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是这样的美妙
水凝碧/文
几近冬至,北方的小城,夜来得越来越早。皎白的月光,让这个冬夜愈发显得清凉。偌大的房间,独自着了软底鞋,来往穿梭用窗帘将自己与寒夜隔开。室内寂静无声,只有猫一样安静的女人。
喝一点热饮吧,为自己煮一杯茉莉花茶。从架上取下,当初买它是因为喜欢那个精致玲珑的瓶。喜欢透明的玻璃的器皿,喜欢它们的洁净。轻轻旋下盖子,取茉莉花数枚,摊于洁白的纸上。她们小小的,都是单瓣未开的花苞,用手指轻触,发出细细索索的声音,似与我低语,讲述她心怀的私密。细闻茉莉花的香气,可闻见春天的气息。所以古人有了“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这样的诗句。
水微微的开,洒下茉莉花,文火慢煮,香味缓缓浸出,水气飘溢,满室生香。倒入透明玻璃杯中,捧在手里,暖暖的。茉莉花在玻璃杯中,慢慢被水浸润,花瓣变得水气泱泱,若再次有了生机,上下浮沉,若一曲曼妙的舞蹈。茶汤也现出一种透明的琥珀色。放在鼻翼下,顿觉芬芳。不觉就着香气深深呼吸,令人心旷神怡。待茶汤稍凉,小口啜饮,茶汤在口中稍时停留,微启双唇以口吸气、鼻呼气,茶汤在舌面上流动,充分与味蕾接触,愉悦之感充溢周身。
茉莉花性温、味香淡、消浊气,有温中和胃、理气安神、润肤香肌之功效。让人只是闻到香味就会觉得心情舒畅。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恩赐,古人在与自然的接触中了解到这些。我们今人享用,真的要心存感恩。
静夜烹茶独坐,你不觉想读一本书,而当一本恰好的书捧在手中,那么那种感觉可以叫做幸福。这样的时光,品味清人王永彬的《围炉夜话》再恰当不过。拥书品茶,体味作者以平淡而精妙的三言两语,娓娓叙出的琐碎生活中的做人道理,如风佛面,如云荡胸,如泉涤心。令人神清气爽,茅塞顿开。
很喜欢这书名——《围炉夜话》,仿佛看见一个冬日夜晚,窗外漫天飘着雪花,屋内一炉红泥小火,两位清消儒士,宽袍大袖,以茶代酒,谈笑人生。忽而,一朵雪花从破了的屋顶落下,将至炉火,悠而消逝,“红炉一点雪”禅机之语,让人顿悟。风雨飘摇的历史中,那些文人清高品性,纵使清贫亦不能移,常常保持一份无怨无悔的淡然心态。他们的快乐是超俗的,留下文化瑰宝,留待后人,可修身,可立德,可教子,守忠孝,克勤俭,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读到【知莲朝开而暮合,悟草春荣而冬枯】“莲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富贵而无收敛意者,尚其鉴之。草春荣而冬枯,至于极枯,则又生矣,困穷而有振兴志者,亦如是也。”他们是在说:莲花早晨开放,夜晚合起,到不能再合起时,就是要凋落的时候了;富贵而不知收敛的人好能以此为鉴。春天草木茂盛,冬天干枯,等枯萎到极处时,又到了再度发芽的春天了;身处穷困而有志奋起的人,也当以此自勉。 掩卷静思:若是身居要职的人早鉴之,何以因贪念,身陷囹圄。身处谷底之人若能闻之,又何必自怨自艾。
夜渐深,心更静。那些风雨飘摇的历史随风远去,而书中那个谈道德修身,讲读书处事的中国文人传递给我们的思想光华依然闪耀。当你送走白日的喧嚣,烹茶独坐,静静品味,文字生香,会顿感世界是这样的宁静。夜,是这样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