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你有怀旧情结,那么说明你的内心已经在衰老,我很不好意思地说怀旧情结我一直存在。
我在农村生活了12年,上了初中全家搬迁到镇上,这12年的农村生活,带给我的是一生美好回忆。
我和同村小朋友们一起做过以下一些伟大的事情:
我们在乡间小道上抽嫩稻穗吃,趁老农不在守望农田的时候,边走着路边用眼乜斜路边正在抽穗的秧苗,瞅准一颗刚抽穗而又不太饱满的穗子(太老的穗子口感不好),拔起后不管爪子干不干净喜滋滋剥开往嘴里塞。
还有棉花桃,就是棉花秸秆在刚刚挂果的时候,以外形结为葡萄大小最为合适,摘下棉花果实,捏在手里软软的似乎有点弹性更佳,剥开外皮抠出里面的嫩棉花籽,嚼在嘴里先是听到棉籽碎了的“咔嘣”声,透心凉的棉籽汁水漫延至整个嘴边。
五月等到麦子黄了,用手揪下一把麦穗,然后两手放在一起对向搓捏,再用嘴吹去麦子的外壳和麦芒,然后放进嘴里死命地咀嚼,吐去乳白色的汁水,等咀嚼后形成的面团有了咬劲就可以当成泡泡糖吹了。
秋天到了,每次不着急回家,在塘埂上对着巴根草一阵疯刨,直到看见乳白色的草茎,一阵大喜迅速塞进嘴里感受那阵甜蜜,这就是咬巴根草。
摘蔷薇苔更是大家普遍的爱好。一年级的时候,有次看见一个地方的蔷薇长得茂盛,摘着摘着忘记上学的时间,结果因为迟到被姓夏的女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揪过耳朵,现在想来吃蔷薇的代价太大,对那位老师也有点恨恨的感觉,她伤害了一个幼小孩子的自尊,就是迟到批评也就罢了也不至于揪耳朵吧。
还有一次为了摘蔷薇,我和同学把书包丢进草丛里,跑进竹林里专心寻找,结果出来的时候发现书包不见了,吓得要死,回家后发现原来是我一个堂叔做了恶作剧,把我们的书包偷偷拿回家。
抽金银花的汁喝,摘下一朵白白的金银花,一手捏住花瓣,一手掐尾部,掐尾部的手轻轻抽出花蕊,跟着花蕊一起出来的还有冰心透凉的汁,闭着眼睛轻轻地用舌头舔一下,甜得让孩子们笑靥如花。
那时除了上课和回家吃饭睡觉外,小孩全部的心思在吃和玩上,每天过得简直就是天堂的日子。
很惊叹那时孩子的伟大的创造性,似乎有“神农尝百草”的勇气,在物质生活比较匮乏的80年代末,能够在乡间找到那么多原生态的野果和野草品尝,世界上最美好的美食不过如此,这些丰富了我的金色童年。
还有中午不着急回家和同村小朋友掼炮(两张纸对折,一张先放在地下,另一张以掼翻前者为胜),还有掼小牌(和掼炮类似,只不过材料用的不是普通纸张而是火柴皮),把一沓子火柴皮先放在地上,然后用手用力地在地上扇风,以风把火柴皮刮翻获胜。
那时家里的一盒火柴往往没用完皮就被我扒了,到了奶奶家也总是先到灶台上盯着火柴皮,因为手长期在地上扇风,右手的手指头全部被磨成厚厚一层老茧。那时的孩子们真傻,难道不痛吗?现在想想很是心疼。
最绝的莫过于捉蜜蜂。春天到了,站在土墙房屋边盯着某一只蜜蜂,看着它钻进墙缝里,然后拿着黑色的药瓶迅速扣住墙缝,防止蜜蜂躲在里面不出来,再拿着竹丝在墙缝里乱戳,这样蜜蜂无路可逃只能被迫钻进黑色药瓶,看见蜜蜂钻进瓶子,再迅速地把瓶盖拧上。最后谁的瓶子里的蜜蜂多谁就是获胜者。
前一段时间,看见5岁的小侄子在滚铁环,自己也去尝试一把,弯腰滚得我气喘吁吁,听着铁环滚在地上的“哗哗”声,似乎又回到了20多年前。看见侄子滑滑板,以为那玩意简单的很,学着动画片《熊出没》里的熊二自吹不凡,结果笨笨地摔着个脸朝天,痛得在地上爬不起来嗷嗷直叫。人虽摔倒了,可是痛在身上喜在心头。
一直认为人的一生最幸福的时间莫过于童年,童年过得自然,没有目标无需理想不被规划更没安排。
可是童趣只能重温,却不能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