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有感“Al”问世
作者:谢凋资(90岁)
智钥初开斫垄断,①
文明演化探幽玄;
星河海纳神州水,
慧引龙泉灌九天。②
附注:
斫zhuo‘砍'(斩)义。
①我国梁文锋的DeePSeek大模型横空出世,打破了美西方对人工智能科技的垄断与封锁,开启了华夏民族在认知领域的新途径,新纪元,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本世纪中叶,我们将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后,华夏文明将引领全球人类文明向太空深度进军,演化宇宙文明。
②物质世界永恒,人类认知节节攀升无止境。道德经早有预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据有关科学家断言,未来人类文明,向太空演化中含缔造出层次不同的宇宙九级文明:
对地球村资源能量的开发与利用为一级:
对月球资源能量的开发与利用为二级;
对行星(火星等)资源能量的开发与利用为三级;
对恒星(太阳)资源能量的开发与利用为四级;
对恒星系资源能量的开发与利用为五级;
对银河系资源能量的开发与利用为六级;
对星系资源能量的开发与利用为七级;
对元宇宙资源能量的开发与利用为八级;
对多元宇宙资源能量的开发与利用为九级。
九级文明,即神级文明,由“神人”缔造,神人在神州诞生,那时人类文明演化将是以神州文明为主导的宇宙神明大同世界。
补注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又叫老聃,原名李耳,字伯阳,春秋时人(年长于孔子)今河南周口鹿邑人,道家学派创始者,用格言五千字写有哲学名著《道德经》,共81章,分道经37章,德经44章,大致分论道,治国,修身,砭时,养生,议兵六类议题,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我国古代伟大哲学家与思想家,世界文化名人。
“道①可道②,非常道;名③可名④,非常名。”
(一)、字词注释:
道①属名词,指宇宙本原,引申义为万物根本,真理,原理,规律等。
道②属动词,指说明,讲清楚明白。
名③属名词,指①中道的形态。
名④,属动词,表明,说明白,与②中的道同理。
(二)、译文(意译):
“道”是无法用语言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的,如果可以,就不是我们所说的“大道”;“道”的形态和概念,如果为其定名,就不可能“道“永恒的形态与概念。
(三)、解读:
此句是道经一章的首句,老子提出了哲学的最高范畴“道‘’,论述宇宙的根源,规律。
此句是从统一于“道”中的两个侧面着笔的。先写无形(虚无)幽玄的一面,故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后写有形(实有)形态的一面,可用语言表达出来,但不能视为永恒概念。如此各具特点(阴阳)的两侧面既对立,又依存的统一于“道”中,这是物质世界的任一个体内,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并存的随意组合,才形成了诸多客体的千差万别。
“道”文虽短,教益颇多:
一是读后能深化我们的认知力。老子认定世无永恒概念,只有真理的相对性,做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从算盘到银河号计算机,从智能手机到AI横空出世,雄辩证明华夏民族继续走在向宇宙进军的大道上,步伐越跨越大,越走越快,越来越接近奋斗目标。老子明示我们提高认知力的途径是认知客体要从有形(外部形态)到无形(内在虚无),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逐层发现规律,看清本质,把握客体为止。
二是学中能升华哲理睿智力。老子论道,多用虚无与实有相对的哲理眼光,如上有下无,内有外无,内智外愚,外匿内躁等以突显客体内部矛盾双方对之依存的复杂关系,老子有关预言与猜想,堪称当代《方法论》的刍型,故称谓老子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哲学家学大师,他的想学观点,开启了后昆的哲理睿智之门。
三是学论道,提高汉语言运用能力。
论道的首句共12字,4个词,其中兼义词(兼名动)2个,副词2个,构成二层复句一个(其中一层表并列,二层两个小分句各表转折)。从整句排列看共有12字,实际上只有4个字词兼用,且重用(其中道重与名重各用三次,可与非常各重用2次),老子行文,言简意赅,到了极致,惜字如金。其次从修辞看,是一个极严谨的工对句,明快,爽朗,哲理,文理意境,情感溢于字里行间,令人深醒,感人致深。老子五千字的道德经,全用韵文模式写成,以朴素的辩证思维记录了他跨越时空的独特思想体系。
尚德乙巳9月中旬撰于龙池旧址

谢凋资2013年10月22日游览洛阳古城留影
【作者简介】谢凋资,湖南汉寿县人,汉族,现年90岁,大专学历,汉寿县一中高级讲师岗位退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龄40年,曾执教于汉寿县函校,汉寿县四中,汉寿县一中,中共汉寿县委党校,汉寿县教师进修学校,高中语文骨干教师,中师语文主任教师,常德市聘高师函授文科兼职教师,1995年被评选为汉寿县首届名优教师。在省市级专业刊物陆续发表教研、师训论文20篇,散文、诗词等形式的文学作品数十篇,参编湖南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合著本)三册。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