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青年诗人黄保强诗集《提灯者》出版发行

供稿:见诗如面2024-03-11 02:21:08

 11

黄保强著诗集《提灯者》立体图

 

青年诗人黄保强诗集《提灯者》出版发行

 

近日,青年诗人黄保强的最新诗集《提灯者》于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黄保强是一个敢于在诗歌世界探索崭新诗意的诗人。他有能力在一个几乎被所有诗人都引用过的乡情、乡愁、人文主题里,去做一次更加深刻的诗歌写作。他在用诗歌检阅灵魂的同时,也在用他不灭的心灯去检阅诗歌。他把我们引入了一个用沙漠、风、雪、羊等元素包裹的灵魂世界。那里其实是他永远不能忘却也永远无法揭开的灵魂密码。(评论家苗洪)

本诗集之所以定名为《提灯者》,是因为作者坚持以诗“引路”的初心。其分为上编时间里的光谱和下编如泥土的爱,有抒情诗、叙事诗,有短诗,还有组诗。

湖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诗人高晓晖在序言中评价道:“黄保强是一位年轻的‘80后’诗作者,一位创作勤奋的诗作者,一位立志以写诗为专攻的诗作者,当然他已经是一位有自己独到的、成熟的诗歌理念的诗作者。”诗人陈啊妮评论道:“黄保强的诗,皆与他日常生活和思考有关,依托故土独特的地域性(甘肃),便有了宽厚,冷静而硬朗的气质。他惯用密集的意象,隐喻,立体感很强的笔触,虚实结合的叙述来体悟生命的存在,俯身或者仰视都以个人方式承担人类命运和诗歌追求,不断再造精神落脚点,在诗歌空间和时间秩序中交叉真挚的情感,以极具巧妙的构思,采用最接近现实的词语搭建诗歌之美。”

诗人黄保强 诗人黄保强

 

黄保强简介,黄保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诗文散见《诗刊》《山东文学》《散文诗》《长江丛刊》等报刊,获选多种作品集。曾获 “青年之声”青少年诗歌创作征集活动铜奖(诗刊社主办)、第十届湖北产(行)业文艺楚天奖(展览、文学类)入围奖、湖北省职工主题征文活动一等奖、“美在荆楚”诗文征集大赛三等奖等奖项。已于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诗集《夕阳下这土地》。

黄保强曾说,既然选择了文学、写作这条不归之路,让我们相互喝彩,用个人的气魄和胸襟鼓舞他人,用个人的灯火点亮远方的灯塔,用虔诚,相遇更多同伴,留下脚印和车辙,留下一团携手前行的影子,告诉这个世界,我们来过,并且还将共同抵达更美的未来。

黄保强著诗集《提灯者》实体书 备用 

黄保强著诗集《提灯者》实体书

 

附:黄保强诗歌精选

 

黄  河

 

正午,那些划羊皮筏子的人

仍搅动脚下之水

他们嘴里的“尕妹妹”在冗长的歌词中开始含糊

他们应该在赎罪

草方格沙障也不能抵挡

五十多岁,黄河浪中起伏

他们曾手刃乳羊,剥皮制衣

从河东到河西

如同黑色的钟槌

在腾格里脖子上敲敲打打

豁口上掉落下来

天地之间,这最小的沙才是归根

 

华灯初上

 

像取暖挨近,一点点把火种消弭在夜海中

风卷着黄叶

夕阳,炊烟,千家万户的灯火如同约定

如同省略,三点连成一线

可溯流而上——

宋代官军的火把闪烁

围着的院子角门逃离的脚步匆匆

付之一炬,女子的朱砂痣和书中方字

辉映深闺,风和呐喊

都升腾成史

换了河山,温暖从你的后脑勺

降落旋即升起,分野并不显著

假以外力的孤单被光和水慢慢填补

 

大雪压境

 

无关冷空气

我的第一场雪来自史书

马蹄轻轻,一条河川鳞次栉比

不要惊动即将见到的炊烟

我有十万雄兵枕戈待旦

严寒中点起篝火温起酒

北方,战前需要煽动,需要热血沸腾

用兵如神

从天而降,三千里江山

一一装点

北方,每个人都需要练习拥抱长剑,竹简

和一片片厚积却始终温柔的雪

 

石  刻

 

一座碑石生生地断开一个朝代

见字如面

匠心好比占卜师

锤子和凿子,敲敲打打

不如一笔一画

或罗织罪名,或歌功颂德

驴子自遥远的地方来

每一次的蹄动

都仿佛吵醒那沉睡的碑刻

铁索是惯用的乐器,多少红颜坠入凡尘

一片废墟犹如内心旁白

公元后假假真真,松树长情陪伴

发青的石料,更愿意成为先贤仁人的头骨

历史是一个假面

我们微笑它冷峻

不然,一千多年前,匠人总会遇到熟悉的人和话

 

荒原上的寺庙

 

和干枯的野草同根

所以少香火和桐油

突兀地在一道沙梁上

偶尔的过路者在这里歇脚续水吃干粮

他们和菩萨一样质朴

几个修复塑像的匠人正描摹眼睛和耳朵

希望画得大一点

让慈悲看得更远,听得更远

此刻

两岁半的儿子对着荒芜大喊

你好

回声中,似乎木鱼和金钵也响了一声

 

致故乡

 

我用所有的办法热爱

悲哀的,高尚的,卑鄙的

如同一株隶属于百合科的植物

让所有遇见都幸运地发生在春天

你所不知道的,弯曲的路

荒芜的盐碱地,映天的沙涛

低矮的老屋,陈旧的九宫格窗

都是我在一封介绍信中欺瞒外界的字符

十九岁那年,你把所有心事摇落

却没有眼见为实的丰收

多年后,我和你都习惯听“回来了”招呼语

听说下雨的异乡会飘洒童年的味道

即使心中供养僧道

也数不过来究竟哪天该让信鸽送信

当傍晚倦鸟归林

当提起故乡,我们仿佛水手

这一年年受风受潮的伤疤

又开始隐隐作痛

我且画一柱高过屋顶的烟囱吧

再给一道熟悉的菜命上陌生的名字

 

盗火者

 

风再次吹干海水浸润的岩石

如同烹饪

从最简素的角度寻找灵感

这古老的记忆和你的反抗格格不入

一副镣铐就是铺洒在你身上的藤蔓

天生的书画家啊

你迷恋火的色彩重于宫廷的尊严

你偷了薪火相传的希望

偷了酒和整个春天

任你的帽子变成老鹰驻进心脏

你用手纹交织成网

先收纳落日,剑和盾

还有美和智慧

这个夜晚,你只想和无数浅草沉醉一场

和黑暗中的低矮眼神在一起

等一声又一声号子响起

桐木和楠木尚在沉睡

你从十天埋伏中突围

长成整个烟火人间一株不闻外事的高粱

 

一座城就是一个春天

 

曼陀罗花照样盛开

一座城,甘做一世樵夫

以一座廊桥画舫

垂涎所有白墙灰瓦后的暗角

我以莫大的同情

向只开花不结果的腊梅

索要过冬的粮食

我也学会在这陌生的水乡

播撒火种,嘘寒问暖

雨水的节气

多像一个逃逸者隐藏了关于水所有的秘密

我不会吐露我对一座城,园林,林中的花式不一的窗

一览无余的爱或恨

阳光下,即使一万年

他们也在走向死亡

我只是委婉地让你知道

所有辩解春天后的借口

包括水上渔火,是我无法拜月后留下的印信



11 黄保强著诗集《提灯者》

 

附:黄保强诗集《提灯者》序言

 

引譬连类之法,沉郁顿挫之风

 

文/高晓晖

 

有幸为黄保强的诗集写序,得感谢刘丽君大姐。几年前,刘姐主办湖北汽车界的文学骨干培训班,我和保强受邀参加,因此有了初见之缘。老实说,在湖北汽车界,优秀的诗歌写作者为数不少,但保强应该是诗歌辨识度较高的一位。尤其难得的是,他还是一位年轻的“80后”诗作者,一位创作勤奋的诗作者,一位立志以写诗为专攻的诗作者,当然他已经是一位有自己独到的、成熟的诗歌理念的诗作者。我不否认,与保强初识,会眼睛一亮,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欣喜。不久前,刘姐把保强的新诗集《提灯者》推到了我的案头,嘱我为之作序。刘姐对汽车界的文学爱好者,当然不只是对保强一人,真的是呵护备至,尽其所能给予扶持、推介。正是感动于刘姐的热心肠,她嘱咐的事,还真不敢马虎。

2018年10月,保强在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夕阳下这土地》,博得广泛好评。而此前,他所著诗集已有《黑灯长卷》《金色麦城》《灰煤告白》《叮咚叮咚》等多部,并著有三幕诗剧《梦蚀》。《提灯者》应该是他最新的一部诗集。本来,这部诗集,篇幅会更大,包容会更多。有抒情诗、叙事诗,有短诗、组诗,还有诗剧。这样,诗集就显得有些庞杂,我建议保强自己做一次精选,突出自己的创作特色。于是,《提灯者》篇幅变小了,当然也就相对精粹了。这一变,遗憾也跟来了。迄今为止,保强写诗已有十数年,粗略统计,保强的诗作,应该不下千首,诗之所涉,如王辉斌先生在《夕阳下这土地》“序”中所指出的那样,有乡恋诗、爱情诗、咏史诗等。当然不止于此,比如他写汽车题材的诗,还有一些游历诗、唱和诗等等。仅就汽车题材,保强的诗作也当有百余首吧。保强的诗友黄承林评价《夕阳下这土地》,说他“嗅到诗人作品里浓郁的乡土味道、亲情味道、历史味道、人文味道”,但就是少了“汽车的味道、汽柴油的味道、流水线的味道、东风的味道,以及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国有企业诗人所应该品尝和调配的味道”。承林的评价自然是中肯的。如《提灯者》面世,“汽车的味道”还是嗅不到的。这倒不是保强不写“汽车的味道”,而是为了《提灯者》“味道”更纯粹些,诸如“汽车的味道”之类诗作,被保强暂且搁置了,或者,下一部诗集中“汽车的味道”就变成“硬菜”了。

保强说他把一部诗集定名为《灰煤告白》,是“因为我觉得,我就是那块煤,我还需要诗歌这盏灯,为我点燃,为我引路”!这次他把诗集定名为《提灯者》,自有他的讲究,他是否还是在坚持以诗“点燃”、以诗“引路”的初心,我不得而知。“提灯者”几乎是十九世纪英国那位伟大护士长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专属称号,她是无可替代的“提灯天使”。保强是有意弘扬护士精神么?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首倡举办“提灯会”,寄希望于北京大学学子,立志驱逐黑暗,追求光明。保强是有意从蔡元培先生那里获取精神营养么?诗集中,有两首诗提及“提灯者”,一首是《弥生》:“八千里河山/倒春寒如同一种冒犯/提灯者结束结绳记事,向东相遇更早的阳光。”《弥生》中的“提灯者”,与拓疆者更接近。另一首是《灯火》:“今天,我们在最近的酒肆/听抚琴或钟声,曾经的飞花字句架成琉璃/落雪的黄鹤,等到白头/1700多年,提灯者互道兄弟/隐去名姓/至今仍在绣像中掐着归期/任浪花,任浪花冲刷脚踝。”《灯火》中的“提灯者”,又好像是登楼诗人的影子。两处“提灯者”,字面一致,所指之意却相去甚远。但内在的关联,也并非毫无关涉,“提灯者”自带光芒。

保强的诗作,数量最多也最动人的部分,还是他对故乡的回望。故乡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在保强笔下,总是那么令人回味悠长。邓炎清先生在《诗人的天职是返乡》中评价说,保强诗有情感之深厚、语言之敦厚、风格之浑厚,当是行家之言。关于故乡,保强有更多的悲悯、更多的眷念。保强说,“人在异乡,格外怀念故乡”,“通过我的诗歌,我依旧可以回溯到腾格里沙漠,回忆起我已逝去的祖父和他生前放牧的那100多只羊,想象苍鹰捕捉小羊俯冲下来的情景,回望过年时舞龙舞狮、划旱船等民俗表演……”(《诗歌,点亮我眼前黑暗的一盏灯》)不难看出,保强对故乡的回望,实际上是对关于故乡的点点滴滴的记忆的找寻,或者说是对故乡所有情感的反刍。组诗《味道系列》《如泥土的爱》,是集中书写故乡的两组诗。关于土地、关于童年、关于祖父祖母、关于父亲母亲……故乡的风沙、麦垛、圆场、羊和祖母的故事装点的童年的温馨记忆,当然还有贫瘠和苦难。总之是游子对故乡的衷肠。这是因为:

 

沙漠边缘的小村庄

是一条鳄鱼

贪婪地顺着阳光,河道

漂浮了几代人

祖父在这里安家

父亲在这里老去

 

时光的流逝,是保强心灵深处最深切的一种痛:

“下雨的异乡会飘洒童年的味道”

“当提起故乡,我们仿佛水手

这一年年受风受潮的伤疤

又开始隐隐作痛”(《致故乡》)

所以,他在心里期希着:

“让祖母的剪刀,时光和梦

慢一点”。(《衰老的祖母》)

 

写记忆中的故乡,刻进记忆深处的,当然是亲人,比如祖父。保强在诗作中,一而再,再而三的书写祖父,当然可以理解为保强与祖父有更深的感情。或许,在保强的诗中,祖父不仅只是书写对象,更多的时候,祖父会成为一种意象,祖父与故乡,很容易互为表征,互为标记。对于祖父而言,腾格里沙漠、风、雪、羊,等等,这是祖父的人生舞台布景,而羊皮袄子、背上的毡包,当然还有他的羊群,几乎是祖父出场的标配。对于故乡而言,祖父的形象,自然也应该视为故乡最醒目的符号。《一只鸟在雪地散步》是最真切的故乡风情纪实,而画面的主角,就是祖父:

 

红爪,白地

只有鸟,丈量得准

从家到墓地的距离

起初是一对,再到形只影单

雪雾广袤

我的祖父偶尔拢着羊皮袄子打火点烟

偶尔被呛咳嗽

像唯一一个蠕动着的黑点

一阵风来

谁都看不清

是那只鸟还是他的帽子

在飞

 

诗歌勾勒的画面,镜头感很强,有长镜头:那是广袤的雪原。有近景特写:鸟的红爪、拢着羊皮袄子打火点烟的祖父以及祖父的咳嗽。有远景:祖父被拉伸为雪原上一个黑点,他的帽子飞动如鸟……

还有《羊皮袄子》《背包》等,关于祖父的记忆,情感浓厚,好像蘸在笔尖上浓墨,滞重、深沉,化也化不开。

除了亲人,保强当然还有关于乡亲的记忆,像《归来你还是少年》中的麦客,他们拼命地收割,不会顾及手上的伤疤,“一海碗臊子面后/他们扯着嗓子吼一曲苏武牧羊”。再比如《手艺》中木匠,这位“断了两根手指的木匠在昏黄的灯下/除了划线,还要唱一段秦腔”“他知道和一段木头相互战栗的所有真实”。带着伤疤的麦客要吼《苏武牧羊》,而断指的木匠也要唱一段秦腔。保强记忆中的乡亲,就是这样一种生存状态,有伤,有战栗,也有吼和唱。

关于家乡风物的记忆,也是保强诗歌重要的书写对象。保强的咏物诗,一种是以物拟人,是物的人格化。一种是以物写人,物成为人的参照。保强“以物拟人”的诗作相对较多,比如《树荫》:“每一片叶子独立经受太阳的箭阵及风的鼓动/受害又无辜,左右摇摆如同禅修/一棵老树足够撑开岁月和委屈”。一棵树,因为老,难免会“经受”,也因老,才有了足够的“撑开”,岁月与委屈,好像是一种“禅修”。《泥土》其实写的是蚯蚓:“它活在泥土里/它吃泥土/它吐泥土/不停下来不问前程/”“它就在这样的尘世/走过名人墓,也走过草民坟/”写的是蚯蚓,而意之所指却在“尘世”,保强从蚯蚓柔弱的路径中发现了尘世的法则:名人墓、草民坟。墓与坟,看上去有天壤之别,而本质上却高度统一,同一于泥土而已。“以物写人”的诗作,我以为是保强诗的一个亮点。《羊皮袄子》的书写对象,并非羊皮袄子,而是写给祖父哀歌。《麦子》也并非关于麦子的抒情,而是写给父亲的赞词:

 

在春寒中复苏的村庄

父亲喂养的色彩初来乍到

根芽,在触摸温度中,有的枯萎

有的倔强,抽穗,染上阳光

染上俗世发作的鬓白

 

《石头》虽然被保强赋予了书写对象的意义,但是,保强要表达的,是他发现了一颗石头那如观音一般的慈悲,这“足以让我病重的小姨渡过难关”。石头无情人有情。诗人把希望寄予一颗石头,这里有多少的无奈,多少的绝望。小姨重病的难关,其实已经成为了压在亲人心头的大山!

《提灯者》凡百余首,内容所涉,当然不限于写故乡,也有关于人在异乡的见闻与思考。如《利川红》《曾侯乙》《后官湖的候鸟》《四月,游子的虔诚——致周中》《梦回鼓浪屿》等。这些诗作,当然也彰显着保强创作的才情,但相较于写故乡的诗作,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离地三尺的轻飘,惟有写到故乡,保强的诗情更有对土地的依附,情感的根系深深扎进故乡的土里,厚重而深沉。

我是很强烈地感觉到保强诗的辨识度的。或者说,保强的诗有他独具一格的质感。这种质感,当然有他地域书写的独特性,比如腾格里沙漠,以及大西北的苍茫朴拙,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美感。而保强诗作之所以使他地域书写的美感得以凸显,我以为主要得益于他的引譬连类之法和沉郁顿挫之风。“引譬连类”,实为传统的比兴之法。唐人孔颖达《毛诗正义》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己意志,皆兴辞也。”唐代皎然《诗式》说:“取象曰比,取义曰兴,义即象下之意。凡禽鱼、草木、人物、名数,万象之中,义类同者,皆入比兴。”诗性思维的特点,正在于万物有灵,天人合一,自然物象,即可随意为诗人驱遣,所谓“精思一搜,万象不能藏其巧”。保强为诗,联类之力尤盛。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足够宽阔的时空背景下,他的联想力是如此地收放自如,与李商隐“獭祭”之法,很有些类似。《将要去远方》,可以理解为一次旅途的玄思,但一首诗的意象,并没有明确的时空结构,隐隐约约,列车在呼啸,而诗人的思绪则飞逝得更为邈远。《山阴》感悟的是山的姿态,作为实体的山,在意象的纷乱中虚化,而作为理念的阴与阳,反而更明晰更动人:

 

以石碑为界,向阳的地方安葬灵魂

他们孤独而怕冷

背阴的地方种上柿子

终究会发亮,也会温暖一座经历风雨的山头

 

《又将春天》把春天的萌动写得如此细微而又大气磅礴,还是引譬连类,意象生发,虚与实,交相辉映,不同的声部,构成缤纷而又和谐的混响。

保强作诗,思维发散,联想奇崛。以致他的诗作总是有一个辽远恢弘的时空结构,由此,也成就了他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沉郁顿挫”本是对杜甫诗风的赞词,用来形容对保强诗风的阅读感觉,可能有偏爱之嫌,但保强诗作中流露出的悲悯与雄健、凝重与苍凉,借用“沉郁顿挫”一词,还算贴切。《时间里的光谱》里,列举出种种的“故乡之重”,字里行间,充溢着啜泣般的沉痛。《泡菜渐渐老去》中那种细腻的腌制之痛,真真切切成了人生酸涩的某种隐喻。还有《石刻》,一方石刻,虽见字如面,但“历史是一个假面/我们微笑它冷峻”的现象未必不是常见。“历史”“时间”是保强诗中的高频语词,不难看出,保强总是习惯于“用典”“证史”,以此将现实的感悟与历史的机缘作有机的贯通,或许,“沉郁顿挫”之风也就是在时光隧道的贯通之中积集而生成。

不用讳言,解读保强的诗是有难度的。就我个人而言,对于保强的诗歌文本,大约是好像读懂、没有读懂、根本读不懂三类情形。关于诗歌,懂与不懂,从来就是聚讼纷纭的,但白居易的浅白晓畅、李商隐的晦涩朦胧,并没有妨碍他们成就为一代大家。从根本上说,没有一个人能够洞穿他者的灵魂,“诗无达诂”本来就是常态,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保强诗作,取象纷繁而意蕴宏阔,阅读的难度可想而知。看这首《大雪压境》:

 

无关冷空气

我的第一场雪来自史书

马蹄轻轻,一条河川鳞次栉比

不要惊动即将见到的炊烟

我有十万雄兵枕戈待旦

严寒中点起篝火温起酒

北方,战前需要煽动,需要热血沸腾

用兵如神

从天而降,三千里江山

一一装点

北方,每个人都需要练习拥抱长剑,竹简

和一片片厚积却始终温柔的雪

 

这压境之雪,雪为何物,境在何处?不得而知。如是自然之雪,不可以与冷空气无关。如是史载之雪,却未见这场雪所生之域、所止之时。“十万雄兵”缘何而起,神兵天降,意在何为?保强以一连串的谜团,推进诗作,引发阅读障碍自是必然。但诗句营造的美感却是可以感知的。诗人希尼说:“诗歌可以创造一个秩序,其忠实于外部现实的冲击、敏感于诗人生命的内部规律。一种我们终于可以朝着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储备的东西长大成熟的秩序。一种满足一切智力中的饥渴和情感中的求索的秩序。”我以为保强的诗歌,是建立起了自己的内在“秩序”的, 他在“智力饥渴”和“情感求索”方面能够获得“自我满足”,只是作为阅读者,要顺利进入他的“秩序”中,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即便如此,那又何妨?大学问家梁启超先生不也坦言,“理会不着”李商隐《锦瑟》等诗作讲的什么事,但他感觉到了诗的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喜欢保强的诗,大约是与我体会到他诗中葆有的那种“新鲜的愉快”有关。

是为序。

 

作者简介:高晓晖,湖南临澧人。曾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著有长篇人物评传《呼唤》 (作家出版社)及文学理论批评论文百余篇。完成“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学组”国家级课题、中国作协2004年重点扶持项目《新世纪中国文学现状调查报告》之子课题:《中国网络文学现状》和《中国文学期刊困境及解困思路》。有散文、诗歌、纪实文学、电视专题片脚本等作品。主编文学丛书、作品集多种。

 

(本文由作者授权作家网发布,供稿:见诗如面)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