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鼎年主编
《两块石头的完美对接》出版
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与美国微型小说分会合作举办的首届“华燕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征文大赛结束后,凌鼎年主编了《爱的石碑——首届“华燕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征文大赛作品选》,选录了25个国家作家的123篇参赛作品。在美国南方出版社出版,亚马逊全球发行。
考虑到国内的来稿要3000多篇,光编海外作家的作品集有点厚此薄彼,于是,再接再厉又编了一本《两块石头的完美对接——首届“华燕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征文大赛作品选》,全部是内地作家的作品,选录了82篇精品力作,凌鼎年作撰写了《“华燕杯”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的一次检阅》的代序。该集子在纽约商务出版社出版了出电子版,为征文大赛留下一个有意义的记录。(史薇雯)
书籍信息:
New York Commercial Affairs
紐約商務出版社
書名:兩塊石頭的完美對接一一首屆“華燕杯”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徵文作品選
No.:86-20250818
ISBN:978-1-62279-314-3
發行人:冰淩、曉航
主編:淩鼎年
行政總監:薑川
法律顧問:王江濤
開本:16開
印張:7
字數:16千字
版次:2025年9月第1版,9月第1次印刷
定價:11美元
——————————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附:《两块石头的完美对接》目录
“华燕杯”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的一次检阅(代序) 凌鼎年
褪色的护身符 丁永才(内蒙古)
夜钟白瀑寺 刘斌立(北京)
两块石头的完美对接 田玉莲 (山东日照)
静心寺的灯 闵凡利(山东枣庄)
守护 申平(广东惠州)
济世堂 邢庆杰(山东德州)
茶神 郑玉超(江苏宿迁)
野狼碑 邴元秋(北京)
藏珠在衣 揭方晓(江西南城县)
祈雨 张港(黑龙江齐齐哈尔)
照片的分量 刘公(陕西咸阳)
康熙与洪广营 刘占林(宁夏贺兰县)
草原青青 张中杰(河南渑池县)
怀揣石头的人 包作军(宁夏青铜峡)
甜美的梦 王培静(北京)
最后的勋章 夏纪舟(山东曲阜)
禅真 刘正权(湖北钟祥)
背叛之后 周建新(浙江江山)
打剑 程建华(安徽安庆)
漆书 王德新(山东青岛)
连环套 郑武文(山东青州)
小石匠 魏传军(山东枣庄)
猎貂 高春阳(广东珠海)
红飘带羚羊 杨从彪(西藏拉萨)
独角戏 魏永贵(山东威海)
五彩缤纷的赛场 江野(云南昆明)
拈阄 袁作军(湖北监利)
赢家 夏雪勤(浙江杭州)
藏影破局 李艳霞(黑龙江伊春)
彩虹卡 庞砚钧(辽宁沈阳)
绿毛水怪 红墨(浙江永康)
天上的街市 刘国芳(江西抚州)
异人二记 王海椿(江苏淮安)
只生欢喜 刘建超(河南洛阳)
生死之间 戴希(湖南常德)
寻找爱犬 戴涛(上海)
鸟之家 马新亭(山东淄博)
咱们回家吧 李亚民(河南宝灵)
红尘中的童谣 陈国忠(苏州)
爱说祈使句的老王和爱说反问句的老李 阮德胜(安徽池州)
聚会 任欣(山东泰安)
永远的夏天 张晓玲(山东安丘)
暗夜 荒城(陕西汉中)
缘分桃亿园 何开文(江苏宝应)
原来如此 徐社文(江苏盐城)
规矩 徐水法(浙江浦江)
靠山 马河静(河南渑池县)
画画 张殿权(安徽阜阳)
人生 刘万里(西安)
叔侄砌墙 佟掌柜(辽宁沈阳)
摆渡人 韦如辉(安徽蒙城)
杏仁的味道 徐全庆(安徽阜阳)
寻找何祥勇 何君华(内蒙古通辽)
故乡的窑火 郑能新(湖北黄冈)
绣女图 李立军(山东高密)
深情可以续命 孙禾(广州)
玉米情 邴继福(黑龙江伊春)
大湖世界的幽灵 刘帆(广东东莞)
寒风中的小孩 黄劲松(江苏昆山)
搭把手 刘春华(江苏太仓)
天山下的约定 杨仲年(新疆玛纳斯)
雨中的向日葵 廖钟(西藏类乌齐县)
老嘎的婚事 傅修建(江苏省苏州)
陷阱 孟宪歧(河北承德)
一封未读的来信 徐辉冠(北京)
邂逅 顾文显(吉林长春)
出意外了 余清平(广州)
等您醒来 朱红娜(广东梅州)
迟到的外卖 李吾霞(广东惠州)
西西里的杀手 水灰((福建厦门)
生与死 加布青·德卓(甘肃甘南)
红包 钱杭根 (浙江杭州)
生命的温度 成进璞(河南濮阳)
进城 杨欢(深圳)
望山 文可(深圳)
木痕 潘铭(江西于都县)
小十一 骆婧(江苏昆山)
情感人工智能在死亡前的自白 小可公主(广州)
腐殖层的呼吸 张雨(福建福州)
口袋里的“尊严” 王立行(成都)
读《万历十五年》的女人 李秋善(山东东营)
种朱砂棉的女人 凌鼎年(江苏太仓)
“华燕杯”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的一次检阅
(代序)
凌鼎年
今年年初,我去了趟美国,作为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我在其位,要谋其政。于是,借美国之行,促成了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美国分会的成立,又与美国的文友商量了举办“华燕杯”世界华文微型小征文大赛。操办文学大赛,我是熟门熟路,策划书很快写出。我们商定:经费由美国微型小说分会筹集,宣传、征稿、看稿、编书、出版我负责。美国的肖正雄、万莹华提出冠名“华燕杯”,寓意华人像燕子一样,要飞回老巢。这寓意好,拳拳之心,溢于言表,第一时间就拍板定了。但没有企业冠名,也意味着没有大额的赞助,要精打细算,不过征文大赛的文学性会更纯些,评奖能更公正些。
二月初,我到了美国西雅图,就在湖城图书馆启动了这次大赛。
根据我操办微型小说征文大赛的经验,来稿过1000篇,我是有把握的,但近几年纯文学普遍不景气,不少征文的来稿量也就几百篇。我预测来稿在1500篇左右,即便是1500篇上下,初评看稿也很累了,通常,一个初评委看稿不宜超过500篇。还有把所有来稿一篇篇下载也是个花时间的活。如果有充足的赞助,当然也可以外包,但我体谅到疫情后筹钱不易,能胜则省,我就自己来做这些具体的琐碎的事吧。而我,活动多,常常要外出,最怕到征文结束时,我正好外出参加活动,就会耽误作品下载,耽误初评。因此,我只要有空,就随时下载,并每篇编号。考虑到这是一次世界性微型小说征文,我把海外来稿单独建了一个档,以免有遗珠之憾。
我知道,按常规,征文结束前,会有一个来稿小高潮。五月六月,我活动较多,先后参加了《作家报》组织的中国文艺名家看邯郸活动,又去了河北大名县魏州书院开座谈会;再去参加四川省小小说学会的研讨会,去了四川金堂、资阳、乐至、安岳等,还去了成都,去了大邑参观樊建川抗日博物馆、刘文彩庄园等;再去杭州参加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杭州活动;再去广东惠州丰湖书院讲课,这两个月我几乎一大半时间不在家。等我回到家,打开征文邮箱,出乎我意外的是竟达到了2800来个邮件,再打开一看,有的邮件发来两三篇作品是稀松平常的,最多的一个邮件含有十几篇投稿,总投稿量超过了3000篇,工作量大大增加。我是又高兴,又犯愁,高兴的是“华燕杯”还算是有号召力的,得到了海内外众多作家的信任与支持,犯愁的是初评看稿压力很大。
我这人,做事喜欢速战速决,亲力亲为,今日事今日毕,一般不假手于他人。惠州回到家后,我放下手头的创作与其他事,专事下载来稿。我是“七进七出”,即早上7点出门,晚上7点到家,每天在电脑前10来个小时,而进入7月,天天高温,幸好我的工作室有空调。谁知,为了节约用电,双休日政府机关的中央空调停了,那几个双休日,汗流浃背的我只好赤膊大战,幸好双休日没有人来敲门。
首届“华燕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征文大赛,从2025年2月4日在美国西雅图启动,到7月6日截稿,历时五个月,来稿涉及到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法国、瑞士、挪威、匈牙利、葡萄牙、西班牙、阿联酋、南非、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越南、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25个国家与地区,并且遍及中国内地所有省市,像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河南、河北、广东、四川等微型小说大省不说,连西藏、新疆、内蒙古、海南岛、东三省等边远省份也有来稿。3000多篇来稿中光海外的就有150多篇。这在中国举办的文学征文中,无论是在小说、散文、诗歌征文中,海外来稿都算超量的,不仅仅来稿多,涉及的国家与地区也多。
看来“华燕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征文大赛还有有点号召力、凝聚力的,这文体也蛮受读者欢迎,各国作家也是挺给力的。我得对支持大赛、积极投稿的海外作家有所交代,思前想后,决定编一本海外作品选,如果能在11月初杭州颁奖前出版,那不是锦上添花吗?!
这次征文大赛设奖名额是特等奖1篇,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若干名,算他10篇,总共才28篇,而来稿有3000多篇,按比例110多篇才有一篇获奖,真的是百里挑一。竞争十分激烈,用时下的术语就是“卷得厉害。”面对大大超出我们预计的来稿量,考虑再三,权衡再三,最后决定增加荣誉奖名额,起到奖励、推动的作用。
这次征文大赛,也听到了几句不和谐的声音,诸如:如此起劲办征文大赛还不是为了钱;没有好处,谁愿意啊;现在文坛如江湖,评奖没有猫腻,谁信啊……
那我有责任告诉大家:具体操办的几位都是义工,都是无偿劳动,除了付出还是付出。肖正雄也花甲年纪了,游山玩水,安度晚年不好吗,办征文对他有啥名有啥利?没有他的热情,没有他的东奔西忙,这次征文大赛是很难办成的。万莹华更是80多高龄了,一动不如一静的年龄,还不是心中有个文学情结,想为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传播出一份力,让我从内心敬重他们两位。我呢,从事微型小说创作,与微型小说结缘50年了,对微型小说早有了感情,把微型小说当事业在做,为这个文体的繁荣,做点实事,心甘情愿。但我毕竟以创作为主,一搞活动,会牵制很多精力,会影响我创作。忙得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也算了,关键是长时间看稿眼睛受不了,毕竟我也75岁的人了。而不认真看来稿,对不起信任我们的作家、作者啊。幸好我是小眼睛集光,还没有老光、散光,也没有近视,比同龄人的眼睛管用点。
顺便说一下,“华燕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征文大赛的策划者、操办者,我,与肖正雄、万莹华,以及初评委、终评委都很自觉、自律,遵守规矩,都没有投稿参加评比,尽管我们手里都有作品,像我,光今年1月到8月28日就创作了110篇微型小说。我们不参评,无非是为了公正,为了避嫌,免得被人诟病近水楼台先得月。
常有投稿者问: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获奖?为什么他的作品能获奖,我的作品就不能获奖?老话说:瘌痢头儿子自己的好,总认为自己的作品比别人好。从心理学上讲,正常。不过,作品的优劣最终要读者来说。当然,如果参加征文大赛,评委就有关键的一票。说实在,评委的审美有差异,这应该是事实,但既然被主办方聘为评委,应该有一定知名度,一定权威性的,其审美应该是可以信任的,评委心中是有把秤的。假如是有主题征文,那么题材、立意要靠近征文主题;无主题征文,题材新、立意新、结构新、语言新,人物有个性,故事有可读性,故事背后有寓意,就有可能获奖。有些作品不是写得不好,而是有人写过了,发过了,少了新鲜感。像我们这种常做评委的,每年要看大量的作品,比普通读者的阅读视野要宽一些,有无新意一看便知。
我曾经在一次讲课中说到,评委看稿,特别是初评委,要看几百篇、上千篇,有点类似高考作文阅卷老师,看到第一篇写得好,给100分,很正常,看到第100篇,还是大同小异,可能就给99分,看到第300篇、500篇,还是翻版式的好作文,可能打98分97分,看到第1000篇,还是那水平,可能打分更低一点,为什么?审美疲劳了啊。可见,新意是多么重要,征文大赛,更是如此。
写到这儿,再啰嗦几句。在下载来稿时,发现有的附件打不开,可能格式不兼容,最好统一用沃特格式,或者附件归附件,再直接贴一份在上面。还有的作品,写一行,空一行,或写几行空一行,还有的,每一段落,开头没有空两个格,不编书也算了,编书就大大增加了主编的工作量。规范作品,是对自己作品的负责,也是对编辑的尊重。还有的马大哈,竟空邮件,忘了发附件,有的作品则无作者名字,无地址,这类稿,写得再好,也成废稿。再强调一下:姓名放题目后,不要放文后,文后可以放作者简介,再地址。千万千万,发稿前认真校对一遍,错别字连篇,是失分的。
最令我欣喜的是,这次征文大赛,有不少各国文坛名家参与,有的已著作等身,名声在外,还来支持大赛,感动感谢!还有耄耋年纪的参与者,以及十几岁的学生投稿者,最小的只15岁,写的虽然不无稚嫩,却潜力无限,后生可畏,后继有人啊。
为了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终评稿是删去作者名字与地址评选的,只看作品不看人。经过初评、复评、终评,最后每篇作品根据得分确定名次。
因为获奖名额有限,为了减少遗珠之憾,主办方主编了《爱的碑石——首届“华燕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征文大赛作品选》,这本集子全部是海外作家的作品,在美国南方出版社出版,全球发行。考虑到国内作家的好作品更多,埋没了可惜,再说,也不能厚此薄彼吧,于是,再接再厉又编了一本《两块石头的完美对接——首届“华燕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征文大赛作品选》,全部是内地作家的作品,在纽约商务出版社出版。为征文大赛留下一个有意义的记录。
2025年8月28日于江苏太仓先飞斋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