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广南县有个世外桃源——坝美。游玩回来的大哥也说跟陶渊明先生《桃花源记》里写的一模一样,引得我们无比羡慕和向往。心里打定主意,等到有机会,一定要亲近它,探个究竟,了却一番心愿。
十月国庆,驱车直奔坝美。从广南出去,世外桃源大道笔直宽敞。来到上坡处,一个加油站前立着几块显眼的牌子:说坝美景区近来大雨,河水暴涨,暂时关闭,游客可以到其它景区游玩。心里不免一阵失望,继尔惆怅。想象中那些世外桃源般的美景愈发诱惑着我们,孩子失落得要掉眼泪。让我们真正体会了一把“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的感觉。
一些车在调头,我踌躇着,一时拿不定主意。——去!即使不能进到坝美村,也要在外面感受感受一下桃源外的味道。可不想做南阳刘子骥。
车在路上奔驰,省内外的车来来往往。两旁繁花似锦,随风摇曳,夹道欢迎着我们。来到坝美小镇,四周青山环绕,有河流、田地、古树,阡陌,美景一片,俨然桃花源。
把车停下来,打听离坝美村还有多远。说还有近十公里。不由得打开音乐,哼起小调,自己仿佛成了陶渊明,成了武陵人。《桃花源记》是陶先生为《桃花源诗》所写的序,可后来“记”比“诗”出名,怕是陶先生想不到的吧?更令他想不到的,是一千多年后,在云南文山的广南,居然出现一个与他《桃花源记》描述中一模一样的地方。几首歌还没有唱完,前面路边停满了车,只见人头攒动。
到了,把车停好,好奇地左顾右看。一间古色古香的小房子,是景区售票处,门紧锁。侧边立着一块大石头。有不少人慕名前来,可河水暴涨,景区关闭。我看到一些从远方来的游客,他们很惆怅。有的游客还是坐上小马车,到洞口去观赏。我们没有去,孩子说可以到一个叫汤拿村的地方,那里是出洞口,就在我们来的路旁不远处。看来,为了这次旅行,他没有少下功夫去查资料。
调转车头,我们来到汤拿。汤拿村依山傍水,良田千顷,真是个好地方。河顺流而下,水急而浑浊。眼前满山葱茏,一片翠绿。只见一个弧形的山崖掩映在翠绿之中,顶端灰色的溶浆垂吊,很奇特。水急而浊,可仍然有几只鸭子在浅滩张开翅膀嬉戏,梳理羽毛。
这里就是坝美景区的出口,售票处的房子黑瓦褐柱,端庄古朴。用石板勾垫的路两旁摆满了小摊子,有的卖竹杯竹船,有的卖芋头土豆褡裢粑捆扳,有的卖茶和烧烤。在一家装修不错的店里,各类精致的工艺品琳琅满目。我们来到洞口前,洞口也呈弧形,灰色的溶浆怪石嶙峋。河水涨到了石洞的一半,水流湍急,可真不敢进去。好多人在这里拍照留影,我们也拍了许多照片。第一次亲近坝美,带着一些惊喜也带着一些遗憾离开。
第二次亲近坝美,是和几个朋友。售票小屋的门开着,有人在卖票。买好了票,请了导游。坐上小马车,马蹄踢踏响,马车有节奏地颠。路两旁景色青翠,山脚竹林葱茏,群山突兀,山崖似黛如画。坝美河就在我们身边静静地流淌,碧波荡漾。哦!就在倒“V”字形的入洞口的山上,有两道崖,两道崖的上面,山峰耸立。一层薄如轻纱的雾缭绕着它,是雾吗?为什么比它高的山峰却没有呢?
一帘瀑布飞絮,溅起洁白的浪花,像一幅画跃入眼帘。瀑布的上面,就是入洞码头了。一位近八十岁的老婆婆脚穿水鞋,着一身蓝衣服,头戴红色的毛线帽,蹲在水边仔仔细细地洗菜,不时把菜放进竹篮里。这是深秋,天气有点冷,我们都穿着外衣。码头宽阔,有近二十条小铁船停泊,船工忙碌着,或撑篙离船,或拢索靠岸。
穿好安全衣,四人一组坐上小船。导游用标准的普通话嘱咐我们,要把随身物品携带好,把相机携带好。我们从倒“V”洞口而入,内心因好奇而激动。我端着相机,坐在小船上,不时地朝前面和高处拍照。洞口的钟乳石奇形怪状:有的像龙爪,有的像蟾蜍鼓眼张嘴吐舌,有的像苍鹰的巨喙,有的像动物的脊柱,有的像虎嘴。这些钟乳石有伸有缩,有凸有凹,数不胜数,乱象丛生。几分钟后,四周一片漆黑,只听见河水的淙淙声和自己的心跳声,空气仿佛要凝滞。潮气袭来,一片阴凉,大家默默感受这寂静,仿佛进入了一个远古的时代。“侬—哎—啰……”——歌声响起,打破了这寂静。哦!是导游小姐唱起了歌。我们心里顿时一片温暖,大家说笑起来。
一束光从右侧顶端照进来,看得见光的影子,它氤氲着,还不甚明朗。船没有停,光束大起来,一尊佛像样的石尊端坐在进光口。只见她身坐莲花,双手合掌。导游说,这是“观音送平安像”,保佑着游客和坝美村民出入平安。船继续走,光圈缩成了两个心状,观音像头顶两个光圈,看着我们远行。四周又一片漆黑。
继续往前走,右前方一个长罅口透着光线,从罅口可以看到外面墨色的山崖和山崖上翠绿的乔木。在罅口与河流之间,是一坡宽阔的石丛,有植物长于间隙处。我要求停下来上去看看,导游和船工都拒绝了,说不安全,只好作罢。一尊棕褐色的圆石冒出水面,像极了乌龟壳。船继续走,又是一片漆黑。
“哎——哎!唱山歌唻。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唱完,导游说,坝美村就要到了。我们一阵欣喜。果然,前面豁然开朗,洞口到了。比进洞口要宽许多,顶端更是宽敞,像个巨大的盆倒扣着。这里是岩燕洒栖的好地方,只是深秋,看不见它们的踪影。一笼翠竹映入眼帘,翠竹下面水车悠悠地转。我知道,向往已久的桃花源就要出现了。
顺着右侧的石阶来到小桥,放眼望去,只见:四周青山环绕,山峦起伏,良田千亩,河流将坝子一分为二。我被对面那道连绵的山崖吸引。这道山崖青黛相间,挺拔高雅,白云从山顶腾腾而来,左右群山相拥而至。沿左侧小路前行,两旁桃树成林,可惜没有开花,等到明年二三月,必是美景无限吧。路边一棵小桃树,被南瓜藤缠满了身,藤上挂着几个葫芦形的大南瓜,我想,这南瓜肯定又面又甜。我的朋友,他们到河里竹排上照相,摆着不同的姿势。竹排旁边,河分成两条,叫男河女河。男河女河,是坝美人最朴素的叫法了。河被赋予人的性灵,那是因为它千百年来一直陪伴着我们。浆洗,灌溉,养育鱼虾,我们离不开它。一位壮族妇女穿着蓝衣服,戴着头帕,赶着两头黄牛要从河上的风雨桥过去,不少人赶紧站到一头拍照。他们喜欢本土本味,喜欢原汁原态。一汉子卷起裤腿,在河边捞鱼,筐里的鱼活蹦乱跳,看来收获不小。我们远远地拍摄他,他也朝我们这边张望。风雨桥上的帅哥美女,有的照相,有的吃东西。他们看风景,自己也成了风景。我不禁想起那首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那棵老榕树,我早就看见它了。如一把巨大的绿伞,护荫着整个坝美村。村里的大人来这里商议村务;村里的老人来这里纳凉,拉家常;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来这里打毛衣,说笑;村里的小伙子远远地站在一边羞羞地看着自己喜欢的姑娘,或挤眉弄眼,或打着只有他们才知道的暗语、手势。那姑娘就是不理他,故意逗他急。小孩在旁边追逐嬉闹,肆意玩耍,笑声朗朗。如今,桃源里每天都有游客,他们不远万里来亲近这棵千年古树,感受它的盘根错节和虬枝峥嵘。环绕它,触摸它,仰望它,跪拜它。其千年的风骨和神韵,不知陶醉了多少游客,感动了多少墨客骚人。
离风雨桥不远的石头上,蹲着六、七只土鸡。微曦初照,洒下一片温暖。它们悠闲地呷羽嗑喙,扇动翅膀。我们呼为首的那只大公鸡,想让它转过头来,好给我们拍照。可它就是不搭理我们,只顾梳理美丽的羽毛。
我又看见了那道山崖,它离我们不远。看着它,我思绪万千,真想跑到上面去。在上面绘画,写诗,放声歌唱,或者站在上面浏览坝美村的桃花源美。一些游客仿它的样,伸开双臂,以它的姿势纷纷拍照。在古榕树下,我们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它,拍成了一张最有创意的好照片。哦!这如黛如画的山崖哟,你勾起了我们多少奇思妙想和美好感情。
寨尾的风景依然秀丽,小桥、流水、夫妻树、水车、凉亭、小船、一棵被水冲来的青香树木蔸,搁在了浅滩上,木蔸上已经吐出几枝嫩嫩的青香叶芽,旁边有七、八只鸡在啄食,两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站在石阶上,正忙着穿鱼饵,脚下撂着一根鱼竿。
我们又坐上小船,这里的水清悠闲荡,杨柳轻拂水面,一片绿茶滴翠,山崖黛墨丝缕,像泪,可是不忍我们离去么?河面变得开阔起来,潭水向四周散去,轻柔地吻着每一个角落,气侯温暖。哦!有灵性的河哟,可是你在挽留我们,要我们再多游你一会?再多看你一眼?我举起相机,四处照。我发现,每一处风景,都脉脉含情。我看到了你的温柔,我感悟到了你的情义。我也要把这里对着的那两块石头,叫男石和女石。
船继续走,河面恢复了平静。一株株小灌木从石缝里扭出来,长得青青翠翠,我不禁赞叹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不屈。突然抬头,只见一桥横架,似巨龙的两爪,撑垫成一个大弧形,高百丈,我们就从下面穿过。大家不约而同地感叹,唏嘘不已,真正的鬼斧神工啊!
来到最后一个溶洞——汤拿洞,里面有两个石头像极了青蛙,它们背上还背着两只小青蛙呢,站在那儿给我们让路。再往前走,彩灯闪现,各式各样的钟乳石汇聚眼底。又一个巨石出现,我们下了船,来到洞口,前面又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