先生身上的这些人格魅力已是对我这样的晚辈的一种深深地影响与教育。真正的大家就会有这样一种无形的力量!
晚饭去官厅湖边吃有名的灶台鱼。当看到灶台模样的石质餐桌上嵌着的大锅里,咕嘟咕嘟煮着杂鱼,空气里弥漫着阵阵香气。先生很是新奇,有些迫不及待,笑容可爱至极,那样子像极了一个孩童! 使我不由想起一篇文章«大师的天真»,是啊,正如白石老人,林风眠,大师者,皆是怀着一颗天真之心的人,也是用一双孩童般纯净的眼睛看人生观世界的人。这样的人亦知人生真谛,与本我相合,已达一种大自在了。
两日的相聚轻松欢愉,姨娘和丁先生一行都很高兴。而我得丁先生墨宝珍藏不说,更从先生身上学到了那种好学与谦和,专注与尊重,亲切与率真,在这个春日,犹如一缕花香沁入我的生命,这样的力量会成为我人生的道路上的一片阳光。初识丁国光先生,也让我在家里拍到了我的第六位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