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露天电影
陈述忠2012-06-14 15:35:39
时下看电影,既是一种精神享受又是一种物质享受。环形映厅,高级雅座,立体音响,高清晰度,坐着绒面沙发,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带着果香味的空调风,一边看电影,一边品尝影院“馈赠”的美食,温馨幸福感油然而生。而每每这个时候,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起儿时观看露天电影的情景。
平生看的第一场露天电影,是在村头小学球场上放的《上甘岭》。
老师提前放学。让全校同学将球场内外认真地清扫一遍,又在球场内重重地泼水,直到把地上的浮尘胶个结实才罢休。生产队下午似乎不派工,家家户户早早冒起了炊烟。父亲特许我们全家当晚吃一顿干饭。
天刹黑,全村闭门空户,扶老携幼涌到学校。球场内外一片黑压压的人,有本村的也有邻村的,除了前面有座位坐着的,其余全是站着,不少大人还让孩子骑在脖子上。东面围墙上站着一溜人,几株相思树上也扒着或攀着不少“猴儿”。
放映员也特能理解观众的心情,准备就绪就开机放映。银幕上一颗嵌着“八一”的五角星光芒四射,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向整个银幕辐射。场上一片欢声雷动,但顷刻间就肃静下来,只听到银幕上画面的配音和两个胶片轮子细微的转动声。
我的位子刚巧处在放映机前。投影光束越过头顶在银幕上变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高射炮,战斗机,佩带胸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头戴钢盔,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士兵,一切的一切都是平生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那时刻我的心潮也随着那些画面波澜起伏,为志愿军的义勇振奋,为志愿军的鏖战感动,为志愿军的胜利欢欣。而当看到防空洞里志愿军战士嘴唇干裂的镜头、强忍干渴谦让着仅有的半茶缸子水的情景和齐声高唱《我的祖国》的场面时,我喉咙里分明感到一股咸涩味,眼睛也模糊看不清银幕上的形象。那些镜头和情景至今不忘。
难忘的不仅这些。第二天上学,同学们谈论电影中那些感人场面和动人镜头的同时,也带来不少噱头:银幕上战斗一打响,玉秀的奶奶就浑身打颤,直想半途退场回家,待到胆战心惊地看完电影,紧抓玉秀的手已经是满把冰凉的汗水;秉泉的爷爷倒没有半途退场,可就在放映员换片的间隙,一个人悄悄地跑到银幕后,“看看银幕是不是被子弹打穿了”;金武的奶奶看完电影一个劲地问家里人,“这一仗离我们村还有多远”。她一夜睡不安稳,第二天一大清早问金武他妈说,“昨天晚上那么多队伍住在哪里?”……直到现在,每每想起那些噱头都让我忍俊不禁。
县里的电影队也不时来镇上放电影。农忙时少些,农闲时多些。有时是公映,有时要收费。收费电影都在公社后院放,每票五分。我们经常买不起票,多是趁着入场高峰时混进去;混不进去就跟守门员软磨硬泡。年长点的守门员好讲些,多在电影放了一卷胶片或者更多一点时就让我们进去,年轻的守门员却很凶,连吓带斥把我们赶走。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在围墙外听电影了。但很多时候是不老实的。或翻墙进去,或买一张票,进去了的人想法把票往外送,第二个人进去如法炮制,第三个人也就进去了。但这样做常有风险。一次看《鄂尔多斯风暴》,我从神秘的墙缝把电影票顺利地传给了金武,金武进来后正要把票传给秉泉,让巡逻队发觉,把票给没收了。秉泉在围墙外白等了两个小时。回家路上,我和金武都愧疚得不敢说话。
露天电影通常是秋冬时节放得多。每次看电影,挤在人堆里,身上并不感到凉意,但电影散场后却出奇的冷。而每场电影似乎很少能顺利放映到终场,不是断了胶片就是发电机出故障。有时候正看在兴头上,银幕上突然好像墨汁在宣纸上渍开一样,继而一片漆黑,待放映员手忙脚乱好一阵子后,才能继续往下看。有时候刚看到引人入胜的情节,银幕上的影像却渐变渐黄,渐黄渐暗下去,场上一片哗然。放映员马上打着手电,排开挤压压的观众赶去和看护电机的队友给电机会诊、检修。有时故障只一会工夫就排除了,有时却折腾大半夜,电机还不能“起死回生”。这时候露天电影场上就像烧开的锅,骚动不安。尖叫声、指啸声、骂娘声不绝于耳。其中也不乏恶作剧的人合伙捣鬼,后面的人捶打前面人的脊背,发出卟卟响声,混乱中乍听到好像发电机的引擎声,人们信以为真,霎时安静下来。但很快就知道这是人在捣鬼,四下里窃骂声不绝于耳。待到他们故伎重演时就再也没有人相信了。运气不好的晚上,一场电影发电机发生好几次故障,看完电影回到家鸡叫头遍了。若是大冷天,又饿又冷又乏,站得腿发麻,电影散场,双脚几乎迈不动了。强打精神跑了一二里地后,整个人才热和起来,双脚才灵活有劲。
看露天电影虽然又苦又累,但苦中有乐,苦中有得。那年代只有露天电影场才能让人们看到电影。我们几个腿脚勤,就都比村里人看到的电影多。印象最深的有《董存瑞》《英雄虎胆》《狼牙山五壮士》,有《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洪湖赤卫队》,还有《鸡毛信》《小兵张嘎》等等。电影里鲜活的形象,感人的故事,动人的情节,至今不忘。特别是那些不朽的英雄,他们从银幕上走进我的心坎,在我年少的心灵里注入阳光,播洒甘霖,催生我人生理想的胚芽。他们让我懂得了英雄,懂得了爱国,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生活……
文化大革命十年,电影银幕一片荒芜,只有那十个电影不像电影京剧不像京剧的样板戏,我们也就懒得翻山越岭地去受那份苦了。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我先是买了台十四寸的金星牌黑白电视机,接着买了台二十一寸的日立牌彩色电视机,从此再也不屑出门看电影。老家的人也一样,依靠种养富裕起来,家家产户也都从小银屏的黑白电视机换成了大银屏的彩色电视机。村里文化室一楼还专门辟出一间宽敞的放映大厅,年节日村民租来好片子自个放电影,再也不像我们当年那样翻山越岭、费尽心机,饱受露天电影的艰辛了。
露天电影远逝了,同时远逝的还有——穷困的生活,贫赤的文化。
难忘露天电影。它让我更加热爱我们的时代,热爱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