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湖滨牧事

杨庆成2012-06-05 12:57:51
    放牧是记忆中的美差。如闲云野鹤般自由自在,又不太劳累。
    放牛时,可以骑在牛背上走沟跨坎,悠然天地间。牛背光溜宽广,牛一旦跑动起来,常会把骑者颠得东倒西歪,甚至颠下牛背,摔个四脚朝天,引得牧伴哄笑。结果老牛会成为出气筒而被揍一顿。牛也不容易,忙时耕田,闲时想撒个欢,却招来一顿打。被打时牛用一双大大圆圆的眼睛水灵灵地望着施暴者,只望得人没有再打的狠心和勇气,气也消了大半。其实牛的一腔牛气又与谁出呢?!就是经常摔下牛背,依然不减骑牛的兴致。骑牛赛跑成了牧牛的乐趣之一。骑在牛背上就像是美国牛仔,又像是欧洲冲锋陷阵的骑士。那种精气神就像在说,我最牛。
    一般放牛都集中在湖边的浅滩草地,也有深入到离湖堤较远的芦苇荡中的。在绿草如毯的草地上点缀着猪牛羊,在蓝天白云下,在湖风吹拂下,它们或低头吃草,或仰头叫唤,或追逐嬉戏,一幅祥和的放牧图。牧者有的在闲聊,有的在游戏,有的在从事第二职业----捕鱼捉虾。
    最壮观和热闹的是牧归时,成群的猪牛羊汇合在一起,熙熙攘攘,叫声蹄声吆喝声混成了牧归交响曲。在夕阳下,牧者和猪牛羊被染上了温馨迷人的霞光.。蜻蜓翩翩起舞,鱼鹰悠闲飞翔。待到暮色四合,一种叫鹧鸪的鸟会此起彼伏地开始叫唤,那叫声洪亮而幽远,如从水里发出的,神秘而有些凉意,直透身心,真乃天籁之音。
    放牛时有意外收获,常可捡到被牛踩死的乌鱼。有时甚至会多出一头小牛犊。也许在芦苇荡里,牛情迸发,天地为媒,缔结秦晋。
放猪就比较辛苦了。因为猪多,一头老母猪带着十几头小猪,狼奔豕突的,让牧者疲于归拢。有时要给母猪带上“项链”---脖子上套根绳,下坠一根一尺来长的木棍。母猪在跑动时,常被绊到,慢慢地母猪就不会再狂奔不已,把牧者累得气喘吁吁,腿酸肚疼。
    有时猪们可能在牧场吃饱玩腻了,会趁牧者不注意,偷偷得跑回家。顺道到田里拱些山芋、花生改善一下伙食。晚上牧者只能一个人回家,常会被家人责骂。有时猪们迷恋芦苇荡,躲在里面不出来,害得牧者千呼万唤的。实在不出来,牧者也只有回家,接受训骂。第二天早上到湖边一看,自家的猪们一个不少,成了第一群出现在牧场的。牧者此时心才放下来,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惊喜。
    放牧的猪多数在年末被卖掉。卖猪时,心中既有些不忍又有些欣喜,不忍的是猪要被屠宰,欣喜的是可以买些年货,添件新衣了。不过想到猪的遗言,我是一盘菜,杀我我不怪,心中有些释然。卖猪有时还会有个仪式,就是猪被捆绑后嚎叫着,吓得屎尿横流,要被平板车拖走时,牧者和家人会轻唤着猪,以示不舍,以祈来年猪肥体壮。这是一种人道情怀抑或功利期盼吧。
    放羊是要多跑路的。不是有这么一句老话,放羊放羊,跑断肚肠。不过羊一般不会?河过水,对惧水或不会游泳的,是件安全的事情。
    牧者一般中午在湖边牧场吃饭,吃所带的干粮。有时会带锅,一起“打平伙”,参与者或带米或带菜或带油盐。在湖边找块干地, 设灶做饭。柴草好找,鱼虾易寻。到小水塘里捞些鱼虾、河蚌、田螺配上自带菜,就是一顿味道特别的野餐。时有烤鱼、烤虾、烤蛇、野鸭蛋、鸟蛋等美味。碗是河蚌壳,筷子是芦苇杆或树枝。一顿饭仿佛又吃回到远古时代。
    现在,湖滨的牧场已被开发承包给了个人搞养殖。猪羊大多被圈养了。耕牛的岗位被机器抢占了,耕牛现在成了罕见物种。耕田时耕者的浅唱低吟、甩鞭时的脆响连同牧者的喧闹一起变成了农村历史的回响。牧归时的猪牛羊成群、牧者怡然自得的壮观景象也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